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托育服務專業建設是實現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是建設“健康中國”、實現“幼有所育”民生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雙高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托育專業人才培養是托育服務供給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關系到我國托育服務供給質量的提升。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的目標體系源頭,探索托育專業人才核心素養培養路徑是推進高質量托育專業建設和托育人才培養的有力舉措。

[關鍵詞]職業院校  托育服務  核心素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2022年度一般專項科研計劃項目(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兒童友好型城市”理念下陜西省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省教育廳項目編號:22JK0055,省社科聯項目編號:2022HZ1139,項目主持人:田鳳娟)階段成果。


0—3歲嬰幼兒期是人才成長的“拔節孕穗期”。托育服務人才培養對嬰幼兒托育服務事業至關重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我國國民素質。當前,我國托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問題,要想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托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為重要抓手,開創高質量的托育人才培養新局面。

托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背景與意義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支持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幼有所育”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督】祪和袆犹嵘媱潱?021—2025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提到,規范和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提升兒童早期發展服務質量;建立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健全支持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早期發展的政策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養育、生育、教育成本。2019年以來,我國從政策法規、標準規范、服務供給和綜合監管等四個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加大嬰幼兒托育服務人才供給,推進嬰幼兒托育服務人才培養。

嬰幼兒托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福祉。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供給是嬰幼兒托育服務鏈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當前人才是發展托育服務“短板中的短板”。人力資源市場混亂、專業背景龐雜、持證情況不規范、學歷要求不統一、職業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優質師資緊缺。培養一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面向嬰幼兒托育行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迫在眉睫。

2019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旨在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產生鮮明的導向作用、強烈的示范作用和現實的推動作用。在“雙高”建設背景需求和新生育政策實施要求下,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母嬰護理等專業擔起了為嬰幼兒托育機構輸送人才的大任。

當前托育服務人才隊伍現狀與問題

建設一支品質高尚、富有愛心、敬業奉獻、素質優良的托育服務人才隊伍是優質的托育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當前,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資格制度、專業資質、培訓體系、培養質量、培訓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影響了人才隊伍的建設。

1.托育服務行業師資數量缺口大

師資是推進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人才發展的有力支撐,嬰幼兒托育服務人員包括托育機構負責人、保育人員、保健人員、保安人員等。國家衛健委頒布的《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對嬰幼兒托育機構的保育人員與嬰幼兒比例作出了明確規定:乳兒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對比這一標準,目前大部分的托育機構和幼兒園托小班配比不合理?!笆奈濉币巹澗V要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指標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提出到“十四五”期末,這一指標要達到4.5個。因此,需要培養十余萬托育機構負責人和一百余萬托育機構保育人員。

2.托育服務人員資格制度不規范

目前,托育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持證不一、不規范,職業資格認證門檻低等現象較為常見,存在參加育嬰員、保育員等短期培訓上崗的現狀。在資格準入方面,以幼兒園園長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育嬰員證、蒙臺梭利資格證以及營養、早教、母嬰等相關證書等作為職業準入門檻,低把關的準入制度從源頭上影響了托育服務質量。專業資質方面,托育服務人員涉及學前教育、早期教育、護理、藝術等專業,以保育師、嬰幼兒發展引導員、健康照護等職業為主,從事人員一體兩面相融合,教育、養育能力支撐“醫”的技能,“醫”育支撐養育、教育背后原理性知識。大部分從業者不符合嬰幼兒托育服務人員養、教、醫融合的能力要求,缺乏對口專業的資質認定。

3.托育服務人員培養體系不完善

現有課程內容松散、不成體系,缺乏有效的醫育融合,心理學、營養學、衛生學等理論知識匱乏,養育、教育、保養等實操水平不高。培訓單位在人員資質、課程時數等方面較隨意,缺乏規范管理。培訓機構的資質要求和評估標準不規范,評估重點不明確,“刷學時”“修學分”“開證明”等成果導向性評估方式不科學,動態長期的評估監管機制尚未建立健全。

4.托育服務人員培訓制度不健全

當前,我國嬰幼兒托育服務學科建設步伐慢,暫未研制出托育服務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同時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普遍存在培訓對象不明確,培訓標準不統一,培訓質量不明顯,培訓內容、標準無章可循等現象。存在培訓機構資質和培訓質量缺乏規范管理,實際參與培訓人數與培訓需求供需失衡等問題。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 提高緊缺人才培訓質量的意見》、國家衛健委《托育機構負責人培訓大綱(試行)》和《托育機構保育人員培訓大綱(試行)》等文件的出臺推動了托育服務人員培訓制度逐步完善健全。

