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本在農,農之本在水。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基,興水利、除水患,事關人類生存、社會發展,是興國安邦的大事。80多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水利教育工作者始終秉承“水利為農業服務”的理念,致力于高級水利人才的培養,為干旱半干旱地區水利事業、農業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

20240514110923771-24-d6c42.jpg

李儀祉、沙玉清教授,為中國水利事業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和心血,也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教育事業的開創、奠基者。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統治下的中華大地水旱災害頻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特別是廣大西北地區,由于1928年到1930年連年大旱,天災人禍接踵而至。關中地區餓殍載道、民不聊生、農事日廢。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在曾經創造過中華民族農耕文明和水利輝煌的關中大地上,誕生并養育了一位劃時代的水利大家,他就是我國近現代卓越的水利科學家、著名教育家,我國現代水利建設的先驅——李儀祉。

李儀祉,1882生,陜西蒲城人。自幼受父輩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學習接受近代科學知識。青年時期兩次赴德留學,目睹歐洲各國水利事業發達景象,比較我國水利事業的頹廢,百感交集之余,立下了專攻水利科學技術,振興祖國水利事業的鴻鵠之志。

李儀祉認為,要振興祖國的水利事業,必須首先培養水利技術人員。于是1915年學成回國后,李儀祉接受民國水利局總裁張謇聘請,參與創辦我國第一所高等水利學府——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并出任教授、教務長。1922年,李儀祉離寧回陜,受聘出任陜西省水利局局長兼渭北水利局總工程師,開始了興修水利工程、獻身家鄉建設的生涯。1927年至1930年短暫離陜后又再次回陜,任陜西省建設廳廳長,全國救濟水災委員會委員兼總工程師,中國水利工程學會會長。并于1930年開工建設涇惠渠,1932年6月一期工程完工通水。工程竣工后,李儀祉辭去建設廳廳長,出任省水利局局長,集中精力實施興建“關中八惠”的宏偉計劃。

其間,為適應陜西關中水利建設事業發展需求,李儀祉借用省立西安高中部分校舍,創辦了陜西水利??茖W校,于1933年春開始招收預科生,李儀祉在百忙之中還親自給學生授課。1934年4月20日,國立西北農林??茖W校成立。同年6月,陜西水利??茖W校歸并國立西北農林??茖W校,設為農專水利組,李儀祉兼任水利組主任,并開始籌建水工實驗室。自此,水利組在李儀祉主持下,開始了西農80年高等水利教育事業的光輝歷程。李儀祉在農專水利組的規劃中就“緣起”寫道:“吾華以農立國,而水利實為利農要圖,故農功水利,自古并重。況西北地勢高亢,旱災時見,不有水利,農于何賴?……本校特設水利組,培育專才,良有以也?!?/p>

正是基于對水利與農業關系的正確認識,李儀祉開創的西北農專水利組從一開始就把水利與農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構建了農業水利學科專業。盡管后來西農水利專業名稱因時代變遷而數易其名,內容有所增加,內涵有所發展,但學程主旨、培養目標和方法依然遵從著李儀祉開創農專水利組時的指導思想和理念。

農專水利組成立后,李儀祉親自起草《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水利組規劃》,提出明確的辦學思想、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氨窘M以造就農業上應用之高級水利人才為主旨。課程先授以基本科學及農林需要學識,次及工程原理,漸注重水利專門問題。教授方法平時注重校課,多做習題,假期中必從事工程練習,或分散農村中服務,以獲得實地之經驗。”

不難看出,西農的高等水利教育從開創之初就遵從水利專業為農業服務的理念和原則,培養應用型高級水利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寬口徑、厚基礎,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工程原理的基礎上,注重學習解決水利專門問題。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多學多練,特別是要求多從事工程實際練習,多到農村去聯系實際,為“三農”服務,在實踐中接受良好的鍛煉。

除了親自制定規劃,明確辦學方向、課程設置、教學計劃以及籌措經費、構建辦學的必要條件外,李儀祉另一重要任務就是延攬人才,組建高水平教師隊伍,聚集了一批在中國水利界頗具影響的專家和教授,為西農高等水利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隊伍基礎,沙玉清就是其中一位。

沙玉清,字叔明,1907年出生于江蘇省江陰縣(今江陰市)。1925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科大學學習,其間李儀祉曾在此執教,為沙玉清以后從事農田水利事業打開了大門。1936年,在德國漢諾威工科大學留學的沙玉清收到老師李儀祉來信,“明年歸國,務肯至該校任教授職?!鄙秤袂遄裾绽蠋焽谕校?937年回國后接任了農專水利組主任的工作。

沙玉清到校后的頭等大事就是抓教師隊伍。在接任水利組主任到1939年國立西北農學院成立,水利組更名為農業水利系兩年的時間里,水利組教師人數迅速增加,陣容空前,有教授7人、講師2人、助教7人。至1940年初,還增加了孟昭禮、方在培、邢丕緒等幾位教授,西農水利系可謂名師云集、人才濟濟,為其后的教學及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主持西農水利系期間,除了抓好延攬名師這一頭等大事,沙玉清還著力于創新性地完善教學技術,確保教學質量。他主張水利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予增加,除基礎課及農田水利專業課程外,其他有關土木工程以及農作物栽培、土壤學,以至機電工程等知識,均應使學生有所了解,實現學生既有專業所長,又有廣泛的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相得益彰,畢業后更能適應社會需求,更易解決就業問題。

1938年3月8日,李儀祉因勞累過度與世長辭。此后每逢師生舉行紀念會、出版紀念刊悼念李儀祉,沙玉清都會論述闡發李儀祉關于“水利事業的最高意義,在于謀全民族的幸福”這一崇高主題,訓導學生以李儀祉先生為榜樣,“熱愛人民、努力工作、勇敢奮斗”。

為完成李儀祉先生遺愿,1940年3月8日,沙玉清在李儀祉逝世兩周年紀念刊中明確提出《儀祉水土經濟研究所初步計劃概要》,主張利用渭惠渠作為水源,開展渾水灌溉與泥沙研究,為武功水工試驗室的創建奠定了基礎。他的倡議也得到學校與中央水工試驗所的大力支持。1940年11月,原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的前身、西農與中央水工試驗所合辦的武功水工試驗所正式成立,沙玉清兼任試驗室主任。

從1931年發表《水功研究所設立之必要》,1938年發表《西北水土經濟研究的重要》并倡議設立“儀祉水土經濟研究所”,到武功水工試驗室正式成立,沙玉清的遠見卓識、親力親為終于有了一個良好的結果。水工試驗室的建立,不僅保證了西農水利系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還為培養高層次水利人才創造了條件。

20240514110923781-10-6aefa.jpg

1941年秋,在沙玉清的努力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水利學科最早的研究生部——國立西北農學院農科研究所農田水利學部(農田水利研究部)正式成立,并于當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培養出李翰如、余恒睦、張灝、賈毓敏、李述齋、孫庚昌、熊運章等水利學界知名學者和專家,為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奠基和先導作用。

謀劃水利系全局工作之外,沙玉清自身對水利學科也貢獻卓著,《農田水利學》《灌溉工學》《水工設計》《泥沙運動學引論》4本理論專著就是代表。其中《泥沙運動學引論》是我國第一部自成體系、公式實用、見解獨到的泥沙專著,凝結了沙玉清30多年的心血,是對自己一生研究泥沙問題的總結,是對我國泥沙研究的一大貢獻,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66年10月30日,為中國水利教育事業和泥沙研究奉獻了畢生精力的沙玉清病逝。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