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素有三秦大地上的天然古建筑博物館;許多讀書人心中文脈昌盛的“文史之鄉”;我慕名已久。當我們抵達時,正值午時。車子穿過新城,緩緩駛入一片青磚灰瓦薄屋頂的仿古建筑前,這便是我們此次下基層調研的目的地——韓城市城關中學。

img1

韓城市城關中學位于韓城市老城區,有百年的建校歷史,學校占地面積223畝。是一所可容納30個教學班,1500名學生的標準化寄宿制初級中學。由于老城區保護,人口搬遷,生源減少,現在在校學生800余名。

耳邊聽著學校的介紹,腦海里反復思考著我此行的目的:如何在調研中全面了解現在的初中生在學習興趣、學習壓力、行為習慣、人際交往、親子關系、電子產品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學校針對本校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采取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幫助?老師們面對初中生的這些問題是如何破局的,他們的創新點在哪兒?

學校正好開展全校的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活動,全校800名學生填寫心理調查問卷。

img2

“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認真填寫?!?/p>

“不愿意填寫的部分,可以在問卷上給老師留言,我們私下說?!薄@是主題班會上老師對學生說的話。教導主任楊老師告訴記者:“這樣的主題班會,我們每學期都會組織,我們的問卷雖然不是很專業,但是其中的內容是根據這幾年我們的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設定的,班主任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問卷反饋,來鎖定個別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

img3

img4

在與八年級班主任的座談會上,老師們將自己的摸排情況一一匯總。劉世萍老師:“班上90%學生都肯定了學習的重要性,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依然覺得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須堅持的事。讓我意外的是有成績好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學習,但又非學不可,我們班還有一位學生平時表現很開朗活潑,但在情緒控制方面卻選擇了冷漠、孤獨、不開心,跟我的觀察有很大反差,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學生反應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這些同學就是我要關注的重點對象?!?/p>

李玲娟老師:“對家人的關心和感恩不夠,3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80%的孩子對父母忘記自己的生日覺得無所謂。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學生受挫能力差,自卑。”

img5

張娟芳:“50%的學生離開虛擬網絡會覺得抑郁、煩躁、坐立不安。我覺得還是因為他們學習壓力大、社交恐懼和現實中缺少自信,在網絡上釋放壓力,尋找自信。這50%的學生有一半都是父母長期打工或者老人照看的學生,缺少父母監管?!?/p>

……

除此而外還有學習苦惱,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各種活動不積極,不熱情,或對待早戀的態度問題等等,這些初中生會出現的心理問題。但在座談中老師們反復提到“家庭比較特殊的學生”引起了我的重點關注。

據校長薛玄峰介紹,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城鄉結合部,其中來自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等學生大約有230余名,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還有一部分基本上是父母沒時間管教孩子才送到學校寄宿的。也就是說“家庭比較特殊的學生”在這里絕非少數。

img6

在與老師和學生的交談中我們發現,這些學生暴露出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包括:自卑心理,這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有的是家里的經濟情況不好,還有因為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關愛;交往中的心里矛盾與沖突,有的表現為叛逆,想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同學、老師、家長的關注和認同,有的渴望社交與傾訴,但又缺少社交能力,還有的與父母、老師缺乏理解和溝通,等等。

面對這些孩子的共性問題,學校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不乏有亮點之處。不同與其他學校設立的“情緒發泄室”,韓城市城關中學校校園面積較大,有多處綠化帶,都在校長的帶領下改成了“菜園子”,

img7

學校還將原來的垃圾場改造生了勞動教育基地,占地約4500平方米。這些地方既是學生們的勞動場地又是天然的“情緒發泄室”。“心理有啥不痛快的,或者學習壓力大的時候,來這里刨刨土,種種菜,是一件很解壓的事情。勞動的時候出出汗,是不是也能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收獲的時候滿滿的成就感,是不是也能刺激身體產生多巴胺,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nbsp;薛玄峰笑著說。

img8

為解決學生在禮儀、禮節等自身修養差,行為習慣不好,自卑等問題,學校制定了“啰嗦”卻又“貼心”的《一日常規》,將良好的行為習慣融入到每天的行為中。

“雨雪天,在教學樓、宿舍樓外擦干凈鞋子,再進入?!?/p>

“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p>

“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

……

學校的郭桂琴主任還為全校學生組織了《青春有格,禮儀之美》專題講座,從尊敬長輩的禮儀、接待客人的禮儀、同學間的禮儀、到自尊禮儀面面俱到,幫助同學們樹立自信,提升修養。還貼心的為青春期女生開設了《關愛女同學》專題講座,幫助青春期女生認識和對待青春期身體和心理變化帶來的困惑,包括生理期如何正確應對。談到這些郭桂琴很自豪地告訴記者:“現在女生們見了我都很親切地叫我姐姐?!?/p>

由于學校是寄宿制,每周有五天時間,老師都和學生在一起。老師們可以在休息時和“被特別關注”的學生散散步,聊聊家長里短,可以安排他們完成一些“小任務”,可以在課后給他們答疑解惑,即使在餐廳遇到這些學生,老師也會摸摸他的頭,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老師們將心理教育融匯到生活細節中,在不經意間攻破“問題學生”的心理防線,有些看似復雜的心理問題,在不經意間就被化解了。

此外,我們還走訪了韓城市楨州教育,該學校共有學生8000余名,包含了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四個學段。他們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獨到之處。

img9

學校認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是他們的“行為場”?,F在許多家長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致使一些孩子情感需求的關注度不夠,自主提升的內驅力不足,自信心、自控力相對不足。因此學校設立了“蒲公英家長課堂”。學校按照孩子年齡的特征,以講座的形式為家長講解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比如,幼兒分離期焦慮;小學的“雙減”指導;初中的青春期心理指導;高中的職業規劃和志愿填報指南等。依托“心理戰”的積極效應調動家長主動參與到孩子成長中,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幫助家長以更科學的方法進行家庭教育。另外,學校還會在期末前期給每一位家長發一份學生提前給他們打好分數的《家庭教育成績單》,并通過“真心話大冒險”這種有趣的形式將自己的心里話寫給父母。家長們能從這份成績單中意識到平時在生活中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是否正確。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