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現狀及對策研究
作者:張 樂
發布時間:2024-06-20 10:44:08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教師教學成長和高校教育質量提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高校紛紛建設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背景下,根據其發展現狀,指明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對策和建議,對于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今后的建設意義重大。本文以陜西省為案例地,依據高校類型,選取了1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采用文獻查閱、訪談等研究方法,經研究發現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面臨相似的發展困境,如組織架構多樣化、目標與職能不明確等,使得其建設受制于學校的重視程度,學校重視程度高,發展就會好,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為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提出高校可以通過設置專項經費、優化中心職能、打造示范中心、增加機構活力、采用多元化評價手段等方式,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提升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以期為推動我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全面提升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陜西省高校 現狀 對策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情境視角下美術院校實踐型課程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2JK0128);陜西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改革重點攻關項目“新文科背景下的藝術類高校課程體系建設實踐與研究——以西安美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3BG041)、一般項目“交叉共融·數字提升·實踐賦能:高質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23BY109);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足西北,服務國家’新時代高等美術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創新”;陜西省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高等美術教育‘一流專業’群、‘一流課程’群建設實踐研究”;陜西省教師發展研究項目“美術院校‘四位一體’混合式教師協同發展平臺構建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SJS2022YB045)。
研究背景與意義
2012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推動高校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陜西省作為全國教育重鎮,積極響應文件精神,201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學舉辦了教育部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研討會,重點探討了國家級示范中心的核心職能、建設任務、評審標準及具體辦法。2012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啟動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區情、教情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運行機制,并重點支持建設30個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其中,陜西省有西安交通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2所高校入選。受政策驅動以及示范中心的帶動作用,此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展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工作,極大地加強了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借鑒了國外有關高校的成功經驗,是受“教與學”發展中心的啟發而形成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密歇根大學最早建立了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雛形,目的在于促進師生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提升,并為此提供專業服務,致力于應對教師教學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作用與意義,特別是在教學、教師成長以及整合區域資源等方面,其核心任務是加強教師教學和學習的能力,有效促進和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圍繞高校人才培養,強調塑造優秀教師的品質,以提升教師的教學和學習能力為首要目標。
近年來,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快速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為教師成長和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一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另一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更加突出,其中,組織架構一直是關注的重點。依附建設與獨立并自主發展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這一矛盾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掛靠關系上缺乏獨立性,獨立運作時又難以有效統籌。鑒于此,一些高校在自主權范圍內及時調整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機構設置和組織職能,不斷完善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以更好地滿足教師的個體發展需求,促進學校整體人才隊伍建設。這一調整旨在確保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既能獨立運作,又能與其他部門有效協調,以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的歷史較短,相關研究相對有限,尤其缺乏以多所高校為案例地的對比研究。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陜西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現狀,比較不同類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組織架構、目標與職責等,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今后的建設對策,以期為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為推動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參考。
陜西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現狀
作為我國教育大省,陜西省高校數量眾多,依據高校類型,本文遴選出1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展開個案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查閱、訪談等研究方法。首先,查閱代表性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網站和報道信息,了解其組織架構、目標與職能等基本資料;其次,訪談各中心主任和工作教師(單人單次訪談時長不低于1小時),了解其人員規模、工作流程和內容等,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通過對陜西省10所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個案和整體分析,可以發現其具有較多共性,面臨相似的發展困境。
1.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受制于學校的重視程度
