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不僅是兩大教育各自創新發展及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藝術類高校培育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和必經之路。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既要重視品格、精神及意識等教學內容的創新,又要注重融合策略的創新,通過校內外環境建設、校內文化營造、教育理念培養,以及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網絡信息技術建設等,促進思政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充分融合,推動融合教育教學目標實現,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及專業技能修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藝術類高職  學生技能  路徑分析

課題:陜西藝術職業學院2023年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融合路徑分析”(項目編號:Y20230206)。

引  言

當前,各高校都在實施“創新創業”及“素質教育”,全國各類高職院校也在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融合教育,各種孵化園、創意產業園及學科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蓬勃發展。但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畢業學生面臨的就業難問題仍較嚴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推動學校布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藝術類高職學校為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親和力和有效性,滿足高職學生成長發展需要及期許,切實提高藝術類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有效解決高職學生就業難題并充分提高就業質量,應不斷深入開展融合教育,即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有效融合,創新教育教學內容及模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合理提高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

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1.社會層面

從社會發展建設層面來說,實現藝術類高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讓學生深刻體會并感受到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蘊涵的思政元素的教育價值及意義,以此培養、引領、錘煉學生的意志品格,使其形成積極樂觀且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幫助他們尋找到較合適的工作崗位,同時還能引導和幫助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堅強地迎接挑戰、解決困難,最終實現創業理想。另一方面,可引導學生提前認知和了解社會,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感悟相關企業文化,拓展知識視野,構建良好人際交往、創新思維及團隊協作等多種能力,進而不斷健全品格,鍛煉心智。

2.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時代內容與實踐載體

思政教育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融合,是藝術類高職院校的一種新教育模式和理念,它賦予了思政教育全新的時代內容及實踐載體。首先,實施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的融合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切合藝術類高職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及社會發展需求,與高校教育新課改方向一致。其次,融合教育對思政教育起到較好的傳承、延展和拓寬空間作用,是思政教育在藝術類學科良好發展的時代呼喚及現實訴求。所以,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進行融合,既能推動專業理論知識發展,提高學生技能培養的實效性,又能促使學生養成優秀的思想品德、扎實的專業技能和正確的就業意識,有利于實現創新型、專業化人才培養目標。

3.為藝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指明方向

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相融合,并進行聯動創新,以思政教育理念指導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活動,既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活躍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又能更好且更全面地實現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專業技術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進而成為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實踐證明,將兩者融合,可為藝術類高職院校在創新開展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及和社會服務等過程中指明方向。

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教育目標方面

從人才培養上看,思政教育與藝術類高職院校技能教育的目標是相一致的。學校通過大量的藝術類學科教育教學活動給學生教授知識,目的是為國家、社會培育具有一定專業技能、良好職業素養以及優秀道德品質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使其具備創新發展理念和能力,并樹立積極且正確的思想意識與價值觀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為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建設及發展事業培育“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由此可見,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和思政教育有相同的教育目標,都是以教會大學生“做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做人”和“怎樣做人”為主,所以將兩個教育模式相融合,實現創新性聯動,可促進藝術類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正確的“三觀”。

2.教育模式方面

思政教育與高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是相互依托的。在教學模式上,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能培養和思政教育都需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如在教室、藝術創作室、多媒體室等特定環境或場景中開展豐富的活動,可利用滲透、交叉、轉化等方式,將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專業技能培養和思政教育均重視課內外實踐對具體教育教學效果的反饋,并據此進一步鞏固與強化教學效果,所以,學校可在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開展社會實踐、針對性專業培訓和創業訪談等活動,使藝術類高職學生提高對專業技能未來發展趨勢及就業方向的認知,能夠主動學習技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養。

3.教學內容方面

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是融會貫通的。在藝術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道德培育及人生價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專業技能培養中的學習精神、專業創新發展意識、奮斗精神,以及誠實守信和團隊合作能力等,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藝術類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和思政教育在教學內容方面,是一個交叉、融會貫通的有機整體,可使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更具實效性,實現理想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相融合的路徑研究

1.構建校外“融合”育人生態環境

藝術類高職院校不但要在校園內部創造有助于融合教育開展的積極氛圍,還應積極主動地和校外企業、學生家庭、社區等多方面建立良性互動,在整個社會構建并形成有助于開展融合教育的良好環境。

第一,實行家校聯合教育教學是思政教育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梁,所以學校應大力創造開展融合教育的有利條件,邀請并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工作,促使家長較好地成為學生自我教育及學校教育的陪伴者、監督者、鼓舞者,可通過建立家校互動微信小程序、家長微信群等,讓家長積極關注學校微信、抖音、校園網站等平臺,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并提高專業技能學習興趣。

第二,學校應高效利用社會現有資源,借助校企聯合、工學結合等教育教學便利及優勢,建立各種實訓實踐基地,讓藝術類高職學生在實訓實踐或頂崗實習過程中提高專業實踐力,并不斷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實訓實踐,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專業實操技能,養成正確的就業觀、職業觀,提升職業意識、專業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今后正確擇業、就業和創新創業打好基礎,進而促進思政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融合育人的成功。

2.積極創新并發揮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

其一,以多種活動豐富融合教育的方式。各種各樣的校內講座活動、大學生社團活動,以及校園文體活動等共同組成了大學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是藝術類高職院校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同學說專業技能”的重要載體及平臺。學校應積極強化與發揮各種社團活動的功能和作用,開展各種專業技能培養活動,如民間舞蹈編創比賽、專業學科知識競賽,以及國畫創作比賽、微電影拍攝制作比賽,等等,以此不斷豐富專業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表現形式與內涵。

