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校進行課堂改革的重要載體。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指出,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依據新課標理念,圍繞校本彈性作業的分層設計、使用和評價展開探索,深化差異化教學,使彈性作業成為撬動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的利器,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校本彈性作業的實施

筆者所在校高度重視彈性作業工作,組織開展了全員參與的變革性研究,積極探究課標下的作業設計思路,創新作業設計,建設校本作業資源庫,助推減負增效。很好地改變了“作業即鞏固”的傳統作業觀,樹立了課程視域下“作業即學習、作業即評價”的新作業觀。重點圍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彈性作業的分層設計、使用和評價三個方面展開探索,不斷提升課堂質量和效度,促進學生的差異化發展。

在校本彈性作業三年多的有效實踐里,由ABC1.0版本進階到了ABC4.0版本。筆者作為負責道德與法治學科彈性作業設計的一員,依據學校的頂層設計,圍繞有效彈性作業設計進行了思考、實踐和總結。

二、校本彈性作業的設計理念及要求

在努力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學校立足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以彈性作業為抓手,切實落實課標學習和研究、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作業管理(質量、反饋、評價)和特色作業等工作。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充分且個性化的發展。

學校制定科學管理、優化設計、評價促學、反饋提升四步走方針,聚焦彈性作業,著力攻堅奮進提質。以“壓總量、控時間、調結構、提質量”為總要求,探索作業設計的層次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具體的彈性作業模式是“基礎作業A+提高作業B+綜合拓展作業C”。其中,“基礎作業A”體現保底性和剛性,達到課標要求,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完成;“提高作業B”體現思維提升和綜合性,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綜合拓展作業C”體現跨學科融合性和實踐性,供學習能力強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和對該學科興趣特別濃厚的學生選擇。這樣的彈性作業設計,讓所有學生都能“吃得了”和“吃得飽”,很好地滿足了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求。

三、校本彈性作業ABC1.0—ABC3.0版的教學實踐反饋

一是優點反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數量控制、質量要求和完成方式等方面做到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充分體現作業的彈性化、差異化,滿足學生差異化的作業需求。

二是問題反饋。由于學科間統籌不足,導致學生作業總量較多,負擔過重;作業內容存在簡單重復、綜合實踐性不足及部分難度超標等問題;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選做作業等。

四、校本彈性作業ABC4.0版的改進

針對校本彈性作業ABC1.0—ABC3.0版的實踐反饋,學校繼續對彈性作業的設計迭代、改版和優化。通過整體設計學科規劃,進一步明確差異化作業的三維目標,體現設計的層次性,提升彈性作業的效度。

注重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指導學生持續改進學習。以階段性學業要求、學業質量標準和學生學習差異性為依據,設計層次分明、類型多樣的作業,兼顧基礎性和探究性、實踐性作業,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合理調控作業量,避免機械訓練、簡單重復,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注重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同時體現課標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作業設計要堅持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和落腳點,使得課堂教學立意高遠,同時,從關注學科知識體系的完備性提升為關注學生能否綜合應用所學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注重作業的情境創設。在彈性作業設計過程中,依據“立意高、情境真、設問巧、答案準”的特點,充分考慮立意、情境、設問、答案的有機統一,切實做到知意行的統一。在素材選取時,從政治性原則出發,體現權威性,杜絕政治性、學術性錯誤;同時應始終洋溢時代性、地域性等特點,創設情境時要符合生活邏輯,加工或刪減務必適切。

精心選擇差異化題目,力求作業設計有梯度,著力體現類型精選、內容精當、設計精心,并合理確定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標要求。力求突出基礎性、提高性、探究性、融合性、實踐性。例如,設計知識點練習、易錯易混點、中考真題演練、單元思維導圖等。依據課標和不同學段學情的特點,分階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例如,七年級可以設計知識填空引導學生學會抓關鍵詞,八年級可以設計表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九年級通過情境探究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注重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彈性作業設計,充分展示彈性作業的綜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彈性作業設計過程中,嘗試采用多種呈現方式,方便學生自主選擇。例如,A類作業夯基礎(形式:填空、思維導圖、問答),課前預習作業促使學生先行獨立學習。B類作業強能力(形式:選擇題10道左右,盡量選擇中考題),課堂完成作業及課后復習等,助推科學高效地學習。C類作業提素養(形式:非選擇題1—2道,盡量不要超過4個設問),進一步提升學生能力。每一單元后附注單元知識總結空白頁,用以整理單元練習題(單元中考闖關)和易錯易混點等。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由美術教師牽頭引領,學校開展了七年級和八年級全體學生參與的“學科彈性作業封皮我設計”活動,將師生投票選出的優秀作品作為各學科的彈性作業封皮,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除此之外,學校還努力探索嘗試如何通過學科知識鞏固類彈性作業,諸如活動類、實踐類等多種形式的特色彈性作業,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及能力提升,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

五、彈性作業ABC4.0版的使用建議及做法

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務必做到:有發必改、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評必糾。加強彈性作業管理工作,每周一在公布欄公布各年級各學科作業布置情況,以接受廣大師生的監督。

首先,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差異性,遵循分層要有區別性、重難點突出要有針對性的原則,科學使用不同層次、不同難度、錯題歸納的彈性作業。在學習過程中,依據學生實際及時調整,通過彈性作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其次,認真精選作業,嚴格控制作業數量。布置的作業要求教師先做,要以多數學生為參照,預估每日學生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最后年級統籌學生作業的完成時間。在作業評價上,注重及時有效的反饋,要求教師做到全批全改,提倡面批面改,廣播年級統一講評和個人課堂講解相結合,倡導二次批改后的及時跟進和反饋,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及時優化教學方案。

最后,要讓豐富多樣的彈性作業縮短差異。例如,可以要求七年級學生以“傳承家族文化  凝聚家族力量”為宗旨,利用春節走親訪友的機會,收集并完成家風、家訓或家譜調查手抄報學科特色作業。八年級寒假時,要求學生購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仔細閱讀法律原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法律內容,然后查閱相關資料,以“憲法在我心中”為主題完成一份憲法知識小報。

只有將作業改革、彈性作業轉化為落實“雙減”政策、撬動教育減負增效提質的杠桿,讓彈性作業成為撬動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的利器,才能不斷深化差異化教學,提高育人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讓學習風格有差異的學生都得到滿足,讓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在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這片沃土上,學校以備課組為主陣地,持續優化彈性作業設計;以學科組為抓手,打造優質高效課堂;以教研組為依托,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在教學相長中促進學生、教師的雙向提升。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興慶校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