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教體局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7-01 18:20:3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潼關縣教體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努力建構“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黨建領航有高度。以打造“黨耀金城·紅燭爭先”黨建品牌為引領,落實局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將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扎實推進“黨建+思政+德育”深度融合,以“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目標,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隊建”的思路,著力打造黨團隊一體化育人模式。
二是學科交融有深度。實施全科育人,落實思政課“八個相統一”教育要求,用好思政課教材的同時,打好其他學科思政底色,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統籌謀劃、高位推進、同向同行。開展“思政大練兵”活動,搭建展示交流平臺,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深耕思政責任田,挖掘學科思政元素,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作用。
三是楷模進校有力度。貫徹落實思政教育“從娃娃抓起”的要求,把弘揚傳統文化、學習道德模范精神融入學校教育中。全國第七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三秦楷模、全國“最美醫生”劉永生,“陜西好人”姚妙榮,“渭南標桿”劉媛和朱紅斌走進校園,從醫者大愛無疆、潼關人文歷史、傳承非遺文化等方面為學生上好思政大課,激勵廣大師生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四是社會實踐有廣度。以行走的思政課、延安精神進校園、勞動實踐活動為抓手,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踐行“生活即教育”德育理念。通過置身縣博物館、楊震宗祠、善車口戰役遺址、勞動教育中心等地,將歷史文化資源、鄉情鄉土教育、賡續紅色基因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