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作者:袁曉輝 徐永宏 殷 橋
發布時間:2024-06-20 10:54:37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將“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勞動教育具有歷史與現實的邏輯。“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勞動,偉大的勞動需要“紅色基因”,“紅色基因”催生勞動激情。在高校勞動教育中融入“紅色基因”,把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史”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融入勞動教育,對于學生樹立崇高的勞動理想、確立科學的勞動觀念、增強積極的勞動意識、弘揚偉大的勞動精神、激發勞動熱情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提高高校勞動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紅色基因” 紅色精神 勞動教育 勞動實踐
項目資助: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陜西省大中小幼勞動教育立體化建設路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GH22Y177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武漢東湖學院)2023年度專項研究課題《民辦高校培養新時代好青年的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WHDHSZZX2023079);2022年度共青團中央實踐育人工作課題《共青團開展青年就業服務工作的價值分析和路徑探索》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SJLX38)。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明確了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在勞動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可使廣大青年樹立崇高的勞動理想、確立科學的勞動觀念,不斷提升勞動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
“紅色基因”的科學內涵和核心要義
1.“紅色基因”的科學內涵
“紅色”是光的物理三原色和心理四色之一,與新鮮血液的顏色類似。一般來講,紅色意味著喜慶、幸福、吉祥、奔放、熱烈、斗志、勇氣、革命、激情澎湃、轟轟烈烈等。究其社會歷史文化原因,主要緣于在遠古時期人類同血與火長期打交道。血液既象征生命,又象征犧牲。火焰一方面象征溫暖,另一方面也象征著危險。而無論是從積極的角度還是消極的角度來看,血與火這兩種具有類似顏色的事物對于人及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中,紅色一般都會作為喜慶和尊貴的象征,同時,紅色也代表著忠貞、正義、果敢和英勇。此外,紅色還是古代中國的象征性顏色,史記曾有記載:“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但是在當代政治語境中,“紅色”的象征寓意更為豐富,更具有社會性和時代特征,主要意旨革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例如:反映革命生活的歌曲被稱作紅歌,在革命圣地、革命老區、革命根據地等地方旅游又被稱作紅色旅游。“紅色”還特指中國共產黨。一般把和中國共產黨有關的藝術、影視、文學等文化通稱為紅色文化。因此,在當代中國語境中,“紅色”更多是用來表達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逐步形成的與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和“紅色基因”,以及勇于革命、敢于擔當、不畏艱難、英勇斗爭、改革創新等相關的觀念價值體系。
“基因”在生物學、遺傳學上是指產生一條多肽鏈或功能RNA所需要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它儲存著每個生物體生命過程中所特有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全部信息,支持、延續著每個生命獨有的基本構造和性能。每個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全過程中,生命現象都和基因有關,也從根本上決定著生命體的健康。一方面,能夠忠實地復制生命體自身的基本特性;另一方面,在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會發生變異。
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借用自然科學領域的概念形象、生動、科學、嚴謹地表達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在,在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不忘初心、不畏艱難、不斷創新的“基因信息”,以此支持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
2.“紅色基因”的核心要義
(1)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紅色基因”的鮮亮底色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升華了中國精神,凝練成“紅色基因”的核心本質。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樹立了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紅色基因”的肥沃土壤
從《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周恩來的“華師盡掃列強日,捷報飛傳告鰲翁”;從《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到秋瑾的“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從古代的“天人合一”“民胞物與”,到鄧恩銘的“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縱觀幾千年,愛國、勤勞、勇敢、善良等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滲入了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一脈相承、薪火相傳。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發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紅色文化,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3)革命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紅色基因”的生命根基
在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紅色基因”的內涵,而且更加注重“紅色基因”傳承的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特別是在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將“紅色基因”以紅色精神的形式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推進,形成了豐富的精神譜系。其中,偉大建黨精神是紅色精神之源,是對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核心要義的高度概括,是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不斷取得成功的秘訣所在。偉大革命精神是“紅色基因”之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革命理論,革命性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與建設中鍛造了感天動地的革命精神,譜寫了敢于革命、勇于犧牲的英勇事跡。
(4)改革復興的宏偉實踐是“紅色基因”的活水源頭
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創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辟、推動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驚天動地的創新精神。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飛躍中形成了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這些精神凝結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艱難、團結奮進的“紅色基因”。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改革實踐在不斷滋潤、豐富和發展“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的活水源頭。
“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進入新征程,我們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力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歷史自然地將這個崇高使命賦予當代大學生,讓他們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這就意味著當代大學生不僅是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最終完成的見證者、親歷者,更是建設者、實踐者、主力軍。他們的思想政治意識和道德法律水平、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實踐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因而,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必要條件。
