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至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三年強調,要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強化農村學前教育資源建設。目前,鄉村學前師資隊伍建設仍囿于教師年齡和性別結構失衡、專業發展支持薄弱、工資水平低、職稱評定難等困境。面對外部保障條件的單薄與教師自我發展意識的減弱,讓鄉村學前教師“留下來”“動起來”,亟須多方支持。本期刊發鄉村學前師資隊伍現狀的調研報告,從一個縮影放眼全國,探討鄉村學前教師隊伍質量提升的可行性對策。

在當前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縣域鄉村地區學前教育力量薄弱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區域內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學前教育師資力量薄弱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加強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整體質量,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調研背景

陜西省某縣地處欠發達地區,縣域鄉村地區學前教育師資質量不高,發展水平不均衡,學前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因此深入了解其師資隊伍的情況,對于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研究可以揭示某縣鄉村學前師資隊伍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以推動某縣鄉村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兒童提供更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

二、現狀問題分析

(一)教師年齡和性別結構不合理

調查顯示,某縣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年輕化趨勢明顯,35歲以下教師占84%,45歲以上教師僅占4.6%,且現有教師中大部分為女性,除幼兒園管理人員外,較少有男性一線教師。

年輕教師有活力,備受孩子喜歡,但資質、教學經驗和業務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整體師資水平低,影響學前教育的發展和質量提升。此外,幼兒園缺乏男幼師會影響幼兒心理生理發展和認知、情感體驗、意識形態方面的發展。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鄉村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許多教師在鄉村從教幾年取得一定成績后就想方設法調回城市,造成鄉村幼師不斷補充的同時又不斷流失;二是受傳統觀念及行業特點影響,男性從事學前教育行業的比例較低,做出成績以后也多轉為管理崗位,持續在一線任教的男性幼師較少。

(二)培訓力度不足

為加強學前教育教師職業能力,國家要求對學前教師進行職前和職后培訓。調查顯示,某縣鄉村學前教育教師職前和職后培訓存在不健全和不均衡的問題,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差異明顯。在公辦幼兒園中,有培訓制度,但培訓內容難以滿足實踐需求,教師們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參加培訓,實際收獲少。在對教師的訪談中,一位李老師談道:“我在幼兒園已經工作三年了,參加過的集中培訓很少,而且每次培訓都在縣城,其實我們很想到外地大城市的幼兒園去學習,了解先進的活動設計和活動組織經驗,但是園里和局里經費緊張,我們很難有這樣的機會。”資金短缺成為教師缺乏高質量培訓的直接原因。

在私立幼兒園中,培訓不足的問題則更加嚴峻。根據本研究調查,在某縣,有54%的私立幼兒園教師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培訓,剩余教師的培訓也沒有常態化開展。私立幼兒園教師在入職時往往是“即插即用”,除了接受管理者關于勞動紀律的培訓外,很少有業務方面的培訓。在工作過程中,幼兒園投資者較少花費資金組織教師進行專門培訓。這樣的現象在某縣鄉村地區私立幼兒園中較為普遍。在民辦幼兒園中,由于投資者較少愿意花費資金組織教師培訓,大部分教師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培訓。

(三)教師待遇差距較大

近年來,某縣學前教育事業得到政府大力支持,鄉村地區基本解決了適齡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公辦教師收入已達到或超過當地平均水平。然而,民辦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較低,據調查,月工資在2000元以下的占24%,在3000元以下的占87%,只有少數管理者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除直接收入的差距外,“同工不同酬”也是造成教師待遇差異的重要原因。在公辦幼兒園,許多臟活、累活都由臨聘教師負責,干得多拿得少成為十分常見的現象;在民辦幼兒園中,由于收入分配很大程度上由投資者直接決定,造成在幼兒園中裙帶關系較為突出,管理者的選拔及教師的待遇均存在不公平現象。此外,公辦和民辦教師的“五險一金”等福利保障也存在區別。據調查,在某縣少數公辦幼兒園為臨聘教師購買“五險”,而為其購買住房公積金的,則在調查范圍內沒有遇到。在民辦幼兒園中,不僅住房公積金沒有落實,連基本的“五險”也沒能覆蓋全部教師。

(四)人事管理制度僵化

一是教師職稱評定和晉升難度較大。某縣鄉村學前教師的職稱比例現狀不合理,公辦幼兒園中大部分為初級職稱教師,缺少中高級職稱教師,教師隊伍梯度不合理;民辦幼兒園中問題更為嚴峻——大多數教師沒有職稱或只有初級職稱。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現有職稱評審制度不健全,受定額缺少影響,晉升難度大。在訪談中,有教師提道:“我從2012年就開始在幼兒園上班,一開始是特崗,現在轉正了,但是這都十多年了,我還是初級職稱。縣里評中級的條件比較高,除了平時的教學活動,還有課題、賽教等很多要求,人多額度少,好多老師都‘躺平’了。”

二是新進教師補充渠道單一。某縣公辦幼兒園的教師招聘渠道有事業單位招聘和特崗教師招聘,若無編制空缺,則只能靠自行招聘臨時人員或尋求實習學生。公開考試對年齡和專業有限制,偏遠山區條件艱苦,往往難以招聘合適的教師,造成人員長期不足。民辦幼兒園則往往通過熟人介紹或在社區內尋找教師,很少進行公開招聘,并且缺乏實習生資源。近年來,國家普惠辦園的政策促使民辦幼兒園學費下降,投資者辦園經費縮減,進一步增加了招聘新教師的難度。

