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無書,童年更是如此。少時缺書,夜中缺夢;成年缺書,心里缺景。整本書閱讀,是對語文課程單篇閱讀教學的必要補充,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把“整本書閱讀”列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在語文課程實施中狠抓落實。針對當前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時間不足、閱讀過程疏于指導、評價方法單一等問題,筆者經過潛心研究和實踐,探索出“四步三段”整本書閱讀指導模式(如右下圖),引導學生在童年時期愛上閱讀,乘書飛翔。

推薦共讀書目

要使整本書閱讀富有實效,必須做好讀前的準備工作——購買班級共讀書。有了共同的閱讀書目,教師才方便在班級進行閱讀指導。

精選共讀書目。自2014年起,我帶領學?!半A梯閱讀書目研制小組”以《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為藍本,梳理并制訂“培新小學階梯閱讀書目”,并每年進行更新和改版,書目數量由最初的118本擴充到505本。書籍涵蓋繪本、童話、小說、詩歌、散文、科普知識、趣味數學等不同類別。每學年初,我和學生一起從“培新小學階梯閱讀書目”中選定班級共讀書目。

購買共讀書籍。學生根據班級共讀書單,優先在校園“跳蚤書市”選擇購買,循環利用舊書,降低成本。部分缺少的書籍再由班級家委統計后統一購買補齊。

制訂閱讀計劃。教師根據書單合理制訂班級共讀計劃并張貼于教室,之后的班級共讀按閱讀計劃有序進行。

讀前導讀激趣

寫導讀信。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共讀一本書前,教師在班級微信群或QQ群中發布“致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告知家長和學生關于共讀書目的內容簡介、寫作背景、作者簡介、書評及社會反響等,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大概。

上導讀課。共讀第一天,教師用一節課時間引導學生讀封面,根據書名猜內容;讀內容簡介,知曉書籍梗概;看目錄,了解書籍構架;速讀一兩個精彩章節,驗證讀前猜想;巧設懸念,引發閱讀期待;制訂個人閱讀計劃,引導有效閱讀……以此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持續地讀完整本書。

出導讀題。班級共讀時,教師先做好領讀者,從故事情節、人物評析、主題思想、寫作手法等方面為每一章節擬定一兩個導讀題,讓學生抄寫在作業本上,回家后帶著這些問題閱讀,在書上做批注,在本子上寫下共讀感悟。對于沒有時間陪學生閱讀的家長,也可以通過這些問題檢測孩子的閱讀情況,與孩子探討交流。教師引導共讀兩三本書后,可以邀請閱讀能力強的家長、學生擔任領讀者,出導讀題、讀后檢測題,或給出閱讀建議、閱讀提示,帶領大家共讀共寫。

多年“共讀一本書”的實踐證明,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關鍵人是教師。沒有教師對閱讀的熱愛,很難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沒有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閱讀,很難形成師生、親子共同的精神家園。以書為媒,讓師生間、親子間擁有共同的語言密碼,在共讀共說共寫中共同成長。

讀中閱讀推進

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如果僅以導讀題帶領學生、家長閱讀,長此以往,難免會使未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出現倦怠并中途擱淺,所以,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要穿插開展一些讀書活動推進閱讀。

上推進課。當全班學生共讀到一定章節后,教師應適時對前期閱讀情況進行必要的反饋與指導,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推進整本書閱讀持續有效地進行。如結合學生導讀題回答情況,進行一些小主題探討,解答閱讀困惑,分享讀后感,賞析書中優美句段,評價喜歡的角色,分享精彩的章節故事……幫助學生始終以飽滿的閱讀狀態讀完整本書,享受閱讀的快樂。

20240626154524784-50-cc5d4.jpg

看童書相關電影。這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閱讀活動。如果哪本共讀書已被拍成影視劇,在這本書讀完后,教師抽時間在全班播放根據該書改編的影視作品,再把原著與影視作品作比較,帶領學生體會讀書時所感受到的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及細致、雋永的語言文字之美。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鼓勵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寫觀后感。

