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技術的推動、新需求的產生以及新國情的需要等時代背景下,我國新文科產生并有一系列新特征:學科交叉、知識應用、適應國情。新文科建設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融合性,統計學作為經濟類本科專業必修課,可為經濟類專業新文科建設搭建多學科融合平臺。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統計學與專業知識割裂、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對象缺乏主動學習意識、教學考核體系單一等問題,急需依據學生特點培養其職業素養與研究能力,增強統計學科與經濟學科之間的融合,才能使經濟統計人才培養符合新文科建設目標。圍繞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傳統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構建基于POPBL模式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并提出實施的保障措施,以期提升經濟類專業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

[關鍵詞]新文科  統計學  課程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西安翻譯學院2021年校級重點教改課題(J21A11)、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SGH21Y0447)資助。


統計學是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并對所研究問題做出預測或推斷,直至為決策提供依據的一門方法論學科。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與工具挖掘經濟數據中有價值的信息,并結合項目背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發揮數據的經濟價值。但目前經濟類專業統計學教學中,主要側重于統計學原理相關知識的推演與理解,統計學科與經濟專業知識依然較為割裂,統計分析方法與經濟領域熱點問題結合度不高,導致經濟類專業學生學習體系封閉,很難將統計方法與經濟類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造成學生不容易掌握統計學中的重要概念,也不能靈活運用統計學方法與思維分析經濟類問題。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急需進行統計學教學改革,重新構建統計學課程體系并將經濟類專業知識與統計學進行有機結合,培養能夠符合應用型人才目標的經濟統計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基于當前課程教學中擬解決的統計學與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教學方式、教學對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POPBL模式(Problem Oriented and Project Based Learning)為主要理念,實施階段主要為項目創設、創設項目、分析項目、實踐項目及評價反思。

1.擬解決的教學問題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項目實施,擬解決傳統經濟類專業統計課程教學中統計學與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方面、教學方式、教學對象、教學考核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1)統計科學與經濟類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方面,統計科學與專業知識割裂,學生學習體系封閉,學生很難將統計方法與其他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造成學生一方面不容易掌握統計學中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學習經濟類專業課時不能靈活運用統計學方法與思維分析問題。(2)傳統統計學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僅達到理解及掌握統計分析的理論推導和公式的知識目標,尚未達到統計方法解決經濟類專業的應用技能目標。(3)學生缺乏主動深入思考,創新性學習不夠,缺少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學生的任務是按照教師提供的思路完成知識點的理解與識記,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4)傳統教學考核體系單一,傳統統計學課程考核采用“平時成績+期末卷面”的考核方式,強調理論知識的考查,忽略對學生統計學的實踐應用能力考核。

2.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經濟類專業統計課程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統計學與專業知識割裂、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對象缺乏主動學習意識、教學考核體系單一等問題,POPBL學習模式可根據學生特點培養其職業素養與研究能力,解決現有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滿足未來社會對不同層次的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新文科”經濟類人才增長的需求。應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方法明晰新文科背景下統計學教學改革的現實訴求(必要性分析);應用跨學科研究法、訪談法搭建新文科背景下經濟統計學科結構基礎(可行性分析);運用問題導向等方法構建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POPBL模式(改革模式構建);運用項目驅動方法完成經濟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中創設項目、分析項目、實踐項目并進行評價反思(改革模式運行)。具體教學改革思路如圖1所示:

20240528102452701-96-8e40f.jpg

3.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改革模式構建與實施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改革模塊主要采取POPBL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基于真實經濟領域項目背景、經濟學科與統計學科知識交叉、解決實際經濟領域問題能力的培養等特點。通過學生學習與經濟領域問題相關的統計學知識,形成解決經濟領域問題的統計分析能力,從而解決真實的經濟領域問題。該模式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性作用,注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實際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統計學相關知識的興趣。POPBL具體實施主要分為創設項目、分析項目、實踐項目及評價反思四個階段。

