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皮影
——華州皮影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索
作者:■文/王 娟 胡俊攀
發布時間:2024-06-12 16:13:15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文件和決定,從國家層面為傳統文化的新生搭建了平臺,使我們對地域藝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有了足夠底氣。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藝術課程在培育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中的重要作用?!叭齻€課堂”教育理念的提出,把課中、課外、校外三者有機結合,為華州皮影與課堂教學融合并走向社會提供了理論依托,也為民間藝術與小學藝術的“聯姻”鋪下基礎。
一、華州皮影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施思路
在教學中,我們通過結合華州皮影傳統藝術與課堂教學,采用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逐步推廣典型示范的方法,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在采用“以點帶面”的做法上,選擇美術課中與皮影相關的模塊試點,如“設計應用”模塊,從皮影反映的主題、皮影制作、皮影表演、皮影反思等環節,用“設計應用”模塊原理予以釋讀。同時,我們將文獻牽引、藝人展示、非遺基地學習等思路浸入華州皮影與課堂教學結合的案例試點中。在課堂中,教師結合皮影實物,向學生科普知識。從紋飾的繪制,陽刻和陰刻的拿捏,各個皮影部件的釘鉚與粘貼,整體圖像的著色布局等進行授課;在表演時,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制作好的皮影,上下動作的晃動,進三步退兩步的碎步行走等,讓學生學以致用,并解決制作皮影時遇到的具體問題,在動手、動腦、動眼上下功夫,把皮影的制作和表演環節作為重中之重,以凸顯各自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功效。
二、華州皮影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文脈探尋華州皮影之靈魂
1.文獻中尋找華州皮影之源。古人語:“千年文字會說話。”華州乃漢代京畿之地,深得京城文化之影響。皮影是達官貴人的精神食糧,后來流落到民間……古代文獻如《漢書藝文志》《華州志》如是記載著。關中地區的活動少不了華州皮影的身影,它早已成為紅白喜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現在使用皮影的場合不如以前那么頻繁,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依舊讓人為之傾倒。華州皮影通過敘述故事,傳承著孝、義、仁、德、正義的文化,因此,身為美術工作者的我們要義不容辭地延續著這一傳統。
2.老藝人展示才華。老藝人是古老藝術的“活化石”,他們用嫻熟的手藝征服著每個人。他們雖然沒有規范的學術語言,但是他們用鄉音土調說著皮影的底料、皮影的鉚釘、皮影的著色,用手比劃著如何上挑下舞,前行后退的步子。老藝人年邁蹣跚的步子,向我們傳遞著皮影亟需后繼之人。同時,也迫使我們思考:如何把老藝人的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如何把老藝人的手藝轉化為課堂教學的藝術作品?如何把老藝人身上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工匠精神落實到日常教學中?教師與藝人之間共通的“文化”元素成為我們的紐帶。美術教師擔負著傳承皮影文化的重任,因此我們要進行“同聲傳譯”,把老藝人的文化內涵融入課堂教學中。
“非遺”基地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孵化基地。華州皮影文化基地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華州皮影展示中心,該基地兼有華州皮影歷史演變史、皮影制作工藝、皮影成果展示等多重功能,其教育功能顯而易見。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深入學習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現場特邀藝人示范教學,為在場師生進行生動演示,使師生身臨其境;藝人現場制作皮影,展示從紋飾到陽刻陰刻的精湛技藝。其表演神態各異,讓學生深刻體會了皮影這一古老藝術的魅力和獨特之處。
3.學科間的深度融合是案例研究的有效手段。人常說:“隔行如隔山?!钡珜W科之間的結合已成為常態,華州皮影藝術與課堂教學結合,就是學科融合的范例。華州皮影藝術與課程融合,呈現了華陰老腔和關中眉戶元素。語言表達中,運用了關中方言、俗語和諺語,通過淋漓盡致的表達,傳達了勞動人民的歡樂和悲傷。這其中的涵義并非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因此這里需要教師進行解讀。通過學科間的有機融合,推動皮影藝術融入教學,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二)皮影藝術與美術課堂結合
華州皮影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把民間藝術轉化為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師身兼藝人和教師雙重身份,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成效顯著。
1.《靈動皮影》課程編撰。由張敏倉老師領銜王娟團隊編寫的《靈動皮影》一書在進一步完善整理中,該書收錄了王娟團隊對皮影藝術從理論到教學實踐的成果,用靈巧的皮影圖像和簡潔的文字搭配,呈現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2.在學校創設皮影系列活動,增加傳統文化的氛圍。知識競賽普及皮影知識,提升學生內涵。皮影戲劇長期表演,把語文內容趣味化和動漫化,起到了一石兩鳥、一箭雙雕之功力。學校的“博雅小舞臺”時不時有皮影的身影在晃動,學生用自己的行為點綴著學校自然景觀的樹木花草,這與人文景觀的皮影藝術交相輝映,使學校充滿生機。在學校創設皮影系列活動,校園不僅有了活力,而且充滿吸引力和人文精神。
皮影系列研討會、觀摩會、展示會使皮影藝術教育成為學校的一張名片。皮影藝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引起了各級教育教研部門的關注。西安名家報告、學術交流研討、青年教師示范課均圍繞地域文化與課堂教學展開。市級優秀社團展評會、區級皮影文化展異彩紛呈,用皮影的“仁德”“孝道”文化傳遞著正能量。皮影藝術與課堂教學結合的系列活動,擴大了地域文化藝術的影響力,加快了課堂教學改革資源吸取的步伐。
(三)皮影藝術與兒童美術之佳作舉隅
1.影子操。在華州皮影與體育課堂教學的巧妙融合中,我們創編出一套“影子操”。“影子操”體現了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舞的結合、體育與藝術的融合,我們將學校樂賢文化以童謠說唱的方式予以靈動展現。學生在學習與參與中,深深感受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皮影社團。社團活動是皮影藝術與課堂教學結合的又一途徑。我們組織學生在參觀欣賞、動手實踐中進一步了解皮影的相關知識、工藝流程,學會利用身邊的材料,以繪畫、剪紙、刮畫、國畫等多種美術形式制作皮影形象。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結合新時代、新人新事來進行設計,可以是自己喜歡的卡通動漫皮影,也可以是符合時代特征的皮影,這樣既克服了學生長時間做皮影的倦怠心理,又可以讓皮影在創新中得到傳承。
3.創新皮影作品形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堅持材質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的原則,充分利用身邊適合的材料做皮影。我們將皮影紋樣元素融入生活,設計皮影手提袋、皮影書簽、皮影掛飾、皮影燈、皮影玩具等,如此不但能豐富課程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設計制作能力。
華州皮影與課堂教學結合,無疑使美術教學的張力得以擴充,但不能喧賓奪主。在將皮影藝術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教學的美術元素恰如其分地運用到民間藝術中去,充分體現“突出課中,適當課外,恰當校外”的課程要求。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北塘實驗小學 浙江省杭州市天長觀潮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