讀后展示評價

在帶領學生和家長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帶著兩樣東西:“扇子”和“帽子”。把家長和學生的閱讀熱情“扇”得旺旺的,給樂于閱讀、勤寫讀后感的學生和家長“戴”上愛讀書的“帽子”,實時評價反饋,樹立閱讀榜樣,想方設法調動其讀書與交流閱讀心得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興味盎然地持續閱讀。

展示性評價。共讀一本書后,開展精彩紛呈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閱讀成就感。

1.創辦《書韻》報。我在2014年成立的省級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和2021年成立的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中,研究主題均為整本書閱讀指導。為打造好12所工作室、坊成員校際聯動、合作共贏的專業發展共同體,我們創辦了《書韻》報,共同擬定了辦報章程,從編輯、選稿、改稿、編輯職責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報紙分為四個版塊,第一版塊為“園丁導航”,主要刊登教師導讀文、致家長的信及師生共讀故事等;第二、三版塊為“書海拾貝”,刊登學生讀后感、讀書故事等;第四版塊為“親子文苑”,刊登親子共讀讀后感及共讀故事等。報紙每月一期,由學校文印室印制,面向每個工作室、工作坊成員所在的班級發放。

2.讀書故事會。帶領學生講述妙趣橫生的書中故事,通過聲情并茂地講述,讓學生暢游書海,感受閱讀的快樂。

3.“書香童韻”演講會。通過開辦演講會,學生們用飽含深情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暢談讀書收獲,用書香潤澤童年。

4.親子共讀交流活動。我所任教的班級每年至少舉行一次親子共讀交流活動,家長和學生全員參與,分享讀后感,舉辦書本劇表演,開展知識競答活動,展示閱讀記錄卡、自制書簽等讀書成果。

5.家長讀書征文活動。每年舉行一次“家有小學童,親子共讀共成長”家長征文比賽活動。深入挖掘學生家庭潛在的教育資源,培育和弘揚親子讀書學習文明新風尚,營造知書達理、好學上進的書香氛圍。

6.匯編共讀成果集。我們把教師、學生和家長共讀共寫的成果分別匯編成讀后感集、家長征文集、閱讀成長手冊集、自創繪本、詩歌、小說集等,于家長開放日或家長會時在班級傳閱,相互學習借鑒。

積分性評價。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班級成立了“閱讀銀行”。由語文老師擔任閱讀銀行總行長,班級家委擔任副行長,各語文組長擔任分行行長。各分行以“閱讀存折”為載體,如實記錄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和成長足跡,開展多彩讀書活動。以“閱讀存折”改變學生、帶動家長,促進家校合作和閱讀型家庭的構建,引領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勤動筆,爭當閱讀“大富翁”。通過“閱讀存折”兌換禮品、實現心愿,是對閱讀的肯定和獎勵,也為學生養成閱讀習慣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榮譽性評價。每年校園讀書節期間,學校會評選各類讀書先進典型,并且邀請評選出的讀書之星、書香父母、書香家庭等為全校師生和家長介紹讀書經驗,引領大家共讀共成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22年5月,我所申報的教科研成果“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榮獲陜西省第十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這十多年整本書閱讀指導實踐經驗總結凝練而成的教育專著《課外閱讀,打開一扇窗》也順利出版,從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激發、內容選擇、方法指導等六方面為教師和家長指導孩子整本書閱讀指點迷津。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單篇閱讀成效極為有限,需要進行大量的整本書閱讀提升其語文素養。作為語文老師,拿起一本書,孩子讀,自己也讀。在書頁的翻動中,內心變得更加柔軟、真誠甚至單純。在師生共讀中,讓校園充滿“書香氣”,教師擁有“書卷氣”,學生具有“書生氣”,一起成長為自由且幸福的人。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培新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