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日記丨橘香悠揚,載夢啟航
作者:劉悅
發布時間:2024-06-17 16:10:4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初夏時節,我與同事荊若男一起,帶著再次回歸校園生活的緊張和期待,抵達了滿目綠意的漢中市城固縣。路旁的柑橘果園里,青色的幼果剛剛自層疊的綠葉間探出腦袋。有了陽光、雨水的呵護與滋潤,加上漫長酷暑的考驗,每顆小小的柑橘里便能積累起充足的汁水和糖分。
發現鄉村孩子的“微光”
晨光熹微,安靜了一夜的宿舍樓內漸漸開始有了些窸窸窣窣的聲響,那是沉睡的校園開始蘇醒了。“上課時間到了,請回到座位上做好課前準備,希望在這堂課上,你能有所收獲。”伴著熟悉的鈴聲,五堵初級中學(以下簡稱五堵初中)的師生們又以飽滿的狀態迎來了新的一天。
五堵鎮,因五山環繞而得名,地處縣城、洋縣和西鄉縣交匯處,距城固縣城20公里。由于生源地分散且距離較遠,因此,五堵初中的學生絕大多數住校,其中父母均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和父母僅有一方陪伴的學生比例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與孩子遠距離相處、缺乏關心關注,加之家長受本身認知水平的限制,使得督促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更多地落在了學校和老師的肩上。
作為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如何從細微處入手,將學生培養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學生是五堵初中的工作重心。因此,學校以階梯式方式培養七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引導八年級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關注九年級學生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在交流中,胡軍成校長表示,雖然生活的環境局限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但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團建活動、少隊活動及班級日常活動,有助于對學生進行身心解壓,培養積極樂觀的品質,讓他們啟迪智慧,增長知識,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學樓內,每間教室都有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設備。豐富多樣的教學設備使老師的教學內容更加靈活、多元化,更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看見世界的窗口。
窗外,一派夏日光景。教室內,同學們有些興奮。“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軸對稱,請大家觀察下列圖片,它們有什么規律呢?”講臺上的向鑫源老師是七年級二班的數學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向老師話音剛落,臺下的學生便此起彼伏地舉起小手,他的課堂一向氣氛熱烈。回答問題正確的人會獲得老師和全班同學的掌聲鼓勵,是課堂氛圍提升“秘訣”,也讓大家的學習熱情更飽滿。“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他們在課堂中體會到更多成就感和樂趣。”向老師說。
在成為鄉村學校的教師之前,向老師曾就職于教培行業。與面向小部分學生的精英教育模式不同,在農村基層學校,老師的教育教學重心絕不是“培優”這么簡單,而是要面向全部學生,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環境差異帶來家庭氛圍的不同,每位學生入校時的表現各有參差。基層教育帶給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向老師密切關注著每位學生,大到學生的成績變化,行為規范表現如何,小到今天哪位同學上課時情緒有起伏,他都看在眼里。作為班主任,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向老師也扮演著家長、朋友、傾聽者的角色,學生的點滴成長都讓他欣喜不已。
在五堵的三天里,我們聽見孩子們在“畢業登頂活動”中大聲喊出對未來的期許,看到他們在水渠交錯間的勞動實踐基地里捧著豐收的土豆露出笑容,在大掃除的“戰場”旁收獲了幾朵還盈著露水的小花。
沿著有些陡的小路向山上走去時,與氣喘吁吁的我和荊老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少年們輕快的步伐和熱鬧的歡笑聲,夕陽灑在他們肩頭,每個人都在向著光的方向大步前行。
讓每顆希望的種子向上生長
米倉山下,南沙河畔,是無數二里初級中學(以下簡稱二里初中)學子畢業多年后也仍牽掛著的母校。由于出生人口逐漸減少,再加上優質生源和師資力量的不斷外流,周邊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與之不同的是,因為教學質量高,口碑好,二里初中的學生數量一直十分穩定。
談及學校的影響力時,曹國棟校長自豪地說道:“我經常在網上看到有已經畢業的學生發布了學校的照片、視頻,懷念校園生活之余,感慨學校面貌發生了這么多好的變化。”
2023年9月,曹校長因工作調動來到了二里初中,隨即便開始了食堂的規范化改革,有了明亮整潔的餐廳,孩子們不必再蹲在教學樓下吃飯。每天清晨,早間新聞準時響起,既是喚醒思維的方式,也加大了住校學生知識和信息的獲取量。臨近中考和期中,為幫學生緩解壓力,操場上,心理減壓小游戲和拔河比賽輪番開場。社團活動室內,每位同學都興致勃勃,積極參與其中。
同為寄宿制初級中學,二里初中與五堵初中面臨相同的問題:缺少父母陪伴和關心的學生占比不小,漫長的在校時間讓他們往往更渴望關注與關愛。為了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心理困境,學校內設有心理咨詢室,定期還有專業的心理志愿工作團隊開展活動。
班主任老師是發現和應對學生情緒波動的第一道防御關卡,通過舉行主題班會,細致觀察和個別談話,協助他們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與家長線上聯系、電話溝通、走出去——家訪、請進來——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成了老師們的日常。大部分家長都能做到及時響應,積極配合,也不乏遇到問題的時候。許多人甚至認為既然將孩子送進了學校,那么就應由學校和老師全權負責,家長的做法往往會誤導學生。因此,每次家長會時,為家長糾正誤區,分享經驗和正確做法也是重點環節。
與家長反饋學生近期在校表現的過程中,王寧老師發現,他們的教育方法往往十分單一。要么溺愛放縱,要么嚴格管束。這種時候,王老師會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向家長提供方法和建議。而在擔任了十多年班主任的孫建玲老師看來,該如何把握貼近學生內心的度是處理學生情緒和心理問題的難點。“說淺了解決不了問題,挖深了怕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孫老師說。面對留守兒童渴望父母陪伴的情況,孟記錄老師則會與學生加強交流,鼓勵他們主動行動,拉近與父母的距離。
在二里初中收獲的優秀品質和樂觀心態伴隨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走向了廣闊的天地。
從春到冬,橘樹總是蓬勃地生長著。孩子們探索世界的步伐不會囿于教學樓的墻壁,終有一天,他們會走出大山,創造自己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