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獲全國最高獎的背后
作者:郭詩夢
發布時間:2024-05-24 18:46:24 來源:陜西日報
“能拿到這次比賽的特等獎,我感到非常開心!”5月15日,空軍軍醫大學學生高海銘說。
今年3月,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生化歌曲大賽圓滿落幕。本屆大賽共有65支高校代表隊參加。經過激烈角逐,空軍軍醫大學學生高海銘、孔右佳、李姝蓓、劉昱霖、李若璞、張婕妤組成的代表隊憑借《小有大用——乙酰輔酶A妙手解局》獲得特等獎及最佳歌詞獎。
全國大學生生化歌曲大賽是具有新時代生化育人特色的全國性賽事,旨在激發學生在生物化學領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習效果。大賽也是大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創新活動之一。此次是空軍軍醫大學團隊第七次獲得該項比賽的最高獎項。
七次獲得最高獎的背后,靠的是什么?
“獲獎離不開學生的創意。參加創作比賽,學生的想法至關重要。”5月12日,回想起7年來指導學生參加比賽的經歷,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王秦豪深有感觸地說,“在歌曲創作中,老師發揮點撥和啟發的作用,主要在準確性上把關,不干預學生的創作思路。”
這次比賽前,6名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決定以乙酰輔酶A為主題。“乙酰輔酶A是人體內重要的化學物質之一,在許多代謝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孔右佳說,大家把與它相關的知識改編成歌詞,配以動聽的旋律,譜寫了一首生化歌曲。
“在近幾年的參賽過程中,寫歌往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通過互相啟發,能整合出編曲、排練的最優方案。經過多人討論的歌詞,在邏輯上嚴絲合縫。”王秦豪說。
發現每位成員的長處,并在團隊中將他們的長處盡可能展現,是王秦豪的“必修課”。
“能夠參加本次比賽,源于一次生化課上的創意作業。”劉昱霖回憶,“當時,學校舉辦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生化歌曲大賽,我提交了自己的原創歌曲,沒想到王秦豪老師看到作品后,直接決定選我去參加全國比賽。”
張婕妤是一名文學愛好者,文字功底深厚。“最初,團隊創作的歌詞有些生硬。經過張婕妤的幾番修改,歌詞的意境顯現出來了。”王秦豪說,賽后,評委評價,團隊的作詞并非僅僅停留在教科書層面,而是有更深度的表達。歌詞用巧妙的語句將細微的生物反應與完整的生命穩態聯系起來并完美展現。
確定主題風格、編曲、作詞、編舞、排練,備賽工作緊張又忙碌。
為了呈現精彩的舞臺效果,他們還找到參加過生化歌曲大賽并獲獎的學生熊家琦和翟茂登,為編曲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在兩位學長的幫助下,他們很快完成了編曲。戲曲、饒舌等不同演唱形式的加入為曲目錦上添花,讓歌曲更有層次。
3月23日,經過120多天的努力,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隊員們前往中山大學進行現場比賽。
賽后,當聽到“特等獎,空軍軍醫大學。最佳歌詞獎,空軍軍醫大學”的比賽結果時,大家激動萬分,在臺下歡呼雀躍。
“生物化學既涉及生物學,也涉及化學,是一門交叉課程,知識點多且繁雜,但也是所有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的核心課程。要讓學生快速愉快地接受知識,就需要創新方式方法。全國大學生生化歌曲大賽為師生開展該領域的創造性學習提供了契機。7年來,我們積極把握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和舞臺。學生們也通過一次次比賽,逐步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評促改’的良好學習氛圍。”王秦豪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