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總結和發展舊版英語課程標準的正確理念和要求的基礎上,梳理、分析了舊版課標存在的一些問題、缺項和不足,并按照新時代、新要求對舊版課標進行了修訂,增加了“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等內容。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談一談活動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應用。

一、活動體驗式教學的概念與內涵

(一)活動體驗式教學的概念

活動體驗式教學是教師針對傳統教學中的不足進行系統改良,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以帶動學生參與實踐,提升學生心理認知和情感表達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運用活動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提升素養。

(二)活動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突破教材束縛,跟上時代發展變化,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更多的游戲式教學、情境式教學、活動體驗式教學,如組織一些勞動體驗活動,讓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切實感受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成果獲得的艱辛不易及勞動給文學創作帶來的靈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教師要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要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識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由于活動體驗式教學與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區別,其不同于課堂上的講、聽、學,而是在開放環境中進行的教與學。因此,教師要具備教育心理學等實用知識與技能,具備生活智慧及理解學生的能力,還要為學生提供關心、信任、共情、知識、信息等支持,及為學生提供自我評價及評價激勵等支持。在野外活動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情況,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應急管理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一起應對突發情況。學生在出發前應準備足夠的必要物資,如應急包、手機、紙和筆記本等,還要強化和拓展體驗式場所可能涉及的專業詞匯和句型,可以向教師請教,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

三、活動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案例

(一)教學模式的設計

下面,筆者以七年級下冊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為例,展開英語活動體驗式教學。本單元的主要話題是“學校旅行,談論過去的事情”,本著目標明確的原則,在活動之前筆者先進行了一到兩課時的教學準備,重點讓學生運用過去時態互相詢問剛剛過去的“學校旅行”(以往的周末、過去的寒暑假),并評論此次經歷,進行必要的總結與反思,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Did you...Was/Were...及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和描述性形容詞等知識點。本次教學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勞動艱辛和勞動創造財富的理念,尊重勞動人民,尊重創造財富的勞動者,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的能力,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口碑和自信。

1.本次體驗式活動為“農場之行”(訪問農場)

根據此次體驗活動的主題,學生可以搜索以下的單詞和短語,但不限于此:farm,farmer,hen,cock,chicken,duck,goose,horse,cow,pig,donkey,dog,cat,pick,mice,seeds,grow,feed,feed chickens,ride a horse,quite a few...學生如果能夠提前預習并掌握這些詞匯,就可以在實際活動中靈活應用。此外,學生可以攜帶筆記本和提前制作的學習卡片,也可以將自己搜集的與農場有關的信息羅列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2.展示Do助動詞、be動詞及有其他實意動詞的過去式

在學習動詞的過去式時,學生可以通過句中表達時間的詞匯判斷句子的時態,還可以通過描述性形容詞判斷。如學習“Did you see a horse?”“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last weekend?”等句型時,學生可以使用過去時的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肯定否定句進行簡單的交際。

3.梳理活動順序,對農場活動進行演練與彩排

雖然農場活動的整個過程,包括行前交通、農場的活動內容、活動后的感受和評價,這些都假定發生在過去,現在是回憶過去。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從頭到尾梳理活動細節,讓學生準備好旅行物品。考慮到本次活動是帶著任務和目標去,帶著問題和解決方法回,筆者讓兩名班長擔任協調員,采集所有參與者的至少兩名應急聯系人的通訊信息,全程記錄整個活動的過程,包括文字記錄與音視頻錄制,并提前聯系兩家就近的醫療機構,溝通協調好相關事宜。

(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擔任活動主要角色

體驗式活動是為數不多的課外、室外、野外活動,教師要以學生為活動主體,讓學生當一回主角。因此,筆者沒有過多干預,而是事前任命了幾個小領隊,讓他們各自負責一隊學生,并明確任務,讓學生不限方式、不限時間努力完成,活動結束后驗收任務完成情況。此外,筆者還給予了學生足夠的信心和鼓勵,相信學生不僅能夠自律、自覺地管好自己,還能夠照顧好同學,順利完成旅行。

(三)倡導自由發揮,既要講紀律又要開心放松

學生較長時間生活于人群密集、節奏緊張的城市,對他們來說,農場是一個開放式場所,有足夠的空間放松自我,開闊的場地、新鮮的空氣,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胸懷;雞鴨魚鵝、牛馬豬羊讓他們著迷;雞犬相聞、炊煙裊裊使他們流連忘返。在真實的環境中,他們會將課堂上學習的詞匯與所見物品一一對應,且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和稱贊:It′s very good! That′s great!并且會相互詢問對方的感受:How do you think it? How about you? I want to feel it again.這種自然而然的復習和回顧過往知識的方式,勝似十次百次的書面復習。農場是一個生產場所,所有師生必須遵守規定,不能隨意踩踏莊稼,不能攀折樹木,要善待圈養動物,珍惜糧食與水果,跟隨農場工人一起將垃圾與肥料分開,所有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實際體驗的。

(四)以田野為課堂,小組合作模擬課堂訓練

本單元涵蓋了新課標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兩大主題范疇。在田野中開展教學,也符合西安市教育局提出的“三個好課堂”概念,田野是除了“教室”“社團”兩個好課堂之外的第三個育人好課堂。筆者在第三課堂設計了一些體驗式活動,帶領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和建構過程,讓學生充分浸潤于學習中。田野遠離城市,自然條件和生活方式與城市大不相同,需要學生攜手應對新的環境,筆者讓學生自由組成若干小組,便于交流和管理。組員可以通過采訪農場主(farmer,peasant)的方式感知種糧收獲、照顧牲畜、打理內務的辛苦與快樂,并自己動手體驗下地鋤草、鉆進大棚采摘草莓、穿著雨鞋系著圍裙喂豬、堆農家肥、處理垃圾等。各個小組的活動內容不盡相同,組員的分工也不同,他們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夠有意無意地體驗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妙,學會資源再利用、學會保護環境。此外,在溝通合作中,學生還能夠感知集體的力量,眾人的智慧,從而由衷地熱愛自然,熱愛集體。

