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衍生出了如虛擬現實技術等的時代前沿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影視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其促進作用的效能發揮極為明顯。本文從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及高校影視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闡述了高校影視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積極作用實現,進一步明確了虛擬現實技術給高校影視教學帶來的變化,并以虛擬仿真實驗室為例提出高校影視教學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實踐,以期為高校影視教學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虛擬現實  影視教學  數字技術

項目課題:陜西省教育廳2023年度重點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協同創新中心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短視頻傳播策略研究——以秦腔為例”,項目編號23JY022;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4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三教’改革背景下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院校影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4SZX732。


引  言

2021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在印發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虛擬現實技術因其具有的高智能化、高信息化特點,與高校影視教學的對接進一步促進了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在數字賦能視角下,高校影視教學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不僅是優化教育實踐工作的重點,也能為其他高校影視教學創新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路徑。

高校影視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積極作用實現

1.滿足數字時代對高校影視教學提出的要求

數字時代背景下,各行業各領域因數字技術的普及皆產生了某些結構性變化,也因此對勞動力質量與人才技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數字時代背景下各領域人才所應擁有的知識、技能與能力也相應更迭。高校影視教學在技術與行業的雙重沖擊作用中,人才培養工作也面臨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現實困境。除部分高校影視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問題外,也存在師資隊伍力量不足、技術應用專業性不強、教學成本高、器材更新快等問題。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集成性技術,涵蓋的技術類型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計算機等。上述技術內容通過圖形工作站或其他相關設備生成的三維多感官環境打破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參與者的教學體驗感被極大豐富。此外,因為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虛擬環境能夠根據參與者行為加以反饋,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深度融合,對于拓寬教學范圍、創新教學渠道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虛擬現實技術在影視教學中的應用可依托教學方案特點,在多媒體、人機交互、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交叉融合下打造出高度仿真的虛擬現實教學環境。教師在這種高度仿真的環境中進行實驗與學習能夠達到近乎真實的實驗教學的效果。虛擬現實技術打造出的兼具沉浸性、交互性與想象性的教學空間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困境,實踐教學體驗大大加強。

2.高校影視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價值

傳統高校影視教學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高校影視實踐教育中的技術或設備限制。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信息化特征可使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實現可復制的操作化、可視化演練與學習,學生對相關技術知識的掌握速度明顯提高。這種以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全新教學模式,不僅深度契合教師教授與學生學習需求,其本身的技術特點與影視專業內容也高度契合,在推動影視學科發展也存在一定價值。首先是具有一定的交互價值。虛擬現實技術應用融合了多媒體、人工智能與計算機等技術,具有多學科、多技術交互特點。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影視教學不僅滿足了教學的跨學科教學需求,也在多學科融合交互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與此同時,虛擬現實技術的有效應用可通過建模手段,實時更新教學軟硬件設施,參考當代最先進的影像技術與影像經驗,以此提高藝術創作的活力。其次是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仿真環境雖然與真實影視拍攝的呈現效果仍有一定差距,但仿真環境的搭建卻能為師生提供出與傳統拍攝所處不同視角的參考模型,模型建立過程中影視效果的可視化程度更加突顯。在這種高可視化影像效果呈現下問題的修正更加及時,也帶動了學生視覺思維與視覺審美的提高。最后是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高校影視教學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極大減輕了授課教師負擔,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的同時,也使得引導式、啟發式教學模式成為可能。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下師生得以共同研究最新技術,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內容進行充分想象并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模擬,教學創新性更為凸顯。

