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曾公布教育部答網民關于“教師疲于應付檢查、填表格等,教學反倒成副業”的留言(留言內容略),引起廣大教師熱議。近幾年來,為中小學教師減輕負擔的話題持續增溫,熱度不減。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隨之各省市相繼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明確并采取了治理措施,應當說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但從基層學校的實際和教師的反眏來看,教師減負工作依然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各種文件、各類會議、各項活動和檢查、各類表冊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減少,中小學教師的非教育教學負擔壓力并未真正減下來,有的地區學校甚至出現越減越多、越減越重的現象。廣大中小學教師對此深感無力。

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并非小事,而是事關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讓其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的大事。由此,僅靠下發文件、召開會議、開展檢查顯然是不夠的,也是難以解決根本性問題的。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和減負工作的復雜性,要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必須綜合施策,打出“組合拳”。

遵循規律,追根溯源,嚴把“出口關”。中小學校及教師過多過重的非教育教學負擔的源頭不在基層,而在各級政府部門。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既是政府的組成機構,又是中小學校及教師減負工作實施的主體單位。政府各部門非教育教學類的文件、會議、檢查、評比等,一般都要經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查、轉達、下發。因此,教育管理部門應勇于擔當,堅持原則,不折不扣地按照國家有關中小學教師減負的政策文件,要求對政府其他部門有關面向中小學校及教師下發的文件、召開的會議、開展的檢查評比等活動進行嚴格審查、篩選、分解、壓減。非必需、非必要、非教育教學的一律嚴格把控,從根本上為中小學校及教師減負。

健全機制,嚴把“執行關”。“上面千條線,學校一根針。”中小學校既是落實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多項檢查的基層單位,也是中小學教師負擔的“產生地”。這就要求中小學校長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學校實際出發,做到既要把握政策,又要機智靈活,一切為了教師減負,一切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嚴守好“校門”,并在校內健全管理機制,分清主次,分清輕重緩急。把那些非教育教學性的事務活動進行整合、分解,處室能夠完成的事情,盡可能不要求教師參與,從執行上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