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敝袊赜械慕逃揖袷菍σ淮鷥炐憬處熀徒逃ぷ髡咴陂L期扎根中國大地的育人實踐中形成的精神特質的高度凝練。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強國之需,也是時代變革之需,更是教育發展之需。

20240611165829561-46-8d6a6.jpg

2024年1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推動教育強國建設重點任務落實的七項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強化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如何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進而實現一個目標:用教育家精神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我們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我所在的渭南小學自成立以來,從“適性教育”的提出到以“煉課”為抓手的專題研修,從“適性課程”的開發到“微笑課堂”的實踐,從教師的專業發展到“微微笑笑成長記”評價體系的形成,學校努力把教育家精神踐行在每個生命的“適性成長”之中。

以理想信念、弘道追求引領專業理念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要求教師堅持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品質。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要求教師展現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境界格局,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崇高情懷。

新時代,教師要認識到教育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厚植家國情懷,樹立為國家戰略和人民需求服務的信念?;仡欀袊逃拈L河,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國。他舍棄傳統文人孜孜以求的仕途,到當時還不被認可的新學堂任職,把“衙門式”的北京大學改造成一所現代大學,支持新文化運動,推動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發展。蔡先生的至誠報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庇阡衾蠋熣f:“教育家精神科學內涵極為豐富,每一條都是立德樹人的錦繡大文章,我雖是鮐背之年的老教師,仍然要像中青年教師一樣,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自我,努力踐行,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奉獻微薄之力。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崩弦惠吔逃液腿珖S多優秀教師身體力行,為我們作出了榜樣,我們更需要以理想信念、弘道追求引領專業理念。

新時代背景下,渭南小學始終以“為每個人提供適合的教育”為發展宗旨,努力向“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理想學校發展。圍繞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聚焦“做什么、怎樣做、做的效果”來提升每一位教師的學習力、研究力、實踐力。通過“問題診斷、專家引領、主題研討、實踐提升”的行動路徑,鍛造有使命、求真實、善學習、有溫度的教師。努力踐行“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的目標追求,用心、用情、用力奉獻心血和智慧,靜心、精心、盡心教書育人,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教育事業的深厚情懷,努力成為推動教育革新的先行者。

以躬耕態度、育人智慧提高專業知能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要求教師有勤奮好學的精神,并且能夠親身實踐所學,做到“知行合一”,既追求事物本質、真諦,又大膽創新,具有攻堅精神。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求教師具有實踐性知識,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采用相應的方式啟迪學生智慧、滋養學生心靈,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實踐性知識的迭代。

陶行知在育才學校的辦學經歷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已發現有特殊才能者,采取即專即博的原則”“未發現有特殊才能者,采取先博后專之原則”“中途發現所入之組不合性情,或發現另有更高才能時,得以轉組”,為每個學生創造適合其才能發展的條件。

斯霞被譽為“小學教育界的梅蘭芳”。她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特點,以其能接受的方式開展適當的教育。人民教育家于漪強調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天工造物十分奇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必須熱愛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必須關心”。

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從“四個相統一”到成為“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一直以來,渭南小學教師努力將躬耕態度、育人智慧踐行在校園每一個角落。

將躬耕態度、育人智慧踐行在教學現場。秉承“適性育人”的教育理念,結合校情、師情、生情,著力開發“適性課程”,構建“微笑課堂”,堅持“圍繞一核心,抓實四管理”的教學常規思路,牢固樹立“課比天大”的課堂觀,聚焦核心素養目標,轉變育人方式,開展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學,加強教學評一體化,促進思維進階,實現價值提升。

將躬耕態度、育人智慧踐行在活動現場。構建“梧桐德育”課程,多彩展示體藝活動,全員育人導師先行。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稟賦都是不同的,我們需要用心、用愛,努力去了解、關心他們,才有可能發現每一名學生、欣賞每一名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信任每一名學生,啟迪每一名學生、成就每一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享受教育公平,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將躬耕態度、育人智慧踐行在篤學現場。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應該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其實今天的教師,即使擁有一潭水,都難以滋潤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新技術變革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教育同樣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學習危機,這就迫切需要教師始終處于學習狀態,主動學習、常態學習,超前學習、深度學習。

將躬耕態度、育人智慧踐行在教研現場。提出了以“煉課”為抓手的“六課四微三項目”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工程。立足課堂,自覺研究教育、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真正的學習如何發生,研究學生如何學習、思維如何發展……研究課堂教學是教師增長育人智慧的主陣地,用看得見的教育家精神激發教師在“適性教育”的路上,與學生共生共長。

以道德情操、仁愛之心滋養專業服務精神

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師成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做到言傳身教、推己及人。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要求教師具有敬業精神,能夠愛護學生,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教育家不僅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被世人尊為楷模,不僅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強大的人格魅力,更具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影響力?!爸潦ハ葞煛笨鬃由钍艿茏泳囱?,《論語》中形容他“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鬃咏虒W生,不僅關注“六經”“六藝”等知識和技藝的學習,更重視品德修養的提升。他強調言行一致,告誡學生“聽其言而觀其行”。

教師是情感勞動者。教師的積極情感不僅能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更能激發其對所生活世界的熱情。渭南小學教師將樂教愛生、甘于奉獻,滲透在工作的全過程之中,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說課、寫課,力爭課前設計有良心、有能力,課堂實施有理念、有方法,課后指導有數據、有評價。熱愛教育、熱愛課堂,接納學生、包容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講好每一道題,談好每一次話,教好每一位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苯處煔v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踐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以理想信念、弘道追求引領專業理念,以躬耕態度、育人智慧提高專業知能,以道德情操、仁愛之心滋養專業服務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等價值召喚與追求踐行在最鮮活、最真實的學校育人場域中,放置在最生動、最直觀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落實在最有趣、最有效的課堂學習中,讓每一個生命適性生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渭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