從表1可以看出,陜西省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有著不同的隸屬關系,主要看學校對其的重視程度。一些學校以“教師發展中心”命名,強調其職能范圍不僅包括教學方面,還包括教師的職業生涯、心理健康、人才測評等多個方面;另一些學校則以“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命名,因獨立建制且備受學校重視,涉及的職能范圍不僅包括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還包括處理一系列影響教學效果的行政事務,如高教研究、高層次人才引進、教師師德師風教育等,甚至還承擔陜西省高校師資培訓和陜西省教育廳課堂創新大賽;還有一些學校雖將其命名為“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但僅隸屬于教務處,只專注于本科生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學校層面對其重視程度不夠,目標與職能單一,沒有發揮好助推教師教學發展的作用,對象也不是全體教師,功能比較局限。
在高校現有的組織和權力架構下,校領導層面的重視程度對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至關重要,如果學校領導層對其高度重視,那么該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業務會開展得較為順利。但對學校領導層決策的高度依賴,使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學校領導層既可以決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也可以讓其很快邊緣化,不受重視。例如,西北工業大學領導層有著極強的重視教學的理念和文化,因此,其教師發展中心能夠獨立設置,屬于正處級建制,且人員配備規模也是陜西省高校之最,使得該校教師發展中心運轉良好。但是,也有高校因為領導層一紙令下,而將原本運作極有特色的教師發展中心并入教師干部教育學院等繼續教育機構,從而導致機構職能轉變。實際上,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首先應該服務本校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不是對外培訓,這種職能和業務范圍的突然變更,必然會有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長久發展。另外,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對于中心的運作也有極大影響,換句話說,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有著強烈的領導人痕跡。如果該主任的領導力強,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發展有清晰且準確的認識,那么該校的業務開展較為順利。但這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一旦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更換,其業務范圍也可能因此更替,甚至會降低引領作用。
2.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架構多樣化,目標與職能不明確
從表1可以看出,陜西省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架構多樣并存,有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能夠獨立設置,屬正處級建制,有的則并入其他職能處室,協同辦公。在目標與職能方面,各高校定位模糊,缺乏差異化定位,不能依據高校類型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的目標與職能定位。
我國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時間較短,一些教師發展中心在運作時過于依賴個人的主觀意愿,缺乏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設計,導致其發展不夠穩定。在一些學校,人事任命會更多考慮微觀政治因素而非專業性,有可能會嚴重影響教師發展中心目標與職能的貫徹落實,從而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然而,在調研中也可發現,如果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及工作人員具備教學科研背景或者教育學專業背景,那該中心往往會運作得更加良好。例如,西安交通大學的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和工作人員擁有教學或者教育學相關背景,其目標與職能定位清晰,工作成果受到廣泛認可,取得了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相反,一些高校的教師發展中心由于主管者缺乏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只是把該職位當作個人仕途發展的一部分,導致業務相對保守,僅注重技能培訓,影響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針對這一現狀,國家有必要對各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提供相應的建設指導,以規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組織架構,使其有明確的目標與職能。
陜西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對策
1.推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獨立建制,設置專項經費
首先,不管何種形式的建制,高校都應給予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足夠的重視,為中心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非獨立中心要積極轉變目標與職能定位,增強服務功能、完善保障機制,重點加強中心制度建設,明確自身的目標與職能。高校應推進系統性的制度設計,加強非獨立中心的專業團隊建設,并基于教師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支持。最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推進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獨立建制,從行政事務性機構向以服務為中心的教學服務機構轉變。另外,國家層面要對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該配備的經費標準進行相應規定,可按照人均經費撥款,如參照國家課程思政建設中思政教師的相關學習經費支持標準配備經費,或者以高校教師人年均培訓經費標準(1000~5000元)撥款。
2.加強多部門聯合,優化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職能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明確其目標與職能,堅持所有資源都為教師個人及群體提供服務的基礎上,應聯合學校教學與科研管理部門,制訂教師專業發展整體規劃,明確中心的組織架構、目標與職能、制度規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在支持高校教師發展方面起表率作用,在創新現有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方面起到引領作用,對內關注本校教師發展同時,探索中心建設與發展的個性化道路;對外積極承擔區域內高校教師培訓任務的同時,推廣中心的成功建設經驗。要不斷拓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服務的對象與內容,將中心服務對象拓展至高校全體教師。中心應覆蓋高校全體教師的教學專業發展,對于新手教師和青年教師,應關注其教學身份的適應力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中年教師,應著重激發教師的專業發展新動力;對于骨干教師和名師,則要幫助其推動教學創新,將教學經驗理論化,推動名師與青年教師師徒結對,促進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實現雙方互惠共長。高校應增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服務內容的多樣性,除關注教師教學培訓和咨詢服務之外,還應提供多層次、創新性的內容選項。此外,中心要多組織開展高校教師教學研究,加強教學和學術的融合,通過組建教師咨詢委員指導中心、開展教學研究方法的相關培訓、引導產出相關研究成果等多種手段,提升高校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意識、能力與成效,促進高校教師教學與研究的有機融合。
3.打造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發揮輻射作用
聚集資源建設若干省級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并定期開展區域性或全國性工作交流活動,如舉辦教學名師、骨干教師、創新團隊等專項研修班或培訓班,充分發揮示范中心的輻射作用,帶動其他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提高建設水平。當前,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組織架構多樣化以及目標與職能不明確,打造一批示范中心有利于為其他高校提供建設方向。多數示范中心已經受住了實踐檢驗,獲得了教師的廣泛認可,切實為教師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題。示范中心一旦確立,要馬上鼓勵其他高校跟進,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示范高校應積極參與經驗分享,結合自身情況,設立差異化的目標與職能。