(1)項目創設階段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實施POPBL模式需基于真實經濟領域項目背景以及經濟學科與統計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因此,統計學與經濟類專業課教師需要深度交流協作,投入大量精力創設各教學環節對應的經濟項目。創設項目背景應將學生對統計學各教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作為創設項目的重要依據,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特征、學習能力和興趣意愿等因素的同時,兼顧考慮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設置項目時,教學團隊教師依據學科及領域發展熱點問題建立各教學環節對應的項目庫;每輪教學改革選擇5名左右學生志愿者作為統計學課程助教,征集學生助教的意見,最終將學生認同度較高的項目作為最終課程使用。高質量的項目有利于幫助經濟類專業學生通過項目學習掌握專業領域的經濟原理與概念,并將統計學所提供的研究方法運用于分析經濟領域的實際問題并進行解決,提升學生的實踐綜合應用能力。

(2)分析項目階段

POPBL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學習。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實施POPBL模式,在完成項目創設后進入分析項目階段,學生和教師在分析項目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經濟類專業學生在分析項目階段扮演“主導者”的角色,通過學生自主分析,不僅進行了知識溝通,而且獲得了信息共享,并最終形成了對項目的整體認識。基于項目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找尋解決項目問題的關鍵,以及增加其跨學科分析問題的知識儲備。統計學教師在該階段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定位。此階段統計學教師需要根據各小組及其成員特征“因材施教”,采用適當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踐項目階段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POPBL學習模式的關鍵在于實踐項目階段。通過實踐項目階段,有利于促進經濟類專業學生將統計方法與經濟類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統計學方法與思維分析經濟類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實踐項目階段需要將統計學相關知識點與所對應的創設項目緊密結合,圍繞知識點對應項目,通過“發現—分析—解決”相關經濟問題的學習過程,完成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與預測等知識點的學習與探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統計學這門課程具有理論方法發展快、學習軟件種類多且更新換代頻繁等特點,建議學生熟練掌握一種統計分析軟件即可。經濟類專業學生在項目實踐中運用統計分析軟件時還需要注意,不同種類的學習軟件解決問題的側重點也不同。

(4)項目評價反思

項目評價與反思階段貫穿項目學習的每個階段之中,通過項目評價與反思尋找項目創設、分析項目、實踐項目三個階段的短板和問題,并及時調整與優化,形成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閉環流程,促進統計學課程改革能夠階梯式優化開展。項目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教師、學生、團隊、小組成員、學習者等。在項目開始之前,項目評價主體需要進行自評;在項目完成后,采用教師評學、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進行綜合考評。隨著項目的不斷促成,學習小組及其成員會形成對項目的全面認識,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與選擇項目方案。一次項目評價與反思的完成代表著一次POPBL學習的結束,學習者通過完成項目的過程不僅進行了自我對話與深層成長,而且實現了統計學知識與經濟類專業知識的內化,可以將本次項目學習作為新的起點,為下一個項目學習提供建設性參考。

4.改革實施計劃

改革進度安排分為資源完善、實施、總結反饋三個階段。

(1)資源完善階段:半年時間完成課程教學改革所需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等準備工作。通過統計學教師與經濟類專業教師深度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線上課程資源,尤其是用于教學改革中POPBL模式的項目創設階段。

(2)實施階段:一年半時間,依據項目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思路及具體舉措運行實施三輪次。

(3)總結反饋階段:10—12月期間根據POPBL學習模式,總結并評價實施效果,反思項目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具體問題,并調整、完善教學改革思路與措施。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保障措施