三、對策及建議

(一)優化教師年齡和性別結構

針對某縣鄉村學前教師“留不住”的問題,一是要加強對教師的師德師風、職業信仰教育,培養一批甘愿扎根基層、奉獻鄉村學前教育事業的教師,以增加鄉村學前教師的數量。二是要通過制定政策,引導教師通過地區輪換、崗位輪換等方式,到鄉村地區任教,促使更多教師留在鄉村,投入學前教育事業。同時在教師招聘中適當提高年齡上限,以調控青年、中年和老年教師的比例,形成合理的教師年齡結構。此外還要加大對鄉村學前教師的政策扶持,激勵更多教師主動選擇鄉村學前教育事業。

對于男性教師比例較少的問題,宣傳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學前教育的宣傳,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向公眾傳達男性教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男性參與學前教育的意識。通過組織講座、座談會等社會活動,邀請優秀男性教師分享經驗和心得,增加公眾對男性教師的了解和認同。在師范院校的宣傳和招生過程中,要強調男性教師的就業優勢,吸引更多男性選擇學前教育行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教師招聘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設定性別要求,引導更多男性加入學前教育行業。

(二)創新教師培訓方式

某縣鄉村學前教師培訓的主要問題是流于形式,教師并沒有深度參與,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創新教師培訓方式尋求解決,通過建立系統性的新型培訓模式,吸引教師切實參與培訓活動,以下是一些具體建議:一是要組織實地考察和觀摩。為了幫助鄉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組織他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的優秀幼兒園進行實地考察和觀摩。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教師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模式和實踐案例,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二是提供專業發展課程,設計針對鄉村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課程,涵蓋教學技巧、幼兒教育理論、心理學知識等內容。這些課程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形式進行,根據教師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定制,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三是發起交流和合作活動。組織鄉村地區幼兒園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活動,如研討會、工作坊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可以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合作和交流可以促進教師的創新思維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四是鼓勵學習社群建設。為鄉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提供學習社群的支持和培訓資源。學習社群可以由教師自主組織,通過定期的線上或線下會議、討論或分享會等形式,幫助教師共同學習和成長。這些學習社群可以提供集體支持和遠程學習的機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五是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培訓。鄉村地區幼兒園教師往往面臨交通不便的問題,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支持遠程培訓。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和交流平臺,可以讓教師隨時隨地獲取培訓內容,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六是提供長期跟進和反饋。為了確保教師培訓的效果,需要提供長期跟進和反饋。定期進行教學觀摩,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幫助教師將培訓成果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

此外,上述培訓體系的建立應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作為主要責任單位,讓區域內高校、研究機構等參與其中,提供培訓支持,不給幼兒園增加額外的負擔,而且要將民辦幼兒園的教師也納入培訓體系,體現教育的公平覆蓋。

(三)政府增加資金投入

某縣位于秦巴山區,縣域經濟實力有限,地方財政長期依靠上級轉移支付。為確保鄉村學前教育發展,在資金投入上更應做精細化考量,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鄉村學前教育事業均衡發展。首先,應增加對鄉村學前教育的財政撥款,提高鄉村學前教育的資金投入,包括增加預算,提供更多資金用于教師培訓、教材和教具采購、幼兒園設施建設等方面,確保鄉村學前教育的基本運營和發展。其次,要實施差異化資助政策,政府可以針對鄉村學前教育的特殊情況,實施差異化的資助政策。通過增加補貼或津貼,幫助鄉村幼兒園解決人員工資待遇、教育資源投入等方面的困難。重點資助貧困地區和薄弱鄉鎮的幼兒園,確保其能夠提供質量較高的教育服務。再次,應建立公私合作伙伴關系,通過與社會力量、企事業單位等建立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引入額外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鄉村學前教育。政府可以與民間教育機構、大型企業等合作,共同投資興辦幼兒園和提供教育資源,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還需要積極促進社會捐贈和慈善支持鄉村學前教育,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利用公益平臺等形式,鼓勵社會各界捐贈資金、物品和服務,支持鄉村幼兒園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最后,為確保資金使用效果,政府應加強對鄉村學前教育資金的監督和考核。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和績效評估機制,確保資金用于教育目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對教育質量的監督和評估力度。

在上述基礎上,政府還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鄉村學前教育的資金投入得到持續性保障。將鄉村學前教育納入政府教育發展規劃,制定明確的資金保障政策,保證資金的可持續性,持續支持鄉村學前教育發展。

(四)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一是要拓寬鄉村學前教師隊伍補充渠道。尤其是應參照免費師范生制度,建立學前教育專業免費師范生招生名額,直接對口就業到鄉村幼兒園,吸引更多有志于從事鄉村學前教育的學生。在校期間,政府可以提供獎學金、津貼等優惠,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同時,要鼓勵在職教師進修學前教育專業,政府可以設立專項經費,面向在職教師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進修課程,以提升其專業水平和教育能力。二是完善現有學前教育教師職稱評審制度。要根據鄉村學前教育的具體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職稱評審標準,考慮鄉村教師面臨的特殊環境和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合理地評估和考核教師在鄉村學前教育工作中的業績和貢獻。

某縣鄉村地區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現狀是我國廣大鄉村地區的一個縮影。加強縣域鄉村地區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政府、社會多方面協力。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夠為學前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為兒童的成長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作者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省漢中市北關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