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發表關于聚合物電介質的重要研究進展
發布時間:2024-06-18 09:41:48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日前,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曉旭在Wiley 雜志社旗下的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題為“Atomic-Level Matching Metal-Ion Organic Hybrid Interface to Enhance Energy Storage of Polymer-Based Composite Dielectrics”的研究性論文,劉曉旭教授與清華大學黨智敏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陜西科技大學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
該研究在聚酰亞胺(PI)和鈮酸鈣(CNO)納米片之間設計了獨特的新型“金屬離子有機雜化界面”。該界面中金屬離子不僅能與無機CNO實現原子級匹配,還能與PI鏈實現少缺陷的結構匹配,形成均勻而穩定的化學鍵合。該結果等到了實驗測試表征和理論計算的驗證,其中“金屬離子有機雜化界面”可減少了自由體積,并在填料-基質界面區域引入深阱,從而抑制了基于PI基復合電介質中的電場畸變。因此,含有“金屬離子有機雜化界面”的PI基電介質表現出優異的儲能性能。在25℃和150℃下,且儲能效率為90%時,該復合介質的儲能密度分別達到9.42 J cm3和4.75 J cm3,為純PI的2.6倍和11.6倍。該研究為聚合物基復合電介質的界面結構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