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校現代職教體系構建研究
作者:王曉雅 李 博 黨養性
發布時間:2024-05-30 08:54:3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促進鄉村發展的關鍵,職業教育作為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的主要源泉,其發展對鄉村振興至關重要。本文針對陜西省涉農高校鄉村振興背景下現代職教體系進行研究,發現其主要存在人才培養與鄉村產業發展對接不暢、職教師資隊伍結構單一、課堂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多樣、大學生回農村就業意愿低等問題?;谶@些問題,結合現階段我國鄉村振興相關政策以及陜西地方特色,從構建“學校+企業+鄉村”協同育人機制、開發“基礎+專業+技術”課程培養體系、延展“校園+庭園+田園”聯動課堂方式以及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意向幾方面對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F代職教體系構建給出一定的發展對策,從而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現代職教體系 涉農高校 人才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院校數智化人才培養路徑研究》(SGH23Q0411);2023年度社科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周至縣為例》(2023HZ0746);陜西職業教育鄉村振興研究院2022年度研究課題(22ZD001);2021年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1GG001);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院內科技創新項目(ZK22-77)。
引 言
近年來,國家對于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越來越重視。2019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面向鄉村需求的職業教育。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這就要求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必須準確自我定位,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再次要求辦好涉農職業教育,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因此,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辦好職業教育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本文主要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構建陜西省涉農高?,F代職教體系,通過分析鄉村振興視角下現代職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分析出的問題提出鄉村振興視角下現代職教體系構建路徑。
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F代職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1.國家對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方面的要求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促進鄉村發展的關鍵,職業教育作為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的主要源泉,其發展對鄉村振興至關重要?!秶亦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均提出,發展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陜西省也積極響應,推出《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陜西省的層面,有關鄉村振興的政策都對職業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培養符合鄉村發展、滿足鄉村需求的人才,為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作貢獻。但目前陜西省大多數涉農高?,F代職教體系更多偏向于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家對于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方面的要求,陜西省涉農高校重構現代職教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陜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陜西省地處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是華夏農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農業資源豐富多樣。首先,大多數農作物在種植養護過程中,主要以人力為主,機械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較低。其次,參加農作的農民大部分文化素質不高、學歷偏低。這就導致他們缺乏學習新知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再加上農民市場意識淡薄,導致農業科技含量過低、農產品質量和檔次很難得到提升。再次,在農產品銷售方面多以傳統的供應商采購模式為主,少有農民采用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現代銷售方式促進產品銷售和品牌化發展。
基于以上問題,如何提升陜西省鄉村農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改變務農人員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專為農業發展、鄉村服務的涉農院校,我們務必重新考慮人才培養是否符合現階段陜西省農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出更符合陜西省農業人才培養的模式。
3.陜西省涉農職業院校改革的方向
現階段職業院校主要存在招生困難和學生就業壓力大這兩個問題?;谶@兩大問題,職業院??梢越柚l村振興國家相關戰略的實施,重樹職業院校發展方向,解決招生難、就業難的問題。比如職業院??梢耘c政府、鄉村三方共同協作實施“從哪來、回哪去”的政策,招收農村大學生,與他們簽訂“讀書+就業”協議,給予這些學生大學期間學費減免等幫扶政策,但要求其畢業后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這種做法不僅解決了職業院校招生難、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可以豐富鄉村人才結構,促進學校和鄉村更好發展。
職業教育要想獲得長久穩定發展,必須依托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符合鄉村振興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重構職教體系、調整專業布局、加強專業建設、深化課程改革、豐富師資隊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鄉村振興視角下陜西省現代職教體系存在的問題