虛擬現實技術給高校影視教學帶來的變化

1.虛擬現實技術與學習者分析

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教學對學習者的經驗基礎要求幾乎為零,因此不同學段、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習成效差異并不顯著。比如大一學生在剛剛接觸影視專業知識內容時,往往更側重對基礎教學內容的感知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具體的、可視化的情境呈現教學內容。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創作出感官具象化的學習情境,加強教學的情境體驗感與內容滲透性,滿足了學生的起始階段學習需求。大三、大四的學生經過幾年的系統學習后對知識的感知與理解需求逐步弱化,更多的是集中在對隱性知識的挖掘方面,注重知識的深層次邏輯架構與抽象概念發展。而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對影視教學知識進行具體化呈現,教學內容的內在機理與抽象概念展現度更強。概言之,虛擬現實技術可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搭建教學環境,在充分結合學生的教學接受程度基礎上完成知識構建。由此可見,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關鍵點在于要求學生要“在其中”,是一種關注知識內容的生發與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設計。

2.虛擬現實技術給教學過程帶來的新變化

除了學習者要素外,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策略選擇、學習環境以及教學評價與反饋等方面也帶來了新的變化。第一,教學目標方面。虛擬現實技術下的影視教學是一種“做中學”的探究式、交互式學習過程,也是利用技術手段實現抽象知識具體化、平面知識立體化、枯燥知識興趣化的過程,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向。虛擬現實教學情境的搭建,使學生能夠相對自由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按照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路徑在大體方向上進行個性化學習。部分研究人員針對虛擬現實技術對影視知識學習、影視技能學習以及影視能力學習三方面成效進行研究,發現虛擬現實技術起到了中等程度的正向影響。第二,教學模式與策略選擇方面。虛擬現實技術為影視教學的可選擇模式與策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教師可從教學的主體化、具象化、體驗化、沉浸化幾方面創設智能學習情境。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索時,潛移默化中就加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主體之間的關聯。影視教學的常規教學策略包括對比蒙太奇策略、聯想策略、探究式策略等,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滲透與應用下,教學策略的變化較為明顯。比如,美國加州大學教授Richard Mayer實現了“插入總結”教學策略與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合,學生在虛擬現實情境中每隔幾分鐘就要暫停學習,對目前為止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與匯報。研究表明,這種教學策略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第三,學習環境方面。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下的學習環境搭建不僅超出了傳統教學的本體定義,甚至還超出了人類的一般視覺認知水平。虛擬現實學習環境的全景特點,賦予了學習者多元探索選擇以及多種體驗滲透。部分研究人員以教學系統視角進行分析,明確了虛擬現實學習環境的資源、技術與服務等要素,這些要素的整合形成了影視學習環境的內在動力。第四,教學評價與反饋方面。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下的影視教學更偏向于智能環境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來說,教學評價與反饋的互動性更強。虛擬現實教學能夠對學習者的學習軌跡、體驗結果、學習交互過程以及學習行為進行全面整合,從而為教師提供更加精準、穩定的效果評價指標與教學正誤反饋。高精度的數據支持使得教師能夠按照不同教學目標設置教學內容,學生也能及時得到反饋從而實時調整自身的學習行為與現場表現。

高校影視教學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實踐——以虛擬仿真實驗室為例

1.技術應用

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技術層面的應用集中體現在影視工作場景以及影視工作流程兩方面的仿真環境搭建。影視工作場景的仿真搭建,主要是通過對現實場景的數據采集或重建模型實現,完成影視教學所需人物、場景以及其他內容的搭建,再現實際工作場景從而夯實教學實踐效果。影視工作流程的仿真搭建更多的是對工作性質的可視化呈現,比如通過模擬不同技術崗位的操作來實現實訓練習。以此為基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又可從影視時空、影視形象、影視設備與影視內容幾方面進行仿真。時空虛擬仿真主要是利用三維技術重現實際拍攝場景。形象虛擬仿真主要是復原、生成影視行業內的不同工種,解決影視制作流程繁雜與教學師生崗位不足等問題。設備虛擬仿真更多的是一種模型仿真,通過對影視實踐過程中常用的導播設備、燈光設備、攝錄設備進行模型搭建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設備的操作與使用細則。影視內容虛擬仿真主要是利用學生自行創作的臺詞、拍攝腳本等具體內容填充到角色中。對于高校影視教學來說,虛擬現實技術既可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單獨作用,也可進行多種技術的應用融合。這種技術的高應用特性對于影視教學的整體教學體系來說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虛擬現實技術應用開展的教學實踐,能夠使學生在整體實踐練習中完成對影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包括音響、導播、燈光、攝影等技能內容,也包括影視節目制作基本流程等方略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說,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不僅是一種知識傳授,更是在深度契合影視崗位基礎上做出的就業指導。