5.托育服務人員流動性較高

我國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起步晚、市場活力不足,從業人員中高職高專技能型人才占比較高,有調查顯示,高中及以下占3%,中專占11%,高職專科占72%,本科占12%,研究生占1%。托育服務每天超過8小時的工作時長與薪資待遇不匹配,享有五險一金等勞動保障的占比低,職稱評定機會欠缺,晉升道路不暢,人才發展環境不理想等原因影響了嬰幼兒托育服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了人員流動性。

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結構

核心素養建構是根據“雙高”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要求,充分借鑒國內外兒童早期發展專業化人才的素養研究成果,體現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工具的核心素養結構,即綜合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心理素養四個維度。 嬰幼兒托育服務類專業立足社會生態學的視角,致力于打造培育具備核心素養的師資隊伍生態圈,基于醫、教、保三合一的治理思路培養托育服務師資的核心素養及能力建設。

1.綜合素養

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學生首先要了解嬰幼兒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和規范,具有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嬰幼兒托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能力。其次應具有敬佑生命、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具有對嬰幼兒托育事業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表達、溝通合作、反思實踐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應掌握適應智能化發展需求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能力以及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知識素養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能夠從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時代重任。托育服務專業學生的知識素養包括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茖W文化基礎知識包括公共素養、思想政治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創新創業、心理健康、勞動教育、信息技術、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營養與喂養、衛生與保健、早期發展概述、心理發展、健康與疾病等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托育服務政策法規與職業倫理、托育機構組織管理導論、嬰幼兒合作共育、觀察評價等核心理論知識。

3.能力素養

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分為保育能力和教育能力。保育能力包括嬰幼兒安全防護、衛生保健與護理、喂養與日常照料、傷害預防與基本處理、應急救援等能力。教育的能力包括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托育機構環境創設、保教質量評估、游戲活動設計與實施、家庭支持與指導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托育服務從業人員還應具有同事合作、家長溝通、科學育兒知識宣傳等能力;管理人員應具有托育機構文化建設、教研組織、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后勤管理、機構運營管理等能力。

4.心理素養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托育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包含自身的心理健康、規范和責任感,其中心理健康是職業道德的基石。托育服務類專業學生的心理素養包括自我心理管理素養、與嬰幼兒溝通素養、與家長溝通素養三個方面。自我健康管理素養體現在自我認知能力、情緒調節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等方面;與嬰幼兒溝通素養體現在積極情緒表達、適宜反應、社會性刺激等方面;與家長溝通素養體現在個體心理反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咨詢技能等方面。

“雙高建設”背景下嬰幼兒托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1.明確“保育、養育、教育”三育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高職院校根據要求開設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加快培養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人才。高職院校嬰幼兒托育服務類專業高質量發展是提高托育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是建設“健康中國”的現實需求,是實現“幼有所育”民生工程的重要舉措。

人才培養目標對畢業生具備的知識、技能、素質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營養喂養、衛生保健等知識,具備嬰幼兒回應性照料、游戲活動實施與改進、傷害預防與處理、疾病識別與預防、照護者合作交流、機構運營管理等能力,能夠從事嬰幼兒的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看護、學習支持、家園共育以及托育機構日常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2.探索“課崗證賽創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

當前高職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面臨招生難,人才培養規模小、培養難,人才培養制度不健全,就業難,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以托育服務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探索“課崗證賽創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專業人才的實操技能,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融合。

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立足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內容、崗位設置、證書考取、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關系。推行“崗課一體”的課程設置方案,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確定“課賽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在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過程中完成全程實踐、理實結合、協同育人的“駐園式”人才培養模式,熟悉嬰幼兒發展引導員、保育師、健康照護師等職業的工作任務,提升專業技能。在校生參加早期教育專業保教技能競賽、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育嬰員項目)等各類大賽鞏固職業素養、生活照料、保健護理、急救處理和活動設計實施等方面的知識技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托育服務專業進課堂、進項目、進比賽、進市場的“四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建立“職業院?!杏龣C構—行業協會”四方協同合作育人體系

職業院校、政府、托育機構和行業協會是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的育人主體,四方協同構建了“認知—體驗—實踐”三維職業技能養成體系。

