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金臺區探索集團化辦學改革——
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
發布時間:2024-06-17 13:58:01 來源:中國教育報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簽下“軍令狀”:組建三迪教育集團,引導區內辦學規模大、辦學聲譽好的三迪中學,東西雙向輻射兩所中學;寶雞市第一中學“出征”寶雞高新區,通過名校辦分校的模式,與寶雞市第一中學高新校區實行集團化辦學;金臺區多個名校帶分校,走上集團化辦學之路……
近年來,寶雞市金臺區實施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化解大班額,緩解擇校熱,破解了區域內減負增效、優質均衡發展難題,走出了一條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路徑,逐步形成“一校帶多校、校校共提高”的教育新局面。
“名校+N”辦學體系帶動成員校發展
“自從區上實施教育集團化辦學后,孩子能就近上好學,家長們也安心了。”三迪中學宏文校區初一學生家長張曉燕高興地說。
三迪中學教育集團采取“總校+分校”形式,實行“一長多校,單一法人”管理模式,辦學理念、師資調配、考核機制、招生考試等方面實現統一,全面打通管理通道,推進教育集團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下沉、融合,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縮小各校之間在師資力量、教育質量等方面的差距,使優質教育資源合成再造。
粉刷教室、教學樓外墻,改造升級線路系統,更換教室門窗,重建微機室,安裝護眼燈、智慧黑板、空調、直飲機等設施設備,落實師生供餐服務,開通分校區定制公交……三迪中學教育集團投資620萬元對宏文校區及臥龍寺校區的硬件設施進行全面改造。
“現在學校環境好了,活動器材多了,儀器設備先進了,實驗器材也全面了,我們更喜歡上學了。”三迪中學臥龍寺校區學生殷佳藝說。
多措并舉,教師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集團化辦學模式要落地,優秀師資保障必先行。”近年來,金臺區大力加強師資補充和培訓。兩年間,轄區集團學校內部實行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采取搭臺子、育“苗子”等一系列措施,實現校長教師有序流動、崗位能上能下,辦學活力明顯增強。兩年來,金臺區共輪崗校長67人,交流教師236人。
“集團各校骨干教師、拔尖人才共同參加,使優質教學資源實現通用共享,兩個分校區育人環境和辦學聲譽有了很大提高,學生數連年翻番,教師工作熱情高漲,學校煥發出了新活力。”三迪中學教育集團宏文校區執行校長姚斌說。
金臺區教體局將金河鎮、硤石鎮的中心小學和中學分別整合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將蟠龍鎮第一中學和第二中學進行整合,將鎮上富余的100余名教師調整至城區學校填補空缺,并通過創建名校(園)長、名師工作室,統籌教師培訓,打造了一支名優教師團隊。
兩年來,金臺區共培養省、市、區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152人,摘得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省級教育強區、全市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等國家和省市級榮譽40余項。
由淺至深,集團融合發展邁上新征程
近日,東仁堡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茍玉婷正在講授“圓錐的認識”,并向集團學校硤石鎮九年制學校小學生同步授課,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由淺至深,以點擴面,從試點到全覆蓋,從各校獨立教研到優質資源共享……近年來,金臺區通過城鄉集團化辦學,讓城市優質學校與鄉村薄弱學校形成教育集群,進一步發揮城市優質學校理念、資源和品牌效應,實現集團中優質學校與鄉村薄弱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實施教育集團化辦學兩年來,金臺區集團學校通過建設網絡化、數字化教學平臺,以“專遞課堂”形式向鄉村學校輸入城市優質課程資源,將優質教育資源傳送到農村地區。此外,教育集團內部通過搭建線上管理和教研平臺,實現了學科教案、優秀課例等優質資源全覆蓋和精準推送。如今,“三個課堂”、網絡調研、網絡培訓等已成為金臺區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
“集團化辦學改革只是拉開了破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難題的序幕,我們將在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分類推進的思路,持續探索組建鄉鎮教育集團、小學教育集團、智慧教育云集團,構建更加開放、更加科學的現代化辦學模式。”金臺區教體局局長郝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