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日記 | 花兒正嬌艷 鼓兒擂得歡
——走近綏德五小秧歌社團
作者:蔡靜
發布時間:2024-06-06 10:53:2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今天是我們在綏德縣第五小學住校調研的第四天。
4月的綏德,天氣還是有些特殊,早晚如初春,中午則如炎炎夏天。這不,今天就是如此。中午,艷陽高照,我們吃飯回來,在路上幾分鐘就是滿頭大汗,急忙回辦公室避熱。從窗戶望出去,空曠的一大片土地周圍有一圈不知名的綠草在肆意瘋長,它們中間夾雜著一些嬌艷的小黃花——蒲公英。這種植物在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都能生長,種子隨風飄散,繁殖力極強,我特喜歡。
正在觀賞著,耳邊突然傳來一陣歡快的音樂聲和冬冬鏘鏘的鑼鼓聲,看表13:33。哦,原來是到了下午上課時間。這鼓聲應該就是袁琴副校長介紹的在2023年10月份,綏德、米脂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亮點觀摩活動中受到觀摩團一致好評的非遺社團——“秧歌社團”(百人之眾)吧。我循聲出去觀看。
在學校的大草坪上,五排十行大鑼鼓,整齊排列,大鼓邊是雙手握著鼓棒的小小鼓手們,在他們中間還有雙手拿著鈸的八隊隊員們。真是名副其實的小百人團隊哦!今天帶隊排練的是劉媛媛老師和鮑春燕副校長。
看著孩子們個個精神氣十足,全神貫注,動作和舞蹈很有范兒的樣子,鮑副校長笑著說:“孩子們學得很快,兩個多月時間就已經上臺表演節目了。”
正說著,劉水校長走了過來,邊看娃娃們排練邊說:“今天天氣很熱,你看娃娃們個個滿頭大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建國是綏德縣有名的秧歌指導老師,也是縣教育局指定的非遺進校園專門老師,來為娃娃們授課傳藝,進行指導。這些授課老師幫助孩子們了解綏德地域的非遺文化,培養孩子們主動學習傳統文化、傳承這些文化遺產的興趣。就是他——”隨著劉校長的指引,我看到場上指點孩子們的孫建國老師,來回走動、大喊,并作大幅手勢動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建國
據了解,綏德五小的這個百人秧歌社團,挺厲害。他們是2022年9月組建的,團員大多來自四年級學生,還有一小部分是三年級,自愿報名并通過一些簡單的考核挑選,即懂一些節奏、有一些樂感的學生。他們一周上兩個課時,排練的節目挺多,不到兩年時間,已經參演了好多次大型開幕式,尤其是參演縣上的校園藝術節和體育藝術節,一炮走紅,其成名作是《綏德等你來》。
負責帶隊的劉媛媛老師介紹說:“我是四年級班主任,對孩子們比較了解一些。他們正是十一二歲、喜愛玩的年齡,秧歌是我們綏德的“特產”——非遺文化。他們跳起來那才叫個好看哦!選這些娃娃是因為他們喜愛這個,也愿意學。學校給孩子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是為了鍛煉他們的自信力。我也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他們堅持不懈的品質,這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大有裨益。我們準備再選一批三年級孩子接續,培養傳承這些傳統文化。”
我利用中間休息時間采訪了指導孫建國老師,他說:“五小的這些孩子們學得快、悟性好,我一般是比劃說幾遍他們就會了。今天下午的集訓,主要是為了即將在綏德縣春季運動會開幕式上展演。我希望五小和五小的孩子們,在非遺傳承上,越做越好,越辦越紅火。”
這個秧歌隊,只是綏德五小在非遺傳承上的一個縮影,他們還有剪紙、泥塑、書法、民歌、美術、古箏、象棋等20多個社團,蓬勃開展著活動,正如指導孫老師所說,非遺之火,會越燃越旺。在孩子們心中,已經扎下了根,它好如一顆顆飄散的蒲公英種子,只要有土壤,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