2.影視相關設備器材的認知與操作實驗

了解、認識影視設備器材,熟知其原理并熟練掌握設備性能是影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影視教學因為設備種類復雜、重要設備價格昂貴、設備更新速度快、重型設備體積龐大等問題,在教學時往往存在很多不便。設備虛擬可以按照設備的真實結構開展運作與認知試驗,在保證影視設備還原真實度的前提下,還能實現虛擬設備的多角度展示。出于可視化角度考慮,設備的內部模擬將具備實際的操作功能,學生通過操作虛擬按鈕能夠分解、組裝影視設備,在親身體驗中加強對設備的理解。實驗教學主要圍繞設備的認知與操作兩方面開展。設備認知教學方面,可通過設備多維模型建設進行動態解構,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設備的外部形態與內部結構使用方法。設備操作教學得益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高交互性,師生與虛擬設備的交互操作得以實現,使用者可通過虛擬開關的啟動與關閉來掌握設備操作。比如,在對攝像機進行認知操作時,使用者可在虛擬仿真模型中多角度觀察攝像機全貌。在觀察過程中,使用者可通過虛擬按鈕拆解攝像機,機身按鈕還配備了動態文字解釋來幫助學生理解。

3.舞臺設計與演播系統的集成練習實驗

舞臺設計演播系統是電視節目制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影視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傳統教學方法在舞臺設計與演播系統的實踐練習方面,大多是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演播大廳了解硬件設備。近些年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普及應用,如虛擬小型演播室逐步在業界普及,利用綠幕摳像等數字特效技術進一步拓寬了舞臺效果。環境虛擬仿真應用下能夠對拍攝、剪輯到最后的特效輸出等環節進行可視化呈現,不僅實現了對影視制作的全流程覆蓋、使學生了解具體的工作內容與流程規范,還突破了傳統影視節目制作的線性思維。在影視制作的各個環節中可結合自身需求靈活調控可視化數據,將其直接調動到所需環節,極大程度上加強了教學流程的精簡性。在這種虛擬環境與虛擬設備的高度結合狀態下,學生的舞臺設計與演播系統學習將不再受時空限制。教學實踐可全面覆蓋演播空間、舞臺空間與演播系統,包括會議會場、體育賽事甚至大型晚會舞臺現場的模擬搭建。上述虛擬演出所需的設計、看臺、燈管(燈光)等系統結構在虛擬模型搭建下,能夠充分按照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進行調節,從而打造出類型不同的美術造型與場景內容。此外,因為虛擬場景屬于一種視覺內容,在虛擬舞臺搭建過程中也可進行直播或錄播。虛擬場景下學生的可操作設備更加多樣,包括音樂音響、燈光、導播切換。攝錄、語音通話等設備在內的多系統集成應用,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多機位導播直播推流工作。