1.偉大夢想需要偉大勞動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沒有捷徑,更沒有坦途,而是要緊緊依靠全體中國人民腳踏實地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因為勞動創造了人并形成了人類社會,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是人和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及必要條件。因此,要實現偉大夢想,必須要依靠偉大勞動。
2.偉大勞動需要“紅色基因”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系統的、巨大的,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諸多方面,惠及十四億中國人民的偉大工程。因此,我們要立足現實,面對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把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實踐中生成的“紅色基因”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并滲透到每一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和實際工作中。特別是肩負著偉大夢想和崇高使命的青年大學生,他們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應教育大學生系統學習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必勝信念,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和團結進取精神,不斷開拓創新、不畏艱難,不怕犧牲、勇敢奮進,創造更加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人民幸福、為人類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紅色基因”催生勞動激情
將“紅色基因”有效融入勞動教育,在勞動模范的帶動下、在勞動精神的激勵中,強化大學生對勞動的本質、價值的認識和理解,培養青年學生的勞動意識,調動學生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他們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水平。將“紅色基因”有效融入勞動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學生不想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實問題,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分析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強調,讓信仰之火熊熊不熄,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高等學校在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可通過加強紅色精神學習,把“紅色基因”融入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中。
1.把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勞動教育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紅色基因”的鮮明旗幟和鮮亮底色。在大學生的勞動教育中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著作、典籍故事的學習,指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馬克思在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指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可見,青年馬克思把選擇職業與人類的發展與幸福、自我的進步與完善,以及人的尊嚴聯系起來,充分體現了他對勞動理想、勞動目的、勞動目標、勞動自我意義和社會價值等問題的主體正義觀照。因此,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首要的是指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勞動理想,確立明確的勞動目標,以彰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鮮明旗幟和鮮亮底色。
2.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勞動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思想深邃、內容豐富,已經深入人們的心靈深處,扎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潛意識的思想觀念,是無法磨滅的文化烙印。在新時代勞動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和團結進取精神。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體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樹立為黨、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勞動的意識和價值觀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勞動的神圣、光榮與美麗;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使其學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3.把“四史”教育融入勞動教育
“四史”教育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的統稱。“四史”內容雖各有側重,但整體而言,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本色不改,守正創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把“四史”教育融入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強化“四史”教育學習,讓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密切聯系群眾,不畏艱難險阻、勇敢攻堅克難、奮力改革創新,在全體中國人民的努力奮斗下,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勝利,成就是輝煌的,然而過程也是艱難曲折的。大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四史”總結把握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新中國發展規律及改革開放發展規律。大學生可以史為鑒,在未來的工作中尊重勞動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在勞動教育過程中要特別加強紅色精神的學習和領悟,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紅色基因”融入勞動教育,可催生當代青年的勞動激情,鍛煉勞動意志,激發勞動創造性,使其真正做到愛學習、愛勞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功立業。
4.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一項旨在激發中華民族的創業精神、創新基因,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的國家戰略工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奮斗征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和體現。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提升創新能力、掌握創新規律、探索創新方法。在未來的工作中,學生可以創新為驅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在勞動中實現自我發展,在國家社會需要和個人價值實現中形成積極的就業創業觀,用勤勞的雙手和創新智慧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將自己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之中。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強調:“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因此,肩負立德樹人光榮使命的高等學校,要充分用好各類紅色資源,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勞動實踐,在學習中傳承“紅色基因”,在實踐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書寫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篇章,以勞動托起中國人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發掘傳統教育功能“最大值”[EB/OL].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430/c172467-26928493.html.
[4]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1-7-2(1).
[5]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2).
[6]讓紅色基因在傳承中煥發時代光芒[EB/OL].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621/c49157-30071549.html.
[7](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8]袁曉輝.共青團開展青年就業服務工作的價值與路徑探析[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3(1).
(袁曉輝:西安翻譯學院;徐永宏:陜西省建筑職工大學;殷橋:西安翻譯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