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和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態文明素養,了解生態文明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所在。只有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能代代傳承。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課程綜合,注重藝術與自然、生活、社會、科技的關聯,吸納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升教育科學性,加強學科之間的關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帶領團隊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推動“三個課堂”的橫向延伸,為促進藝術學科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實施提供動力。

階段一: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實踐活動,培植以美潤心的核心理念

教育即生長,生長即四季,四季輪回,皆為序章。教育如同四季更迭,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韻律和節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如同植物一樣,需要陽光、雨露和土壤的滋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生長的過程,我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植物種植”是學生最想體驗的活動。然而,由于校園環境的限制,這一愿望很難實現。于是,我們商討后決定以校園走廊為基地,建設“小種子生長營”,利用走廊空地放置盆土種植綠色蔬菜。

這個項目將生態文明教育立體呈現于學生面前,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也讓他們更加關注自然和生命的成長。通過親手種植,學生會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產物。

階段二:生態文明教育落實于藝術學科教學,踐行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標

“小種子生長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植物生長實踐體驗,它更是一個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藝術學科教學的有力實踐。

以人民美術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二課《長呀長》為例,這是一堂“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也是一堂生動展現人與植物、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課程。它強調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落實生態文明教育的一個實用課例。在設計這一課程時,教師充分利用各班門口的生態植物生長過程,通過分享觀察日記、圖像識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其他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聯想。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倡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鼓勵他們共同觀察、交流,資源共享。

階段三:生態文明教育延展至家校共育,重視以美化人的教育過程

生態優先實際就是生命優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就是加強生命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更要培養他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能力。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在美育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通過家校共育論壇等方式分享“小種子生長營”的教育故事,鼓勵學生在家中承擔花草的照顧任務。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由父母帶領在社區參與綠色種植并認養一棵小樹。階段小結后,由父母反饋并在班級內表揚鼓勵,形成教育閉環。通過這樣的家校共育方式,我們不僅將生態文明教育的理念延伸至家庭,更讓家長成為學生學習生態知識的引導者和支持者。

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石和黨的根本方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教育并非僅限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培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應當被全面融入教育體系中,貫穿于育人的全過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者一個政策,它是我們對于未來、對于子孫后代、對于地球的責任。只有通過教育,將生態文明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要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活動等,都應融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實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生態文明價值觀和實踐能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實踐教育。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體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環保項目、生態考察等,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態環境的現狀,了解生態保護的緊迫性,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此外,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只有具備創新精神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單位  西安經開第一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