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教學要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在民族音樂與鋼琴教育快速發展的利好時期,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弘揚民間音樂文化,是鋼琴教育中國化發展的必然追求。當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加強對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加強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合。

[關鍵詞]秦腔元素  音樂文化  鋼琴教育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一般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音樂中的融合性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JK0349)。


民間音樂是我國音樂的根基,是我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是高雅的藝術形式,在全世界有很強的影響力。將民間音樂元素融入鋼琴教學,是鋼琴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鋼琴教學者要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教育價值,承擔起傳播傳統音樂文化的重擔,充分認識民間音樂元素融入鋼琴教學的重要性,積極探索民間音樂融入鋼琴教學的方式和路徑,促進民間音樂文化與鋼琴音樂文化協同發展。陜西秦腔是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鋼琴演奏能力和音樂素質的提升,深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底蘊,傳承陜西秦腔戲曲是鋼琴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是時代所趨。

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秦腔是在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一種最古老的戲曲種類,又稱“梆子腔”“陜西梆子”等。它屬于一種聲腔劇種,聲音高亢激昂、節奏強烈急促,通常以民俗風情與歷史故事為依托,通過戲劇沖突刻畫人物形象,表達情感主題。秦腔與其他曲牌體的戲曲聲腔不同,屬于戲曲音樂中最早的板腔體,唱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包括“歡音”和“苦音”兩種音調。“歡音”旋律積極明快,強調三、五、六級音,用以表述激烈歡快、活潑靈動、喜悅等情緒;“苦音”旋律緩慢憂郁,強調四、七級音,用以表述憂愁哀傷、深沉悲壯、慷慨激越等情緒。正是由于秦腔具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戲曲曲調,使得它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表達不同的思想情感。秦腔延續了陜北地區的語言特色,既有咬字吐音的發音方法,又有板腔體的特點,能夠結合劇情的變化調整演唱者的節拍與速度,使觀眾有升騰跌宕、激情澎湃、舒緩起伏的聽覺感受。陜西秦腔是中華音樂文化之瑰寶,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傳承陜西秦腔戲曲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提升學生的情感素養

陜西秦腔元素與鋼琴教育的融合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當前,我國鋼琴教學的內容多取材于西方,學生缺少相應的文化體驗,無法深刻領會西方音樂的內涵,在鋼琴學習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很多鋼琴教育者組織教學內容時,往往是生搬硬套,導致學生無法在鋼琴演奏中融入自身情感。近年來,由于音樂教育的發展,鋼琴教育越來越具有中國化趨勢。陜西秦腔戲曲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鋼琴教學中融入秦腔元素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鋼琴作品和民族音樂,相較于國外作品,本民族的鋼琴作品更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提升情感素養,進而提高鋼琴的演奏能力。

2.弘揚民間音樂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是鋼琴教育者的歷史使命,在鋼琴教學中滲入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可以使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更好地被世界所接受和認同。民間音樂元素在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民間音樂的文化責任感和認同感。陜西秦腔戲曲是我國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鋼琴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刻領會鋼琴作品的深刻內涵,充分學習陜西民間音樂文化的精華內容,增強對民間音樂文化的認同與自信,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進而弘揚民間音樂文化。

3.鋼琴教育中國化發展的必然追求

一些人認為,鋼琴是典雅的藝術形式,適合演奏西方曲目,而嗩吶、二胡等樂器才適合演奏中國作品。要轉變對鋼琴演奏的單一認識,就必須加快中國化、民族化元素在鋼琴教育中的融入和應用,這是鋼琴教育中國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追求。只有在鋼琴教育中融入民族和民間音樂元素,才能獲得學生的理解,更好地發展鋼琴教育。近年來,已經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富有陜西秦腔元素的鋼琴作品,如《秦腔曲牌主題奏鳴曲》《開柜箱》等,獲得了鋼琴教育者的一致好評。

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融合方式

1.音調元素的融合

秦腔的唱腔包括“彩腔”和“板路”兩部分,二者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彩腔”音高八度,用于表達劇情的跌宕和人物的感情激蕩,包括慢板腔、二倒板腔、代板腔和墊板腔四大類,使用假嗓唱腔。“板路”有二六板、箭板、帶板等六種,使用真嗓唱腔。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音調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例如,作品《開柜箱》以歡音腔為主體音調,鋼琴演奏中多使用F大調和G大調來烘托其歡快的音樂特點,但是曲中也夾雜著苦音腔元素,多使用d小調和a小調來表達悲涼和凄慘的人物特征。因此,教師要在鋼琴教學中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音調來烘托秦腔戲曲作品,通過音調的融合豐富秦腔作品的內涵。

2.曲式結構的融合

鋼琴曲式結構多樣,在融合陜西秦腔戲曲作品時,可以將不同的節拍、唱腔和調式等融入作品中的各個部位。例如《秦腔曲牌主題奏鳴曲》,先采用呈示部,以《殺妲己》的苦音作為主題基調,旋律陰郁哀傷、蜿蜒綿長;再采用展開部,針對呈示部的兩個主題素材進行延伸創作,運用秦腔戲曲中的徵調式呈現出歡樂與哀苦相互交織的風格特征,使主旋律更加生動;再現部在前半部分運用G徵調及八聲和弦的手法再次烘托副部主題;在后半部分,通過大跳度的和弦營造出猛烈的震撼音感,將曲子的情感推向高潮,烘托主人公悲慘的命運與社會的黑暗。