4.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隊伍建設,增加機構的活力
首先,需確保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配備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除了高等教育學和教師發展領域的專家或學者,還要儲備教育心理學專家。其次,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素養,加強內部培訓和專業探究,在理論源頭尋找工作突破。再次,探索建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培訓師的資格認證制度,在培訓的基礎上進行考核、在考核的基礎上進行認定,對培訓師進行職稱外的多元化評價,在促進教師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增加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力。最后,完善兩級教師教學發展機制,鼓勵高校內的院系設立二級教師發展機構,并對接學校層面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加強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強化學院組織和管理教師的責任感,促進教師之間以及院系之間的合作,促進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與各級各類教師發展組織的協同發展。
5.采用多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評價手段,構筑質量文化
首先,從政策邏輯入手,在教師教學評價中平衡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將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引入整體發展、綜合發展的新視角。其次,需將人才培養置于中心位置,建立教師分類評價機制,設計符合教學改革要求和教學發展要求的評價體系。同時,制訂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教學質量標準,并將其作為評價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指導方針,推動教師更新工作理念。再次,建立多方參與的多元評價機制,包括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等,以課堂觀察和學生課程反饋等過程性評價為主體,充分利用評估反饋和評估整改的方式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和提升。最后,通過促進教育思想交流、完善教學獎懲機制、樹立師德先進和教學典范等方式,構建一種以教學為中心,專注于研究教學和創新教學的教師教學評價文化。
結 語
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與高校組織情況、教學情況和發展情況密切相關,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不同定位,決定著高校對教師提升和職后教師培訓的不同定位,甚至關系到整個學校的發展戰略。筆者立足于本職工作,從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組織管理出發,對其發展現狀展開實證研究,以期找到中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內涵層面的建設辦法。基于陜西省10所高校的實證研究可以發現,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存在組織架構多樣化、目標與職能不明確的問題,同時,中心建設多受制于學校的重視程度,導致發展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對此,筆者探索了陜西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路徑,提出“推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獨立建制,設置專項經費;加強多部門聯合,優化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職能;打造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發揮輻射作用;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隊伍建設,增加機構活力;多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評價手段,構筑質量文化”的建議,以期為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延宇,李政云.美國高校教師發展:概念、變遷與理論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28(12):50-53.
[2]張文波.美國成人轉化學習理論發展及其啟示[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4):70-72.
[3]陳春華.“轉化學習理論”視角下教師學習的困境與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6(5):19-21.
[4]殷蕾.轉化學習理論視角下教師培訓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8(10):87-91.
[5]徐君,邱雪梅.成人轉化學習理論述評[J].教育發展研究,2010,30(21):42-46.
[6]張義瑤,楊婷.轉化性學習理論視野下的教師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17(7):101-103.
[7]李艷慶,楊華.論麥基羅轉化學習理論及其對成人教育發展創新的指引[J].中國成人教育,2017(2):18-20.
[8]康世寧.中美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比較研究:以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11):60-66.
[9]黃睿彥.以教學中心為依托,推進高校教師發展:基于哈佛大學的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12,34(9):39-43.
[10]鄧嶸.大學教師發展的系統規劃與實踐:牛津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的經驗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17,33(1):37-42.
[11]章建麗.英國劍橋大學的大學教師發展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8,35(9):51-54.
[12]馮暉.加拿大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實踐及啟示: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學與技術發展中心(CTLT)為例[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7(3):62-68.
[13]徐華.英國高校教師發展校本研究及啟示:以英國杜倫大學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29):93-96.
[14]屈廖健.美國大學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發展項目研究:以密歇根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5):90-95.
[15]宋潔絢.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實踐機理探源:以美國詹姆士麥迪遜大學教師創新中心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8):54-59.
[16]洪志忠.高校教研組的歷史與意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2(6):78-84.
[17]洪志忠.高校基層教研室的演化與重建[J].大學教育科學,2016,7(3):86-92.
[18]權靈通,何紅中.我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歷程與評價[J].高教探索,2016(5):118-123.
[19]潘懋元.大學教師發展論綱——理念、內涵、方式、組織、動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62-65.
[20]曹志峰,李國良.當代高校教師組織發展理論及促進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20(4):69-74+79.
[21]范怡紅.中國與歐洲大學教師發展比較研究——基于多維學術的視角[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22]周海濤,李虔,等.大學教師發展: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張樂:西安美術學院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