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飽經磨難但堅強,在復雜動蕩的國際局勢中屹立不倒、蓬勃發展的生命密碼,更是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優良傳統與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前,隨著西北解放迅猛到來的新形勢,為加緊培訓西北解放所需的各類干部人才,中共中央西北局決定將由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以及澤東青年干部學校三校合并成立的延安大學從革命圣地延安遷往西安,并更名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后文簡稱“西北民大”)。

西北民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以及時不我待的現實緊迫感,始終堅持黨對學校的領導,在近四年的辦學歷程中,樹立“忠誠老實、實事求是、團結互助、艱苦樸素”的獨特校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加強對學員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學員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與報國之行,為西北五省(區)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建設干部。1萬余名畢業的青年知識分子先后分配至西北五省(區)工作,有力地支援了西北地區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區的政權建設工作。在辦學期間,西北民大積累和創造了諸多彌足珍貴的愛國主義教育歷史經驗。

一   深入系統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強化愛國之“知”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時代內涵和主題。西北地區解放后面臨著經濟重建、政治重整、民心重聚等諸多挑戰。為此,西北民大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針和教學方法,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與生活中,確定了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為中心,密切結合三大政治運動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加強時事政策學習,貫徹愛國主義教育,提高階級覺悟,改造思想”的教育方針,開設“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史”與“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兩門必修課,帶領學員深入系統學習“勞動創造世界”“五種生產方式”“國家與政治”“社會思想意識”等政治理論知識。同時,進行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教育,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習,使學員深入了解共產主義和共產黨,深切體會愛國主義。西北民大還通過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創新、總結教學經驗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理論教學觀點,深入鉆研愛國主義理論學習。這種全面滲透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學員們的政治覺悟與愛國主義思想,使得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成為學員們的自覺行為準則。很多學員保證:“要更積極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

二   緊密結合時代要求,加強時事政策學習

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鮮明的科學性與實踐性,也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每個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都包含著鮮明的時代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20240626153631604-38-b6624.jpg

建校一年后朝鮮戰爭爆發,學員們對抗美援朝的態度和認識還存在一定偏差,不能真正認識到其中的利害關系,這主要是因為學校領導干部與學員們對時事政策的學習不夠重視。為此,西北民大劉端棻副校長在《民大生活》以編者名義撰寫了社論《嚴肅認真對待今天的時事學習》,強調學習時事的重要性。1952年10月19日,西北民大第二次教務科長聯席會議通過了校長批準的《關于時事政策學習的決議》,正式加強以時事政策教育為附加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并將時事政策學習納入教育計劃,在全校范圍內普遍地進行時事學習。主要表現在成立時事學習指導委員會,有計劃地進行經常的時事政策學習,作時事報告并組織討論會,舉辦類型多樣的大小時事座談會,組織農村報告員在各村莊的群眾大會作時事報告等。通過時事政策的學習,學員與民眾的民族意識與愛國熱情被激發,革命覺悟也有所提高,許多“親美”“崇美”思想得到了肅清,時事學習愛國思想教育取得了較好成績。

三   充分動員廣大人民群眾,鞏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

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曾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群眾性,隨著對政治理論知識和時事政策的廣泛深入的學習,學員的愛國主義思想大大提高,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但愛國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隊伍的事,而是千千萬萬全中國人民的事,要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凝聚人心的作用,就必須團結一切,壯大愛國統一力量。西北民大在行政、黨、國家、中蘇友協、學代會等各個組織系統、各個單位充分動員,發揮帶頭作用,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宣傳與教育。一方面,西北民大注重發揮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按照中央指示成立校工會,在全校工委會領導下成立組織、文教、生活、娛樂、婦女工作委員會,加強對全體工作人員的團結與教育。組織全國教育工作者重視與熱愛自己的工作,發揮更高的勞動效率,擴大文教戰線上的增產運動,在原有的基礎上壯大工人階級的力量,積極發揮工人階級自覺的、主動的、有創造的勞動態度與勞動效率。另一方面,西北民大充分發揮團組織在學校中的作用,在“迎接‘五一’深入擴大抗美援朝宣傳運動”中,調動團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黨、團、婦女積極分子座談會,為宣傳隊打鼓、抬像、畫像等。此外,西北民大還在全校組織宣傳隊、宣傳小組,在校部附近的鄉、村開展抗美援朝宣傳工作,主要包括作時事報告、時事座談會,幫助各鄉政府召集小學教師、村干部、農村積極分子貼墻報、辦黑板報,組織農村標語組撰寫墻頭標語,組織大型秧歌隊演出節目,印發農村傳單,在普小、民校、認字班教唱抗美援朝總會規定歌曲,參加群眾示威游行大會,進行反對武裝日本的投票與擁護世界和平理事會宣言的簽名等。經過宣傳教育,投票簽名均占到總人數的51%,進一步團結動員了群眾,壯大了愛國力量。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通過大規模的愛國主義教育宣傳運動,西北民大團結了老、中、青、小各個階段的群眾力量,鞏固壯大了愛國統一戰線。