3.節奏風格的融合

陜西秦腔具有濃厚的地域風情,曲風慷慨激昂、高亢,充分表現出了西北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秦腔注重節奏的起伏變化,通過節奏的變化營造恢弘的氣勢,同時又強調整體節奏的和諧。秦腔具有“宮商雜糅、中正和平”的音樂特點,因此將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時要注意節奏的變換,通過重音和輔音的交叉結合,體現秦腔高亢激越、輕快活潑的唱腔和剛健有力的節拍。例如,鋼琴曲《秦腔曲牌主題奏鳴曲》中,作者將三聲部中的兩個聲部進行合并,形成全新的雙三度關系,同時運用音程織體強化主題輕松活躍的特征,產生了主調性織體高聲部和低聲部節奏的對位,使曲子的情緒特征達到高潮。

陜西秦腔元素融于鋼琴教學的教學模式

當前,傳統音樂文化已逐漸融入高校鋼琴教學中,各類鋼琴比賽都將演奏中國作品作為必需曲目。但是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曲目多以西方的鋼琴作品為主,民族民間化的鋼琴曲目較少。對于鋼琴專業的教育者來說,選擇民族民間化鋼琴作品進行教學不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未來鋼琴教育的必然趨勢。雖然民間音樂在我國樂壇中的知名度很高,但其發展空間依然受到限制。當前,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樂觀。筆者走訪發現,雖然陜西部分藝術類高校已經將陜西民間音樂作品列入鋼琴教學大綱,但是并沒有具體指出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教學,也沒有列出相關的陜西秦腔戲曲曲目。陜西藝術類高校的部分教師并不重視陜西秦腔戲曲曲目的演奏,對于陜西民間音樂文化了解不深,無法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蘊,更不會指導學生運用哪些演奏技巧來表現作品內涵。因此,教學模式的選擇對秦腔元素的融入至關重要。

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包括理論教學模式與實踐教學模式。選擇理論教學模式時,要適當增加輔助課程,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鋼琴專業學生對秦腔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因此需要一些輔助課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秦腔藝術。例如,增設地方戲曲賞析課、戲曲劇目排演觀摩課等,生動地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理論課程的積極性,為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實踐做好鋪墊。在組織實踐教學模式時,高校要增加鋼琴演奏類的實踐類課程。無論是獨奏或伴奏,都要參考戲曲的板式,注意和聲的使用,將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演奏樂器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傳承秦腔文化,為陜西秦腔文化的發展提供媒介。

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對戲曲音樂元素的二次創作與學習

鋼琴教育起源于西方,我國民族化的鋼琴教材數量遠遠少于西方鋼琴教材,而與陜西民間音樂文化相關的鋼琴教學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嚴重阻礙了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融合與應用。當前,我國各大藝術類高校的鋼琴教材依然以西方教學體系和教學資源為主,學生和教師對民族音樂傳承的思想意識淡薄,雖然陜西民間音樂素材繁多,但相關鋼琴作品多以改編為主,缺少原創性,特別是針對陜西秦腔元素創作的鋼琴作品,寥寥可數,即便有教師想結合陜西秦腔元素進行鋼琴教學,也是無從教起。

民間音樂作品的產生離不開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在鋼琴教學中,如果不去領悟陜西秦腔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就不會對其產生情感共鳴。筆者走訪發現,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陜西部分藝術類與師范類高校的教師對秦腔曲目了解得不夠深入,對秦腔作品背后的歷史和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導致學生無法把握秦腔曲目的深層次情感。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習和研討秦腔文化,并引導學生了解秦腔戲曲產生的歷史背景、地理風情與民俗文化,以及作曲家的創作特點和創作手法,了解秦腔戲曲的曲調和語言特點等,使學生正確把握鋼琴作品的風格,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

2.教學資源匱乏,教學體系不完善

當前,我國的鋼琴教學多重視樂曲本身的教學,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中國化的鋼琴教學體系。筆者走訪發現,陜西部分藝術類和師范類高校正逐漸嘗試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校缺乏完善的理論依據、教學實踐指導體系和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導致教學管理框架不完善,缺乏可靠的基礎性保障,因而難以實現陜西秦腔元素與鋼琴教學的深度融合。總之,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時,要有科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方法,以及與教學培養目標相一致的教學大綱,這樣才能形成完善的教學框架和教學體系。

3.課程考核標準單一

當前,藝術類高校的鋼琴教學考核標準單一,只是考核規范演奏、實踐演奏等,對于戲曲音樂文化的理解與掌握沒有納入考核標準中。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并沒有將戲曲作品賞析課納入教學設計環節。

