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延安,陽光軟綿,天空湛藍,是浸潤在槐花香味中的季節。清晨,被暖風吹來陣陣甜甜淡淡的清香喚醒,我們走進了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今天,我們要在這里和學生們一起聽課學習,近距離感受字理教學的奧秘。

操場上,懸掛于展示欄上字跡工整、設計精美、風格迥異的書簽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些都是’漢字游園會’活動中學生們親自設計制作的,上面有甲骨文的演變、有用小篆寫的名言警句、有優美的古詩詞等,孩子們都很積極主動地參與游園會活動。“延職附小校長于芳芹向我們介紹道。只是這一張張小小的書簽,我似乎已經感受到字理教學帶給孩子們的收獲,以及孩子們對字理文化的熱愛……

“今天我們一起來到大自然劇場,大自然是個神奇的魔法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今天魔法師帶來了什么魔法演出呢?” 二年級11班語文老師劉佳煜別出心裁的開場吸引了每個孩子的目光。劉老師十分重視字理教學,她先板書了“雷”“雨”兩個字的甲骨文,“小朋友,你們來猜猜看,這是什么字?” 讓學生們猜一猜甲骨文中“雷”“雨”兩個字的由來,從而充分利用漢字的形象性,從它的古義出發,深入淺出地理解字意,巧妙地開啟了這節“雷雨”課的教學。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劉佳煜老師重點用“雷”和“垂”兩個字的字理知識串起了一節課,配合多媒體圖片以及風聲雨聲等音效,營造出了生動的小小魔法師課堂情境,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整節課孩子們的表現活潑生動。課后,聊起字理教學,劉老師表示,自己雖然入職不久,但字理教學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我通過教學慢慢挖掘到字理教學的本質含義,發現文字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第一步。也讓自己想要更多地探索字理,帶領學生逐漸靠近生字的本意。”

之后,我們又聽了一年級12班侯云云老師執教的《操場上》一課,課堂上侯老師將生字分類為以“提手旁”為一類和以“足字旁”為一類的兩大類生字,并且以帶著孩子們運動起來來的方法,帶領孩子們學習了識字,達到了高效的學習效果,而孩子們熱情高漲,一個個爭著舉起的小手讓我深受感染。“因為一年級的學生還是小朋友,孩子們的興趣是第一位的,孩子們如果覺得課堂一板一眼很枯燥,就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怎么才能把字理教得更加有趣,是我經常會去思考的問題。”侯老師繼續說道:“起初對字理教學,我們新教師都有畏難情緒,但在和有經驗的老師們的一次次探討和學校組織的一次次培訓后,我也對字理教學的認識從覺得有意思到了有意義,學習由被動到主動,想將每個字背后折射出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傳遞給孩子們,做到傳遞給孩子的不單單是語文知識,而是文化自信。“

兩節精彩的字理教學課堂只是延職附小開展字理教學工作的一個小小側影,如李維香老師所說,“在我們學校的語文課中,老師們通過拆解漢字,用一個字串起一節課堂,讓漢字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老師講得有趣,學生也學得輕松。”

字理像一把放大鏡,放大了漢字文化的美,我們了解到,在黃亢美教授的傳授下,3年來,延職附小的字理教學研究與實踐已初見成效,碩果滿枝,“字理教學”也成為學校的品牌特色。

就在今天采訪學習的尾聲,五年級五班路起帆小朋友的一番話觸動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漢字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瑰寶。漢字承載著我們中國5000年的文化,我們愛漢字,從而愛我們的文化,從而愛我們的祖國與民族。”是啊,我想這就是字理教學的魅力所在。感謝這場相遇,讓我有機會同延職附小的師生們一同追溯漢字之美,感受漢字之趣,領略漢字文化的魅力,讓我通過字理教學,真正地感受到將知識變為文化的過程,讓我感受到字理之花在延安、陜西,乃至全國教育行業中絢爛綻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