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生命都熠熠生輝
——西安市蓮湖區遠東第二小學“微光課程”的規劃與實踐
作者:陳連鋒
發布時間:2024-06-25 11:28:3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學校課程規劃是聯結國家課程政策和學校課程行動的實踐構想,在將國家理想課程轉化為學生經驗課程、保障國家育人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至關重要。西安市蓮湖區遠東第二小學依據國家、陜西省課程方案以及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需求,以“微光發現世界”辦學理念和培養“尚德、善思、樂行、和美時代新人”育人目標為統領,通過高度融合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資源,構建了有利于學生自我發展的“微光課程”體系。
一、“微光教育”哲學
學校以“微光教育”為教育哲學。微者,小也。微光,細微之光也。希望學生以點滴的光芒形成認識世界所需要的思維與智慧,在看似不起眼的改變中完善自我,抵達更廣闊的世界。“微光教育”是全人教育,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微光教育”是適性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順著個性與天賦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微光教育”是自我教育,立足于學生自主發展和終身發展,實現從他育走向自育的目的;“微光教育”是協同教育,通過協同學習、協同評價和協同解決問題等方式,促進知識和經驗的共享和交流;“微光教育”是創造教育,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不斷探索和創造中成長。
二、“微光課程”的頂層設計
基于上述理論,學校邀請家長、教師、社會人士和專家共同調研,對學校課程現狀進行SWOT分析——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以學校育人目標為導向開展“微光課程”體系頂層架構和課程體系設計。
(一)課程目標
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于對學校學生身心、品格、學識、學力、行動五個維度的綜合考量,學校提出了“尚德善思樂行和美少年”的育人目標。學校育人目標就是課程目標。
尚德: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成長為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時代精神和家國情懷的自信自豪的中國人。
善思:讓學生學會思考,對應核心素養學會學習。強調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用科學的指導和扎實的訓練培養其科學精神,使之獲得受益終身的思維能力。
樂行:讓學生樂于實踐,對應核心素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讓學生擁有快樂的能力,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實踐,這一點與辦學理念“微光發現世界”中的“發現”相呼應。
和美: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與健全的人格,對應核心素養健康生活、人文底蘊。希望學生在美的童年、美的校園里,獲得充足的美感體驗,全面發展,各有優長。
(二)課程理念
在“微光教育”思想的引領下,學校確立了“讓每一個生命都熠熠生輝”的課程理念。
將學生放在課程中央。每個學生都是一束微光,每一束都精彩,每一束都有價值。每束微光由小而大、由弱而明,進步著、閃亮著。帶領學生從小樹立自信心,充分相信自己身懷光芒,且是一個獨特的發光體,讓他們認識到,只要敢于綻放,攜手共進,必會熠熠生輝。
創造多元的獨特的生命體驗。不同學生成長的背景是多元的,而每個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各不相同,表現出來的優勢也是多元的。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這些課程的組成形式與內涵也是多元的。不同課程各有其特點和規律,所采用的教育教學策略也是多元的。學校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位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獲得欣賞、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微光課程”的體系
依據“讓每一個生命都熠熠生輝”的課程理念,學校構建了富有學校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讓豐富多彩的課程承載育人功能,實現育人目標。
(一)課程邏輯
秉承“微光發現世界”的辦學理念和培養“尚德、善思、樂行、和美時代新人”的育人目標,統整學校課程體系,明確學校課程發展方向,形成“微光課程”邏輯框架。
(二)課程結構
遵循多元智能理論,將整個課程體系分為“五個領域”“四個維度”來進行設置。
五個領域是:人文之光、科技之光、藝術之光、健康之光、創新之光。“人文之光”領域指向語言表達與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會有效表達自己的思考,為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奠定基礎。“科技之光”領域指向科學學問基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思維品質,讓學生掌握實踐探究的科學方法。“藝術之光”領域注重培養學生審美力和設計力,指向藝術學科學習與運用,培養學生高雅情趣和藝術情操,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健康之光”領域指向身心健康、意志品質,著眼于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創新之光”領域通過跨學科、學科交叉、學科貫通等方式,讓學生在未來有擔當、能創新。
四個維度是: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實踐性課程。“基礎性課程”體現整合,是指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掌握的課程,即國家規定的課程。“拓展性課程”注重特色,指每一個學生都要體驗的提高性課程。“選擇性課程”突出個性,指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課程。“綜合性課程”凸顯主題,是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選擇性課程融合后的表現形式,它體現全員化和常態化。通過課程實施,不斷激勵學生成長、成功、成才。
四、“微光課程”的實施
(一)“思維課堂”三級建模,夯實基礎課程
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核心活動是思維。自2016年起,學校開啟了“思維課堂”研究,凸顯核心素養、關注思維品質、強化學科實踐,實施“三級建模”。
“一級建模”是一校一模。給教師提供了“五個抓手”,即思維課堂五要素。聚焦化的教學目標、豐富的問題情境、挑戰性的認知沖突、顯性化的思維圖示、層次性的遷移設計。目標研制緊扣學科本質思維發展核心,問題情境是思維發展的依托,認知沖突是思維發展的根本原因,可視化是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的顯性載體,遷移運用是促進思維深化和遷移的有效手段。