四   堅持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統一,提高愛國思想與貫徹國際精神

毛澤東曾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這“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的”,這表明,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二者都體現了個人與集體對祖國和對全人類的熱愛與關心。西北民大重視拓展學員愛國主義的國際視野,一方面,通過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將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作為副報告內容,進行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教育,使學員明白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革命最徹底的政黨,它不僅領導建立了新中國,在未來還要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更美好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既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統一性,又使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毛澤東思想的愛國主義者,同時一定是真正的國際主義者。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西北民大將“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史”作為必修課之一,進行深入的理論講解與闡釋,使同學們了解國家與政治的階級性,從而從本質上了解新舊中國的區別,美國和蘇聯的區別,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思想。西北民大還邀請抗美援朝作戰軍人來校作報告,講述抗美援朝的背后意義和利害關系,通過報告,學員們認識了美帝的“窮兇極惡”“色厲內荏”,加深了學員們對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體會,堅定了對抗美援朝和保衛世界和平的信心。西北民大堅持將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統一開展各類學習活動,提高了學員們愛國主義的歷史自覺和國際視野,使學員們認識到民族情懷與國際胸懷的不可割裂,增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斗力量。

五   堅持愛國主義教育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讓愛國主義落地生根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不是抽象的,任何時代都有一定的愛國要求。“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建校一年后,朝鮮戰爭爆發,為加強愛國主義思想,支持抗美援朝工作,西北民大積極動員、響應毛主席號召,組織全校積極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將愛國主義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在增產節約方面,結合生產(工作)計劃,定出具體而又適當的增長標準,全面貫徹預決算制度,反對官僚主義作風,精打細算預期,合理開支,以節省物資。另外,西北民大還創造辦法厲行節約,如節約燒煤,充分發揮物資的最大潛力,“既不允許妨害事業發展,而且只許辦好,不許辦壞,又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到一個錢辦幾個錢的事的地步;既反對‘純經濟觀點’‘單純供給思想’,也要和點滴浪費現象做堅決嚴肅的斗爭,發揚愛護公共財物的國民品德,獎勵以各種方法發揮物質潛力厲行節約的模范行為。”在改造知識分子思想方面,結合當前的政治任務,訂立有充分政治內容的愛國公約,并積極執行。開展愛國主義工作競賽運動,提高愛國主義的思想覺悟。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只有將巨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現實的物質力量和實際的行動力量,愛國主義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發芽開花”。西北民大從各單位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始終將學校教育內容與中央實際工作相結合,做到了結合現實任務落實愛國主義。

六   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

作為西北民大辦學主要任務之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在辦學期間,除了常規的政治理論學習之外,還通過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不斷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一是修訂、執行愛國公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實施、活動的開展、任務的完成都離不開相應的載體支撐。”西北民大將愛國公約作為加強學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組成愛國公約指導小組,接受群眾日報所介紹各工廠、學校檢查修訂愛國公約的辦法,修訂符合各班實際情況的愛國公約,并設專人進行定期檢查與更新,對執行不好的同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決貫徹執行愛國公約。二是開展各類愛國主義競賽。如愛國主義學習競賽、愛國公約紅旗競賽。在執行愛國公約過程中,評選出執行公約的模范并進行獎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分享執行公約的經驗,激勵其他學員向執行愛國公約的模范學員學習,加強學員執行愛國公約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了開展愛國主義學習競賽之外,西北民大還積極響應號召,開展愛國主義工作競賽運動,努力提高工作質量,提高愛國主義覺悟。三是組織重大紀念活動。學校結合10月1日國慶紀念日和11月7日的“十月革命節”進行時事政策學習,舉辦“五一”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教育運動,以部為單位,舉行“五四”青年節紀念會等,充分發揮重大節日的影響力,激發學員愛國熱情,增強學員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感,厚植學員愛國情懷。四是充分動員,對居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宣傳。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開展“五一”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教育運動時,學校組織宣傳隊、宣傳小組在學校周邊鄉和村進行抗美援朝宣傳工作,參加群眾示威游行大會,人民群眾情緒高漲,主動捐獻了抗美援朝所需物資,并積極報名參軍,將愛國主義落到了實處。五是開展各項文娛活動。經過“五一”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教育運動后,學員們普遍積極參加扭秧歌、演話劇、晚會等活動,既放松了身心,也在潤物細無聲中加強了學員的愛國意識。除此之外,西北民大還通過辦板報、課堂討論發言、寫筆記等方式,多措并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切實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

毋庸置疑,西北民大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不僅對當時培養為人民服務的鋼鐵戰士產生了積極影響,順利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艱巨任務,也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寶貴借鑒和有益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我們要繼續發揚這些優良傳統,不斷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方法,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具有高尚愛國情操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生力軍和后備軍。

本文系陜西社科基金項目“習仲勛等革命先輩與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研究”(2023XWT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