職業院校承擔著校園育人的使命與責任,在學生基礎知識、職業技能、崗位職責等基本理論學習等方面起著認知指導作用。衛健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等引領嬰幼兒托育服務領域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服務供給、綜合監管等體系的建立健全。托育機構為在校學生實習實踐提供了真實的職業環境,強化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夯實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學生校外實踐提供了場地和師資保障,通過雙導師合作育人計劃、訂單班人才培養、企業設立獎學金、引企入校辦托育、共建托育實訓室、共研教學資源等方式推進職業院校與托育機構產教融合。嬰幼兒照護服務協會是連接職業院校、政府和托育機構的橋梁,承擔著向育人單位和用人單位宣傳各項政策規范,幫助職業院校聯系托育機構,將職業院校的畢業生輸送至托育機構等職責。

四方協同,以“學訓交替”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協調發展,以“學用融合”促進職業、崗位、課程融合。

4.組建“醫、養、教”多學科融合的特色專業群

“雙高”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內部實現由單一的“專業建設”向“專業群建設”的思路轉變和辦學生態的轉變。專業群是由若干學科基礎接近實踐重疊度較高的專業構成的專業集群,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保障,是推動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力量。

當前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以教育和醫藥衛生兩大類為主,具體涉及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母嬰護理等教育類專業和護理類專業。高職院校嬰幼兒托育服務類專業主要隸屬于學前教育專業群、護理類專業群和管理學專業群。以“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為組群邏輯設置嬰幼兒保育、嬰幼兒健康管理、嬰幼兒教育等崗位群。

受職業院校發展背景及專業設置等因素影響,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被教育類、醫學類和藝術類專業群所吸納,醫學類背景的職業院校開設了人體解剖學、病理學與藥理學、醫學遺傳學與優生、健康管理學、嬰幼兒營養、嬰幼兒疾病預防與照料、嬰幼兒急救術、嬰幼兒中醫推拿等特色課程,突顯了“醫”和“養”的特點;教育類背景的職業院校開設了嬰幼兒游戲設計與指導、0—3歲嬰幼兒早期活動組織與指導、嬰幼兒家庭教育與指導、嬰幼兒餐點制作、嬰幼兒繪本選擇與欣賞等特色課,突顯了“教”和“養”的特點;藝術類背景的職業院校開設了幼兒舞蹈戲劇表演、兒童歌曲彈唱、傳統扎染、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古箏、玩教具設計與制作、早期環境創設等特色課,突顯了“教”和“育”的特點。

“醫、養、教”多學科融合的專業群組建是推動嬰幼兒托育服務專業發展和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5.拓寬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并存的人才培養渠道

“幼”有善育,人才是關鍵。職業院校需要完善托育服務師資培養方案,制定托育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規劃,實施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培養從事托育服務行業的相關專業人才,形成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存的人才培養渠道。

首先,要重視托育服務專業學生的職前培養。大力加強0—3歲嬰幼兒托育知識與護理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形成日常技能訓練、年度技能大賽、學程技能考核的“三級”技能培養體系;通過新生入學教育、課程職業體驗、職業素養實踐等課程內容增強學生的職業敬畏感,規范職業行為;多途徑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拓寬職業視野,增強職業興趣。

其次,要加強托育服務人員的在職培訓。開展面向重點人群的就業與再就業培訓,支持有照護經驗的女性轉崗職工等從事托育服務行業;同時,要求從業人員定期參加網絡課程培訓和在職培訓,補充和鞏固專業知識。

現階段,托育服務人才急需被納入緊缺人員培訓規劃,應當給托育機構管理人員提供充足專業培訓機會,啟動托育機構管理人員培訓計劃,逐步實現嬰幼兒托育服務人員全員輪訓。

參考文獻:

[1]王雁茹.高職院校托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指標體系構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3):114-124.

[2]薛茂云,王國慶.專業集群建設:實現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4):43-49.

[3]何晶,周興國.走向高質量:高職院校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路徑探尋[J].河北職業教育,2022,6(6):63-70.

[4]何晶,周興國.高職院校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價值訴求與路徑探尋[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6):31-37.

[5]洪秀敏.以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為中心開展托育機構保育[J].教育家,2021(16):1.

[6]洪秀敏,陶鑫萌,李漢東.“全面二孩”政策下托育服務資源需求規模預測——基于對2020—2035年城鄉0~3歲嬰幼兒人口的估算[J].學前教育研究,2021(2):16-29.

[7]郭捷.“全面兩孩”政策下保定市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供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基于兩個區的實證調研[D].保定:河北大學,2020.

[8]范明麗,李聰聰,賀振蓉.全面兩孩政策下我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建構的思考[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38-44.

[9]曹麗粉.高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2,42(8):72-74.

[10]殷媛媛.高職院校新增專業建設的可行路徑探究——以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1):112-117.

(田鳳娟: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