“二級建模”是一科多模。基于學科本質和學科教學規律探索各學科的多種“思維課堂”模型。“二級建模”總體可以概括為“一練五步一回環”。其中,“一練”指“課前三分鐘”訓練,不僅能鞏固學生學科知識,而且能提升其愛思考、會思考、敢表達的能力。“五步”指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單元導入,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大組匯報,教師點撥;鞏固練習,拓展提高;達標測試,課堂小結。各環節順序靈活調換、內容靈活改變。“一回環”即學習方法的積累與遷移運用,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中心,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在語文學科中,形成了單元導讀課、單元復習課、識字課、閱讀課、習作課等多種模型;在數學學科中,形成了計算課教學、概念教學、解決問題教學等模型。
“三級建模”是一模多法,做到“教學有模式而不唯模式”。每個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風格,提升課堂效率。
(二)“微光學科”課程群,豐富拓展課程
以國家課程為基礎,按照“1+X”模型組建學科課程群,形成“微光學科”必修課程。“1”是指國家課程,“X”是指國家課程的拓展與延伸的各學科課程群。“微光課程群”的實施基于各學科課程標準,是對國家課程的強化和夯實,采用“長課時”或者“短課時”相對固定的形式與時間進行拓展教學。
“微光語文”課程群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領域的學習,設置各學段學科課程。
“微光數學”課程群包括“做中學”課程和“思維技能”課程。“做中學”課程包含一起做游戲、數學真好玩、身邊的數學、玩轉數學游戲、生活中的數學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技能課”課程從三到六年級有序開設包括“八大圖示”“思維導圖”等九個思維圖示課以及“核心思考工具”“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三類思考策略方法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學生學習力以及探索運用思維規律的能力。
“微光健康”課程群包括“魅力足球”“快樂跳繩”“微光心理”課程。學生學習足球、跳繩的基本技術,體驗運動激情,感受運動魅力,培養協調能力。以“心向陽光,助力成長”為主題研發心理課程。一二年級開設繪本品讀;三四年級開發適合學生的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課;五六年級開設男女生課堂。引導學生恰當地應對青春期的變化,順利度過青春期。
“微光音樂”課程群包括一二年級的“律動節奏”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豎笛課程”課程。從唱跳說打聽奏六大技能入手,梯級構建,體現不同學段的序列性和難度梯度,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微光美術”課程群包括“紙藝”課程和“微光書法”等課程。“紙藝”課程通過搜集、感受、制作、交流,感受紙的文化,體驗紙的魅力。“微光書法”從最基本的用筆控筆練習開始,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筆畫、間架結構規律,同步滲透中國書法其他書體,通過歷代名家、名帖、名碑了解中國燦爛的書法文化。
“趣味英語”課程群從聽說讀寫四大技能入手,開設的“自然拼讀式閱讀”“單元式閱讀”課程,螺旋遞進,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語言能力以及英語學科素養,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
“微光科學”課程群通過系統性整合,開設“觀察小能手”“奇趣大自然”“我的小菜園”“非遺體驗館”“科技作品DIY”“機械師成長記”“瘋狂實驗室”等12個趣味盎然、高品質的科學實踐,為學生們的科學夢插上有力的翅膀。
“微光道法”課程群注重社會環境與社會活動的內在整合,利用紅色故事及社會時事熱點,開設了“革命英雄我歌頌”“尋陜西紅色足跡”“革命英雄我歌頌”“時政播報員”等課程,豐富了學生的社會認識和內心世界。
(三)“微光社團”課程群,發展學生個性
根據學校規模大、班額多的實際,“微光社團”開設有校級社團、年級社團,每天下午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全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走班上課。
選擇性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社團的形式集中開展。課程設計實施的流程為:學生需求調研分析—預設課程—教師申請—課程論證—課程審議—課程設計—學生選課—實施課程—反饋評價。課程覆蓋“人文之光、科技之光、藝術之光、健康之光、創新之光”五個領域。如:編程、機器人足球、啦啦操、跆拳道、古箏、合唱、中國舞、繪畫、象棋、書法、航模等79門社團課程,涵蓋體育、藝術、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深受學生喜愛。
(四)“微光節日”課程,統整德育活動
“微光節日”課程有“中國傳統節日”課程和特設的“校園節日”課程。
“中國傳統節日”課程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開設系列活動,例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帶領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老師的指導下,家校社協同,協助學生實踐完成。
“校園節日課程”是將學校傳承的德育活動課程化,例如:科技節、閱讀節、生命節、藝術節、建隊節、體育節等,讓學生把日常學習的成果搬上大舞臺,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每個節日在各年級形成系列活動。比如2023年的創新科技節上,一年級的閱讀科學童謠、親子折紙、“小小拍客我研學”活動;二年級的科學名人故事宣講、積木搭建、課堂小實驗活動;三年級的“科學奧秘我來講”、“紙牌高塔我來做”、“變廢為寶DIY”等活動;四年級的“科學奧秘我來講”、“當古詩遇見七巧板”活動;五年級的“你了解的最新科技發明”演講、科學小魔術活動和航天、航空、航海模型展示;六年級的科普知識競賽、調研小報告分享等。
(五)“主題實踐”課程,增強實踐體驗
“主題實踐”課程有“主題教育課程”“禮儀課程”“主題實踐課程”。
“主題教育課程”有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起點,結合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活動。
“禮儀課程”有開學典禮、散學典禮、畢業典禮、入隊儀式等。把生活中學生們喜歡的、有意義的活動或特殊的日子結合起來,通過莊重的、雅致的主題教育、儀式呈現出來,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成長點,體驗成長的快樂。
“實踐體驗課程”有假期實踐課程、研學課程、項目式勞動課程等。以主題的形式開展實踐課程,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微光課程”努力將國家、地方統一制定的育人“藍圖”細化為學校的育人“施工圖”,讓每一個學生展現自己的微光,在成長中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遠東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