4.虛擬場景及其多種內容題材攝制實驗

對于影視教學來說,實際拍攝與影像制作練習幾乎可稱之為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唯一渠道。傳統教學模式下,影像內容的實踐拍攝難度較高,受到的教學限制因素也較為明顯,在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時常出現草草了事的情況。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搭建的各類虛擬場景的組合影院,能夠實現多種內容題材的融合拍攝試驗。尤其是槍戰、爆破、追捕等危險影視內容在場景虛擬下得以避免。與此同時,比如建筑物炸毀等高成本鏡頭,可以反復動用如飛機、坦克等高制片投入場景,此外還包括如暴雨、暴雪、夕陽等不易拍攝的景象也可以隨時調出,不必受客觀環境限制。這種低成本、可重復應用的影視教學環境進一步推動了教學實踐模式整改。形象虛擬仿真的應用優勢在于不必受演員人數限制即可實現角色扮演甚至群演模擬,這種角色的模型不僅局限于真人形象,甚至還包括卡通生物。通過真人動作、面部表情捕捉設備的應用加上智能語音技術,經由不同模塊調試后影視教學能夠實現與虛擬形象的對接。這種從角色行為動作向角色情感升華的演變,大幅度充實了影視教學的劇本角色扮演需求。內容虛擬仿真應用主要在于劇本內容的可視化呈現,包括劇本中涉及的各類場景、服裝與道具。上述內容通過模型搭建后,能夠進一步填充到虛擬環境中。與此同時,這些道具因素可按照用戶需求實時更改、預覽與渲染。傳統實踐教學因人數、資金不足導致的實踐效果差問題得到了有效整改,成片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上述虛擬應用的結合使用使得學生能夠模擬導演、攝影、演員、制片等工作崗位操作,在多崗位視角下結合內容需求搭建虛擬形象。此后可利用影視設備完成對影視片場的模擬攝制訓練。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與外部VR設備對接,也可實現虛擬仿真對拍攝環境的設備與空間的高度還原,拍攝環境在這種360°全景呈現模式下學生的體驗感進一步加深。得益于高度虛擬仿真的拍攝設備與拍攝空間,教師可針對水下攝影、高空攝影等特殊攝影環境展開教學。多因素融合模式下學生可體會不同拍攝環境下的真實拍攝情景。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技術的不斷發展背景下,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各類前沿技術正逐步滲透各高校影視教學中。虛擬現實技術的高信息化與高智能化特點,使得虛擬仿真教學模式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限制,脫離對實訓條件的依賴并實現對各類影視要素的高度融合。一方面,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打造出了跨空間、跨媒體、跨要素的教學形式,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教學實踐模式得以拓寬。另一方面也突破了原有教學的實驗室空間屏障并補充了傳統資源匱乏問題,進一步拓展了傳統教學思維。但是,虛擬現實技術與高校影視教學結合進行的影視實踐教學,在教學效果、技術實現以及理想教學目標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技術方面包括VR頭戴設備的空間感狹小、體驗感不佳、擬真度不足、模型更新慢等問題,是制約影視教學實踐體驗的重要因素。教學方面則包括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思路仍囿于教學傳統觀念,導致創新性不足、對VR設備與技術的使用效果不明顯。以上幾方面問題也是高校影視教學所需關注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李可貞.多元智能型理論在高校英語專業英文影視教學的應用——以《愛寵大機密》為例[J].大連大學學報,2019,40(4):122-126.

[2]丁卓,孫瑜,孫小迪.基于OBE教學理念的高校研究生影視教學策略探究[J].戲劇之家,2022(16):166-168.

[3]王晶蕾,馬安佳,張進.“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影視教學評價改革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2,27(20):13-15+9.

[4]王錕.一線串珠 四位一體 交叉融合 全面提高——新文科背景下影視教學模式探索[J].電影新作,2021(5):84-87.

[5]董從斌.以“即學即用”為原則的高校影視專業實踐教學探析[J].教育傳媒研究,2020(4):51-53.

[6]吳樂康.核心素養視閾下的歷史影視教學——兼談學生實證意識的養成[J].安徽教育科研,2020(8):11-12+51.

[7]賀曉嬌.談VR虛擬現實技術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65-67.

[8]張盼盼,李根.VR虛擬現實技術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1):62-64.

[9]李赫,周穎.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影響[J].數字通信世界,2023(1):188-190.

[10]張聞語.淺析影視制作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及發展[J].新聞傳播,2023(1):37-39.

(劉靜: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