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 提升小學思政育人實效
作者:王 利
發布時間:2024-06-26 11:44:4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思政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小學思政課則是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礎,所以課程要有效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觀導向問題。
一、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教學語言中的問題。一位思政課教師給一年級的學生講授《我們都是少先隊員》一課時,激情飽滿地說:“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由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有位學生舉起手問老師:“為什么要用革命先烈的鮮血來染紅領巾,為什么不用染料?”這位老師一下子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很顯然,在本案例中,學生并沒有理解“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由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這句話,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糾正,就可能會造成學生的錯誤意識。對于學生的這個提問,教師應馬上答復:“紅領巾是用紅色的染料染成的,但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象征著革命的勝利,而革命的勝利是靠無數英勇愛國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常說,紅領巾是由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每一位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意味著時刻銘記著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
教學流程中的問題。在講授《生命最寶貴》一課時,部分教師會出現矯枉過正的問題,他們過度挖掘父母孕育、生育、養育子女的艱辛過程,容易讓學生有以下困惑:1.自己的到來給父母帶來這樣的艱辛,是不是一個錯誤?2.既然孕育這么艱辛,為什么要生孩子?3.生命的孕育似乎全是父母的選擇,與自己有多大關系?對單元目標理解不到位,使得教師沒有突出“生命最寶貴”這一教學重點。教師應適度擴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從“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很寶貴”等多方面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資源使用中的問題。一位老師在講授《可愛的動物》一課時,在課程尾聲播放了法國小女孩Tippi的故事短片。該短片的內容是:法國小女孩Tippi,1990年生于非洲的納米比亞,從小跟隨拍攝野生動物的父母在叢林中長大,與野象相親,同鴕鳥共舞。她站在鱷魚上,坐在豹子旁,手撫大蟒蛇,顯得特別威風。該短片中出現了大量的不安全行為暗示,存在錯誤引導的問題。一是小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弱,但模仿性強。二是該教學資源不具有普遍性。選用特殊性的內容進行普遍性指引,容易產生誤導。
二、原因分析及對策
小學思政課的核心是價值觀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價值觀導向錯誤的問題,主要原因為:一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自己的教,沒有從學生學的層面反思教學。二是教師專業知識不夠扎實,不能辯證地看待問題,容易矯枉過正。三是在教材使用中完全依賴教材,不能圍繞教學目標合理使用教材。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首先,教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教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其中,知識功底是教師最基本的素養,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會出現知識性錯誤,甚至導向錯誤。
其次,教師要養成課前反思的習慣。教師在完成教學設計后,要回過頭來,從學生學的角度認真反思。想一想:如果學生按照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來學習,會有什么疑問,會得到怎樣的結果,是否會產生理解上的歧義。教師要通過課前反思避免教學實踐中出現錯誤。
最后,教師要合理使用教材。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根據教學目標來調整課程的教學順序。
小學思政課的教學要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堅持德法并舉。這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