1.產、學、教融合程度不夠,人才培養與鄉村產業發展對接不暢
深化產、學、教融合,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的重要基石。對于鄉村而言,最需要的是同時具有鄉村建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新時代人才,而不是單純從課堂和實訓室走出來的大學生。但目前陜西省大多數涉農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學校+實訓室+企業”培養模式,并未針對鄉村建設對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
同時大多數課程存在課程體系結構單一、課程內容脫離鄉村實際需求的問題。一是職業院校由于師資引進、綜合招生就業、社會服務等各方面原因,課程的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導致職業教育現有專業布局結構與鄉村振興產業結構不匹配。二是學校由于本身硬件條件不足等問題導致在課程制定時脫離鄉村發展需求,所培養出的大學生往往存在與鄉村產業發展對接不暢的問題。導致部分大學生即使有心為鄉村發展作貢獻,但常常被能力和經驗的缺乏限制住了。因此,如何深化產、學、教融合,培養出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是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校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職教師資隊伍結構單一
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最終的目的是通過培養符合鄉村發展的大學生回到鄉村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因此所培養的大學生必須是能夠滿足鄉村需求、能為鄉村發展作貢獻的,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老師具有豐富的鄉村工作經驗。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職教老師來自高校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他們往往一畢業就直接入職,沒有在鄉村工作的實際經驗。并且學校由于缺乏培訓場地與農業相關設施設備,無法對教師進行與鄉村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導致教師這方面的職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同時由于學歷限制等因素,學校也很難從鄉村招聘到具有高水平、高實踐能力的農業工作者作為專業教師。
3.課堂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多樣
對于涉農專業學生,他們畢業直接面對的就是農村和農村相關產業。比如,一些陜西畢業的學生回到農村可能面對的是獼猴桃樹、蘋果樹、棗樹等各類果樹,對于他們而言,需要的不僅僅是通過老師課堂講授掌握果樹種植等相關理論知識,更需要的是能夠切身實踐,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應用。目前部分職業院校學生對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喜歡自己動手和實踐,但大多數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時主要采取“理論課+實訓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生不是在教室聽老師講課就是在實訓室進行實踐,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對于涉農專業學生而言,不夠靈活多樣。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讓涉農專業學生的課堂不僅僅局限在教室和實訓室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4.大學生回農村就業意愿低
目前,大多數農村存在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居住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都涌向城市,很少有畢業后愿意回到農村的大學生,因此很多土地處于閑置狀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農村崗位匹配度低、工資低、配套的保障政策落實困難、農村基礎軟硬件建設較差等問題。
本文選取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和陜西國防職業技術學院這四所陜西高職院校的287名大三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專業主要為管理學、農學、藥學、理工類等與農業相關的專業),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他們是否愿意到農村就業進行研究分析(詳見表1、表2、表3)。結果顯示只有37.63%的大學生愿意畢業后回到農村,而愿意回到農村的大學生中有61.67%偏向的就業崗位為鄉鎮政府機關與國企,愿意從事涉農產業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改善農村現有狀況提高大學生回農村就業意愿對于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促進鄉村振興工作極為重要。
鄉村振興視角下陜西省高?,F代職教體系構建路徑
1.構建“學校+企業+鄉村”協同育人機制
針對產、學、教融合程度不夠,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鄉村產業發展對接不暢等問題,通過構建“學校+企業+鄉村”三方跨界合作模式,打破目前“半封閉”的育人系統狀態。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采用的是“2+1”(2年學校學習+1年企業實踐鍛煉)和“2.5+1”(兩年半學校學習+半年企業實踐鍛煉)模式,這兩種培養模式或許比較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但對于鄉村而言,學生缺乏在鄉村的實際工作經驗,畢業后很難在鄉村開展工作。
為改變目前人才培養模式在鄉村人才需求方面的不足問題,提出“學校+企業+鄉村”(2年學校專業知識學習+半年企業實踐鍛煉+半年鄉村實踐)多主體參與的現代農村高職人才協同育人機制,這種人才培養機制不僅滿足了學校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教學要求,同時學生可以將在企業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和人才管理經驗帶到鄉村工作中去,半年的鄉村實踐也能讓學生從根本上了解鄉村的風俗面貌,掌握鄉村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皩W校+企業+鄉村”的現代農村高職人才協同育人機制能夠培養更多符合鄉村需求的專業型人才,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2.開發“基礎+專業+技術”的課程培養體系
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多為“基礎課+專業課”的模式,與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和技術等實際需求不匹配,這種課程設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更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學無所用的無力感,挫傷學生服務鄉村的信心。