其二,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當前,高職院校的各類組織、社團在開展專業技能培養活動時,多具備一定的時代特色,在滿足其開展目標、創新特征的基礎上,還應注重挖掘校友、校史當中所包含的優秀品質及精神,如通過校內榮譽墻、校史資料、創新創業優秀陳列館等,讓學生感悟專業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其促進社會發展的實質性效果。同時,還要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學習精神、優秀品質等,促使大學生努力奮進,珍惜當下的學習生活,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成長為棟梁之材。學校可邀請在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一定成功的校友開展專業技能實用分享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弘揚并傳承專業技能發展過程中所涌現的優秀精神,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并勇于創新,為專業發展做出貢獻。教師可帶領學生去專業技能教育基地、孵化園參觀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將專業知識及技能用于具體實踐并取得成功后的自豪感,使其更好地了解專業技能發展方向、未來就業環境等。

其三,藝術類高職院校可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賽事活動在校內舉辦有關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及培訓的主題活動,通過相關專業導師的引導、總結及激勵和表彰等,創造一系列極具學校特征、專業技能特性的品牌,并在校內營造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思政教育與藝術類學生技能培養深度融合。此外,學校還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為其制訂一套適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機制,鼓勵和倡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并為學生提供物資方便及制度支持。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形成對應的獎勵機制,從綜合素養、學生管理、創新等方面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給予鼓勵。

3.積極創新融合教育理念

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前提是思想認識必須到位。在進行思政教育與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相互融合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應積極且全面地引導校內所有教師樹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理念。在藝術類高職人才培養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及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藝術類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緊迫性、重要性的有效認識,認真學習對有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科及課堂教學的相關文件,讓所有師生切實認識到思政教育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幫助學生夯實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教育而忽視培育思想品德、綜合素養的情況。

藝術類高職院校要提高思政教育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中的必要性及重要地位與作用,促使學生在融合教育中蓬勃發展、全面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激發學生開展技能創新、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藝術類高職院校應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交流及生生互動,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師持續完善自身職業素養的驅動力,順利實現思政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融合教育的目標,推動藝術類創新型人才培養。

4.建設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相融合的師資隊伍

(1)建立專門的融合教育師資隊伍

藝術類高職院校應建立一支專門從事思政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相融合的師資隊伍。學校可在原有學科專業教師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選拔從事融合教育的教師,并對其加強能力培訓,如通過外出培訓、掛職鍛煉、企業崗培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組織能力、實踐能力,使其成為教育教學骨干。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和融合教育相關的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及研究論文撰寫,以實現思政教育隊伍同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隊伍共建、共享,共同成長。

(2)建立“實例型”專家隊伍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高校可聘請在相關專業技能領域取得一定成功績效的校友、企業家以及創新創業優秀代表等作為校園客座教授,建立一支具有專業性實踐經驗與影響力的專家隊伍,為藝術類學生開設相關專業的選修課和講座等,以提升藝術類學生專業技能教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增強技能教育質量的實效性,使藝術類高職大學生形成積極且良好的技能發展意識與社會責任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綜合素養。

5.積極創新課堂及課程教育教學模式

(1)課堂專業技術能力教學方面

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育教學主陣地的作用,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同時,要利用多媒體教室、勞務市場和實訓室等場地,開展教學形式多樣的開放式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采用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形式,讓藝術類高職學生接觸到更多與自身專業技能對口的工作崗位及創新創業案例,使其能感受到專業技能發展的多樣化和重要性,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與熱情。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更清楚地認知自身技術能力,避免觀念狹隘化及片面化,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教師要多鼓勵藝術類高職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具備專業性質的技能型社團組織,如專業培訓社、技能展現營、技能傳銷創業聯盟隊,等等,讓學生邊學邊實踐,即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并完善自身技能,并提高創新發展意識。

(2)專業課程體系方面

在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融合的過程中,學校要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教育的各個方面,根據各專業的具體要求,結合各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增設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塊。教師要時刻樹立思政教育與藝術類高職學生技能培養相融合的觀念,變革傳統專業教育教學思維,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既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夯實專業基礎,又要提高其熱愛國家、熱愛所學專業的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正確的“三觀”。在融合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構建思政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即將思政教育融入各藝術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并積極開設如“藝術類學生專業技能實務與思政理論”和“線上藝術類大學生專業技能思政教育”等基礎課程,以及相關進階課程等。

結  語

思想政治教育能為藝術類高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提供一種全新且可行的探索路徑,改善藝術類學生專業技能教育教學活動及模式較為單一、實效性不高、技能培養與思想引導極具疏離感的現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技能培養中的影響力、推動力和時效性,以促進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另外,將思想政治教育同學生技能培養相融合,既能促進藝術類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愛國情懷、思想品德和綜合素養,又有助于藝術類高職院校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融合的教育教學目標。藝術類高職院校應立足于自身教學特色,提高兩大教育融合的實效性及質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推動技能培養創新發展,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現路徑研究——評《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理論與實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249.

[2]何江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研究——評《新時代高職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18):2.

[3]許瑛喬.高職院校教師運用情感教育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0):91-95.

[4]陸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評《大學生思想引領的路徑與載體》[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6):2.

[5]馮潔.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探究[J].高教學刊,2021(8):160-163.

[6]楊建新.高職擴招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應對與路徑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5):54-59+79.

(陳倩: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