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理念是課程建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是對幼兒園課程價值、理想的內在追求,它決定著課程發展的未來走向,也是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組織課程實施與評價的主要依據。基于自然主義教育哲學和根系鄉土的全人教育思想,確立了“由內潤心向外潤行”的培根課程理念。

一、主張課程要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游戲

豐富的自然資源,構成了幼兒園培根課程的重要基礎。培根課程就是充分挖掘和開發本土自然教育資源,這既能有效提高幼兒園教師對自然和生活教育的理解及其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又有利于促進幼兒園自然教育資源的整合,同時更有利于促進幼兒自在、自由、自主成長。

培根課程主要包含以下內涵:一是以幼兒心理發展規律為基點,促進幼兒的內在認知能力和外在事物的結合,使幼兒在主觀能力和客觀事物相統一的過程中發展各種能力;二是以幼兒生長的自然環境為要點,充分尊重幼兒的自然天性,尊重幼兒的想法和選擇,提升幼兒的內在發展潛力;三是以幼兒生命的整體發展為終點,培植幼兒心靈,構建幼兒完整精神體系和培養幼兒健全人格。

當前,伴隨工業化、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的進程,人們漸漸遠離山川、溪流、森林、湖泊和田野等,居于冷冰冰的鋼筋水泥叢林之中。兒童成長境遇的巨變,也導致了他們童年的異化、童年的生態危機、童年的成人化等。在世界范圍內,幼兒的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這一現象逐漸受到關注。因此,在城市不斷“去自然化”的成長環境中,孩子們已經與自然處于斷層的狀態,如何讓孩子重新與自然、社會建立更加深層的聯系?如何讓孩子們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得到滋養?如何讓孩子們重回自然,達到更加自由、自在的生命式教育?這對每一個教育者而言,都是重要的課題。

培根課程更加強調從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取教學內容,強調改變以往課堂學習的小學化傾向,尊重幼兒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通過游戲和生活教育實現知識、經驗的整合。基于此,培根課程是一種基于幼兒成長環境,尊重幼兒自然天性和生活經驗,滿足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的充滿童真、野趣的幼兒園課程。

二、強調課程要尊重兒童本位、順天致性、生命至上

對于兒童,我們要探尋兒童生命的意義,因為兒童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也有其生命特征,因此我們必須珍視兒童,在培根課程中去重塑兒童的生命特性,要關注兒童生命存在的狀態,遵循兒童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同時創設兒童生命成長的實踐環境。因此,要看見兒童,讀懂兒童,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緊緊圍繞學前教育課程改革這個核心,讓培根課程為兒童自主成長服務,讓培根課程為兒童自我實現服務。馬克思說過,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種關系回歸于人自身。基于此,培根課程要尊重兒童本位、順天致性、生命至上,即護持童心,復歸于嬰兒,這也是保護兒童自身的身心自然、讓兒童的世界回歸人本性的必然要求。童心主義或兒童本位的哲學既是自然主義的,也是人本主義的,它是一種解放的哲學;它不只是關涉教育改革,而且關涉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步,關涉未來理想社會的形成。

三、創設與兒童生活經驗相近的園內外環境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育的隱性課程,因而教師應該樹立環境即課程理念。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應通過創設并有效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有效的環境創設要緊密聯系兒童生活經驗,可以激發幼兒去認真觀察、深度探究、發揮創造、尋找快樂,從而獲得情感體驗與智慧啟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那么,落實野趣課程,關注幼兒現實生活,讓幼兒走進“現場”親身體驗和感知,在快樂的情感中獲得學習與成長。因此,淡化教育環境的邊界,即淡化屋內外的邊界和淡化園內外的邊界,賦予兒童游戲活動權。此外,不僅要關注園內培根環境的創設,還應注重引領幼兒去了解、發現所處的地理環境、歷史、美食文化等,從環境中吸收營養,在趣味游戲中獲得發展。基于此,可以創設野戰部落、編織部落、涂鴉部落、表演部落、野炊部落、沙水部落、野趣DIY等區域環境,使幼兒擁有野趣歡樂時光、野趣社團時光、野趣勞動時光、野趣瘋狂時光等,鼓勵每一個幼兒走出教室,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學習,讓幼兒在天然環境中呼吸、在游戲資源中創造、在游戲場域中躍動精彩生命。戶外自主游戲讓幼兒走向廣闊的戶外,他們在游戲中呈現最本真、最自然的狀態。為加快自主游戲園本化課程建構步伐,以幼兒、教師和園所的發展為本,探尋有效開展自主游戲的路徑,支持幼兒多樣化學習,促進幼兒完整而富有個性成長。

培根課程強調讓兒童在活動中欣賞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培養兒童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是創造力和創新力的基礎。幼兒園培根課程建設植根于本土特色,從本地文化中吸收養分,同時結合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確定致力于培養身根強健、品根淳雅、學根堅毅、國根赤誠的育人目標,從而達到扎根筑夢,培根鑄魂,由內潤心向外潤行。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十二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