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案件頻發呼喚法治教育再加強
作者:張小軍
發布時間:2024-06-26 15:29:3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3月10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某中學的學生王某某,被他的三名同學殺害、埋尸,警方經過連日偵查,初步認定這是一起有預謀的犯罪案件。3月26日,福建省晉江市教育局通報:2024年3月24日22時許,晉江市一初中學生李某凡被發現從租住處墜樓,經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當地教育局已會同公安等部門成立專門工作組,正在進行事件調查和善后處理。受這些案件影響,當下,校園欺凌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名基礎教育教師,筆者結合現實分析認為,出現這樣的極端事件有多方面的原因,具體到學校方面,法治教育的欠缺就是原因之一。例如,部分學校只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教育,讓部分學生誤以為未成年可作違法亂紀的“擋箭牌”,在處理人際、利益沖突時無所顧忌;部分學校未將法治教育的要求落到實處,蜻蜓點水,甚至拍照造假,沒能在學生心中埋下守法用法的種子;部分學校為了所謂的“名聲”,面對學生違法苗頭抹稀泥,甚至放任不管,未對學生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警示等。
一方面,防范校園欺凌呼喚更全面、有力度的法治教育?!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這個層面上是一體的。學校應開展法治教育,預防校園欺凌。既要給學生講清楚未成年人在社會、校園、家庭生活中會得到特別保護,在遇到不法侵害時要大膽告訴教師、家長、警察等,尋求他們的幫助,也要告訴他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受保護并不意味著其違法犯罪可以躲避法律追究,即使可以依法減輕、從輕、免于責罰,但也會給學校、教師,以及自己、家人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和損失,留下終生遺憾,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消除守法用法的“未成年人優勢”。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的未成年人犯罪還由于學校將法治教育停留在單打獨斗、照本宣科的階段,學生對法律、紀律理解不深刻。對此,學校要堅持多方面、多陣地、多渠道的育人思想,充分發揮法治教育主陣地和校外法治教育基地的共同作用,凝聚公安、司法、檢察機關、社區、婦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機構、人員的共同力量,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觀看法治教育影視、演唱法治教育歌曲、聽取違法犯罪分子懺悔、扮演法治教育故事、模擬法庭審判現場、辯論違法違紀現象等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在多感官參與中深刻領悟法律的神圣和威嚴,認識到違法犯罪的高危害、難補救性、漸形成、高成本性的特點,努力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和習慣,自覺拒絕、抵制違法犯罪。
此外,部分學校在學校管理中也存在變形的“面子”思想,對學生紀律管理粗放,甚至在處理部分學生較為嚴重的違紀行為時,因掣肘甚多而放松原則、息事寧人,導致個別學生在小錯不糾中放松警惕,最終鑄下大錯。對此,學校管理者要加強校園紀律建設,在處理校園一般違紀事件時要有量變必定引發質變的警覺,樹立不遮丑、敢碰硬的意識,對發現和學生舉報的違紀事件速查肅處,將性質惡劣、情節較嚴重的案件及時上報公安機關并積極配合調查,展現學校依法治校的決心,讓學生真正懂得:法律是最大的規矩,觸犯法律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進而堅定法治立場,嚴格依法做事。同時,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認清自己的管護職責,對學校教育理解、配合、支持,而對于那些疏于子女管教,被公檢法機關下達了監護令的家長,學校則要發揮好“導師”“眼睛”這兩個作用,對他們履行監護職責給予積極的監督和幫助。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金仙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