四、“訪問農場”活動體驗式教學如何體現核心素養

(一)在感知與體驗中發展語言能力

在活動體驗式教學中,學生發現漢語與英語有著很大的文化差異,在總結農場之行時,學生幾乎都使用了新學的過去時態,這與漢語有著明顯的不同,漢語幾乎只是用“過、了”這樣的助詞來表達,沒有倒裝語序,而英語的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中可以使用助動詞和倒裝語序。因此,筆者讓學生在農場中盡量多地使用英語單詞,排除一切干擾,堅持用英語對話,從簡單地指認農場物品到同學之間的互動提問,以及師生之間的對話。筆者還要求學生運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還通過巡視,逐個查看學生的落實情況,并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二)在語言對比中培育文化意識

國外的農場(farm)不同于我國的農業科技園或小規模的農村土地經營圈,國外的農場主是土地的主人,土地是私有財產,我國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農民或土地經營者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

(三)在觀察和學習中提升思維品質

語言學習有著一定的規律,語言是思想的表達和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訪問農場,中國人見面不會禮儀性地擁抱,而是客套地寒暄和款待。我們有一個共識: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語言表達不一定如意,但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思維必定是活躍的。因此,筆者要求所有學生積極進行互動,互動形式不限于對話,可以是表情傳神,對歌賽舞,可以是純英語式的,也可以是英漢夾雜的,讓學生提起精神,放下思想包袱,大膽地把自己的觀點、疑問、主張和感慨表達出來,這樣活動氣氛就能活躍起來,這里沒有嚴厲的批評與呵斥,沒有歧視與另眼相待,只有一視同仁與公平公正。

(四)興趣活動提高學習力

活動體驗式教學能夠有效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激發學生好問好學的熱情,學生在掙脫課堂束縛后自由交流,師生收起了嚴肅的表情,流露出自然的本真。在實踐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發現問題能夠迅速解決,學會了融會貫通,能夠把本單元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其他單元中,會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自覺管理自我。本單元重要的知識點是過去時,因此“農場之行”后只有進行必要的回顧交流,才算是完成了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學生實實在在體驗過了,他們通過日記、對話、信件的形式將知識點串聯了起來,大家因為有著共同的經歷,所以也有很多共同語言,交流時能夠表達各自的觀點,簡單說出自己的理由,有些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將來的想法,并自然地使用了“I wish...”“I want...”“I hope...”“...once again”,為以后學習將來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說學生對英語課沒有興趣,那么學生為什么沒有興趣呢?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如果學生覺得自己進步了、成長了,感覺這節課收獲了很多,那么他們就會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對活動體驗式教學的熱情與興趣,讓他們自己準備農場之行所需物品,讓他們在農場活動中當主人,自由發揮他們的英語專長,充分體驗農場生活的新鮮與刺激。

五、活動體驗式教學的反思

活動體驗式教學的開展確實不容易,因為授課場地是野外,環境生疏,師生可能暫時會出現不適應,一兩次活動并不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但多次開展又不現實。因此,如何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高效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和目標,仍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已開展的活動體驗式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一)活動準備不足

在活動體驗式教學開展前,筆者雖進行了事前演練,但所需物品和輸入性材料仍然有疏漏,事前準備的詞匯不能囊括所有農場中的事物和現象,詞匯欠缺導致學生表達情感和觀點時不盡如人意。活動中,學生的靈感火花沒有得到及時記錄,盡管用手機、相機拍照了,但不能完全反映當時的情形。

(二)學生知識欠缺

學生生活知識和技能欠缺的現象在活動中顯現了出來,這種情況是學校和家庭共同造成的,是一種現代化、城市化的產物,社會分工的細致便利化,導致一些初級的社會知識被忽略,如火劇烈燃燒時,水不僅不能滅火,還會在瞬間激發火情;馬在疲困的情況下,不是躺下休息,而是站立休息等。

(三)活動目標偏移

開展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生在農場活動中復習英語詞匯與句型,但在實際活動過程中,有的學生忘記了目標,直接將農場活動變成了夏令營,忘乎所以地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既沒有在活動中回顧與練習英語知識,又沒有在活動結束后總結與反思,這顯然偏離了當初筆者設定活動的目標,也暴露了筆者在監督過程中的缺漏。

(四)積極參與,及時評價,知識遷移與創新

對于學生的參與意識強、積極性高的現狀,筆者及時給予了鼓勵與表揚,將口頭表揚與日常積分結合起來進行,對于在綜合評定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筆者在活動結束后為其頒發了相應的獎狀,還及時對活動體驗式教學進行了評價,將取得的成果和反應的不足進行了歸納,并形成文字性的論文、美篇等。此外,筆者還對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技能增長給予了正面的引導,通過正向遷移實現了一通百通、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自主反省,總結與歸納,對現有學習方法進行改良和創新,以適應未來新的學習生活環境。

總之,筆者在落實新課標提出的“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要求時,充分考慮了新時代的需要,積極響應了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號召。在筆者的精心組織下,活動體驗式教學充分調動了初中學生探索、參與、善于模仿的積極性。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與生活中對應的場景相關聯,極大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他們更加珍惜日常的課堂學習,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此外,筆者還帶領學生總結了過去,展望了未來,學生強烈意識到只有努力學習,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提升能力,加強師生合作,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才能積極應對今后的挑戰和機遇。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活動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GH21Y0860。)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經開第六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