1.完善統計學線上課程資源,開展線上理論+線下項目運行混合式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新型教學形態。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首先需要按照統計工作流程,不斷完善優化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與預測相關線上課程資源,加入統計學項目式驅動學習所需的創設項目庫資料,采用線上理論+線下項目運行混合式教學模式,可實現線下班級群體學習與線上學習個性化融為一體,充分應用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優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線上理論+線下項目運行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綜合運用經濟統計學相關的學習理論、技術手段和教學方式,同時對課程項目資源建設、課程內容體系重構、教學團隊調整優化、評價體系過程化等教學改革保障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2.融入創新創業元素,重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內容體系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來說既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只有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積極將創新創業元素融入統計學課程內容體系中,才能培養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經濟類人才。然而當前創新創業教育與研究尚未成熟,依然存在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經濟類專業教育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以課程實踐環節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內容體系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將創新創業元素融入課程內容體系中,既能夠達到統計學課程的學習目的,也是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能夠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可以針對學生在創新創業項目申報、結題等環節中碰到的統計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與預測等問題,培養經濟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思想和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思維。

3.課程教學團隊調整優化,為項目實施提供人力基礎保障

統計學課程教學是團隊行為,非個體行為。經濟類專業統計學教學團隊是以統計學課程為核心組成的教師群體,團隊成員通過協作與交流,開展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團隊是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起到根本性作用。一個有效的教學團隊應該具備創新性、動態性、示范性與結構合理性。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需要遵循教學規律,在已有統計學課程教學團隊成員的基礎上,邀請經濟類專業負責人參與統計學課程改革,專業負責人更熟悉經濟領域發展中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現教學團隊資源優化。通過統計學課程教學團隊成員之間以教學研究方式開展交流研討,有利于專業知識與統計分析理論知識實現有機融合,促進統計學課程教學能夠立足于專業發展中的現實訴求與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改革,保障課程改革目標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在一致性。因此,有必要對現有課程教學團隊調整優化,為教學改革提供人力基礎保障。

4.評價體系過程化,促進學習協同性

課程考核方式為考試,由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構成,其中形成性評價占比40%,終結性評價占比60%。形成性評價有社會實踐調查、統計分析報告調查、課堂表現等部分;終結性評價為理論測試。理論測試主要考查經濟類專業學生對于解決社會經濟領域問題需掌握的統計學知識;社會實踐調查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思想匯報、小型座談、學術報告等多種形式開展,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學生分組完成統計調查分析報告方式考核學生的統計問題解決能力和報告寫作能力;通過學習通實時記錄學生在課堂討論、投票等環節的表現。形成性評價各部分評價標準嚴格按照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大綱執行,在教學環節向學生公布評價標準與要求,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

結  語

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需要培養學生能夠結合項目背景,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與工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挖掘經濟數據中有價值的信息。首先,通過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實訴求進行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其次,通過搭建新文科背景下經濟統計學科結構基礎進行課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并針對經濟類專業統計課程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統計學與專業知識割裂、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對象缺乏主動學習意識、教學考核體系單一等問題,構建新文科背景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POPBL模式。改革模式主要通過創設項目、分析項目、實踐項目及評價反思四個階段完成。最后,提出完善統計學線上課程資源,開展線上理論+線下項目運行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創新創業元素,重構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內容體系;課程教學團隊調整優化,為項目實施提供人力基礎保障等措施,保障課程教學改革順利實施與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秀,曹冰玉.紅色文化嵌入式鄉村旅游典型案例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6):115-122.

[2]張家鈺,劉陽.水果采摘與鄉村旅游一體化路徑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21,45(6):96-99.

[3]葛佳慧,陶麗萍.非遺保護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的障礙與優化路徑[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1,40(6):72-77.

[4]張聰.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效果評價——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8):223-225.

[5]未良莉,黃虹.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36(01):132-135.

[6]薛潔,徐姍.大數據時代《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H高校經管類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24):62-64.

[7]黃渝雁,粟光旺,李忠輝.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對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5):405+463.

[8]任小雪.野營文化背景下的戶外產品研究——以戶外野營燈設計前期理論為例[J].設計,2016(17):19-20.

[9]張秀珍,談紅,吳鳳媛,李偉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237-238.

[10]劉立娟,姚娜,程麗麗.中外合作辦學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4(1):131-132.

[11]游傳新.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2):246-247.

(雷小青、路靜文:西安翻譯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