陜西秦腔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融合路徑

1.加強對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雖然音樂是一種全世界相通的藝術,但是我國的音樂藝術與西方音樂藝術在音樂理念和音樂形態、審美上都存在很大差異。相對來說,西方的鋼琴教育模式更關注教學方法及技術提升,體現的是教育針對性。我國的高校鋼琴專業教育則是在滿足這些要求的基礎上,同時還注重音樂文化的發展。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學習民間音樂文化的精髓,加深學生對秦腔藝術作品的情景認知,使其能夠充分感受到中國鋼琴作品的內涵。教師在介紹具有秦腔元素的鋼琴作品時,首先要對創作背景進行描述,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演奏方式與藝術風格,體驗其中的藝術思想。

2.豐富教學資源,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鋼琴教育本身就包括非常多的內容,教師需在教學中組織好這些資源、內容,使其緊密聯系。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的首要條件是完善的教學資源。而教學資源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教材的編寫,即編寫具有民族特色的鋼琴教材,以滿足學生戲曲學習的需求,有利于構建民間音樂交流平臺,促進中華音樂文化傳承。當前,陜西部分藝術類院校已經組織教師編寫具有民族特色的視唱教材,但能夠滿足學生進行專業性訓練的民族音樂教材不多,而將秦腔中的音調元素、曲式結構、節奏風格與鋼琴相結合的相關教材更是寥寥無幾,無法滿足學生日常演奏的需要。將民間音樂元素特別是秦腔戲曲融入鋼琴教學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工程,需要音樂教育者及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編寫出符合中國人的具有民族音樂文化特色的鋼琴教材。

同時,高校要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規律組織教學,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當前,高校鋼琴教學在傳承秦腔文化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特別是在如何加強秦腔元素的地域化和特色化發展、如何與鋼琴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如何實現鋼琴素質教育與音樂文化的科學搭配等都急需改革。

3.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把握民間音樂元素的韻味

鋼琴教育除了要關注基本功以外,同時也要重視素質教育與審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民族音樂文化,使其盡可能地站在歷史的角度,體會古人審美的傾向,理解秦腔戲曲的思想內涵,進而提高演奏水平。例如秦腔曲目《開柜箱》既結合了西方的作曲技巧,又配合著秦腔獨特的韻律,生動刻畫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和民間風俗,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是一首優秀的民間音樂作品。類似的秦腔音樂作品有很多,它們不僅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見證。學生在學習這類作品時,不僅要熟練掌握我國傳統音樂的五聲調式,還要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了解曲目背后的文化與風情,詮釋出具有內在美的音樂作品。

4.增加教學實踐,強化職業性實訓

鋼琴教學的目標是培養素質突出、鋼琴技術扎實和具有較強音樂文化理解能力的鋼琴人才。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發揮引導作用,將音樂綜合能力的訓練融入課堂中。首先,教師要加強學生演奏技巧的訓練。結合秦腔戲曲改編的鋼琴曲目,使學生了解民族器樂的演奏技巧與音響效果,在使用琴鍵和踏板的過程中,提升用鋼琴模仿民族樂器音色的能力。由于秦腔戲曲本身的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多變的節奏、音調和指法來提高作品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例如在教學中插入關于民族五聲調式音階特點的教學,訓練學生進行五聲音階練習,提高其駕馭中國化音樂作品的能力。

其次,教師要按照學生的特點、條件來安排教學內容。對于剛剛接觸秦腔元素鋼琴作品的學生,要選擇入門級的民族音樂作品。初學階段,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演奏技巧培養,還要特別強化學生對秦腔戲曲基本音調的掌握。學生對于秦腔戲曲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將多板路、多彩腔的秦腔戲曲元素融入鋼琴教學中,開展深層次的教學。

再次,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實踐教學活動。只有多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才能將陜西秦腔元素更好地融入鋼琴教學。例如,增加“秦腔戲曲作品賞析”“秦腔文化的產生與發展”等課程,使學生深入了解民間音樂作品,或以民間音樂作品鋼琴比賽、秦腔戲曲音樂會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聽民間樂曲和古曲,增強學生對民間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舞臺的力量感受民間音樂文化的魅力。

結  語

總之,秦腔作為我國西北地區古老的戲曲種類,具有豐富多元的音樂元素,在強調文化自信、復興民族音樂的時代背景下,將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可以拓寬學生對音樂的多元化認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音樂綜合能力。鋼琴教學者要在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價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陜西秦腔元素融入鋼琴教學的方式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鄒麗.陜西民間音樂元素鋼琴作品的創作特點與演奏風格探究[J].黃河之聲,2021(24):69-71.

[2]張娜.鋼琴音樂創作中陜北民間音樂元素的可挖掘性[J].藝術品鑒,2021(26):189-190.

[3]雷超.淺析秦腔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應用——以《秦腔曲牌主題奏鳴曲——〈感天動地竇娥冤〉讀后》和《秦俑》為例[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20.

[4]凌芷.饒余燕鋼琴作品創作思維初探[J].北方音樂,2015,35(8):34+36.

[5]趙颯爽.論戲曲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9(2):101-102.

[6]吳曉韜.鋼琴曲《秦俑》中的陜西地域音樂風格探析[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34(2):140-145.

[7]黎婷.《秦腔》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1):60-65.

(張曉軒: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