基于上述情況,職業院校應基于當地產業和鄉村振興所需的人才類型和數量,開發“基礎+專業+技術”的課程培養體系,在學生學習相關基礎課和專業類課程的基礎上,開設與鄉村產業相關的技術課程,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針對鄉村主要依托的第一產業農業,學校可以開設農產品種植培訓等相關課程,如作物栽培學、蔬菜生產技術、農產品營銷學、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課程?!盎A+專業+技術”的課程培養體系,不僅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求,也實現了職業院校課程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對接,學校為鄉村提供了質量、數量皆有保障的人才供給。
3.創新“校園+實訓園+田園”的聯動課堂方式
對于最終回歸農村的涉農專業畢業大學生,他們在大學里需要學習的不僅是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更需要的是田間地頭的實踐經驗,因此需要打破以往“教室+實訓室”的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校園+實訓園+田園”的聯動課堂方式。學生在校園教室里通過老師教授、自主學習等方式學習農業專業理論知識,然后通過學校組織學生在不同涉農專業實訓園進行實踐學習,將教室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同時根據實訓園實踐結果進行專業上的提升。最后,前往鄉村田園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農業學習鍛煉。在田間地頭,安排專業的農業技術相關人員對學生農業方面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與指導,讓學生真正接觸農村與農業。這種“校園+實訓園+田園”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僅解決了職業院校農業專業技術老師缺乏的問題,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打破以往“教室+實訓室”的課堂方式,創新“校園+實訓園+田園”的聯動課堂方式。將課堂從教室搬到實訓園和田間地頭搬到庭院,讓同學們親身接觸鄉村,在實際中學習有關鄉村發展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并且還可以根據鄉村差異性實現“分類指導、按需培訓”。
4.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意向
鄉村振興要求職業教育吸引人才回鄉村就業創業、引領致富,但現實是很少有大學生畢業后愿意到農村就業,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意向。
要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意向,首先要從思政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勇于承擔精神,讓大學生了解返鄉就業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同時,普及工作無貴賤的思想,轉變大學生對于農村就業輕視的觀念,對他們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農村就業的價值和機會以及農村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對于大學生而言,不愿意回歸農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剛剛步入社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而農村收入普遍較低。因此,社會各界可以提高大學生入職農村的薪資待遇,從經濟上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學校和政府可以聯合實行“從哪來、回哪去”的計劃,通過減免學費、簽約就業協議的方式招收農村學生,等他們大學畢業后回到農村就業,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結 語
本文基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陜西省涉農職業院校為例,主要從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校現代職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現代職教體系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陜西省涉農職業院?,F代職教體系構建路徑這幾方面,對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F代職教體系構建進行研究。經過分析研究,目前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省涉農高校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從構建“學校+企業+鄉村”協同育人機制、開發“基礎+專業+技術”的課程培養體系、延展“校園+庭園+田園”聯動課堂方式以及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意向幾個方面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7):25-33.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7):22-28.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7):5-13.
[4]周鑫.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研究[J].商展經濟,2021(17):108-110.
[5]田真平,高鵬.職業教育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困境和服務模式[J].教育與職業,2021(9):5-10.
[6]孫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8(13):5-11.
[7]黃圓志,宋元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22(19):66-68.
[8]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7):22-28.
[9]廖曼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的問題研究——以廣東為例[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21.
[10]陳根紅.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7):55-57.
[11]林夕寶,余景波,周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3):19-24.
[12]祝成林,褚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文獻綜述及研究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2(10):5-11.
[13]馬建富,蔡巧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職業教育發展的理念、作為與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8):7-12.
(王曉雅、李博、黨養性: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