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滋根基 大愛塑校魂
——西安市鳳景小學校長孟瑀的人文氣息
作者:安保仁
發布時間:2024-05-14 09:26:19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一
《宋史·胡瑗傳》寫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而學校之關鍵者在校長,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遼寧省鐵嶺市有個做過多年校長,后又做了該市教委主任的傅東纓,寫過一本關于校長的報告文學《圣園之魂》。他將校園稱作“圣園”,可見作者認為校園對于學生發展成長之重要。“魂”即校長的精神與思想。的確,校長應該是一校之“魂”,正是因為這個“魂”,學校才顯出了生命的蓬勃生機。
縱觀眾多教育同仁的作為和其所主政學校的發展,我深感傅東纓言之不虛、簡明深刻。機緣巧合下,我和西安市鳳景小學校長孟瑀有了較多的交往,也曾為她的《夢中聽雨》寫過篇幅較長的評論性文章,自認對其有相對充分和深入的了解。長期以來孟瑀在教育教學上的卓越表現,尤其近年來,她帶領新建校鳳景小學迅速崛起,穩步提升,就是對傅東纓關于“校長是學校之魂”說法的生動詮釋。
2015年7月初,孟瑀被任命為鳳景小學校長。該校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鳳城七路,我家與學校僅隔兩條街。在和孟校長保持微信聯系的同時,我也會時不時去她辦公室聊聊,在她的帶領下在校園里轉轉。聽說,當原任西安師范附小副校長的她帶著學校調配的十幾名教師來到新建的鳳景小學時,不少人都被驚到了。當時,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正在鋪設的道路、剛開始進行的綠化、未拆除的建筑腳手架、未打掃布置的教室,以及很多功能部室和室內體育館內未粉刷的毛地毛墻。而上級單位給她的要求是學校要按時開學,讓學區內的適齡兒童按時上課。可以想象當她面對不足兩個月的時間,環境陌生的新建學校、尚待組建的教師隊伍、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她的壓力有多大。面對這種情形,考驗的是校長的魄力、定力和耐力,考驗的是校長的意志、品質和智慧。或者說,考驗的是新建學校的“魂”。
我知道的是,孟瑀校長沒有慌亂、埋怨和猶豫。她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有著多年檢查督導所獲的可借鑒經驗。她帶領著新團隊,開始了無雙休、晝夜連軸轉的創業拼搏。督促學校加快施工的掃尾工作,規劃安排教學辦公場所,安裝調試設備;招聘培訓學科教師和班主任,組建基本的教職工隊伍;向學區內的群眾介紹學校,為適齡兒童的家長提供咨詢,吸引回遷子女登記報名;制定學校系列規章制度,討論學年學期工作計劃,研制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盛夏,他們頂著酷暑穿行在校園樓層、深入周邊社區,不厭其煩地介紹解說,忍受著尚未安裝空調的悶熱,精心部署規劃,反復討論研究。終于,開學的準備工作就緒了,學校也能按時開學了。而孟瑀在這繁重復雜的事務性工作之余,又開始了學校文化建設、學校精神凝聚和學校風格形成的艱難思索。
我知道的是,鳳景小學在孟瑀的帶領下,凝神聚力落實學校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精心設計實施整體提升工程。學校面貌年年都有新變化,辦學水平年年都上新臺階,已經駛上穩步提升的快車道。而今的校園四季有花,春夏更是繁花似錦、芬芳滿園;夏有桃杏,綠樹成蔭,秋有蘋果柿子山楂等,果香沁人,令人賞心悅目;亭榭廊臺,宜休憩、歡聚;生態園地,師生播種栽植、灌水施肥,靜待瓜果飄香。而今的鳳景小學,學校文化氛圍日漸濃烈,校訓三風等已基本形成,辦學愿景和創業精神深入人心。學校以“飛鳳朝陽,風景無限”為主線,以“漢文化”“鳳文化”的挖掘為著眼點,“一館多用、一樓多色、一廳多區、一廊多點”,從細微處入手,逐步形成學校特色。而今的鳳景小學,教師隊伍已初具規模,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水平、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在近80位專職任課教師中,涌現出“三級三類”骨干教師27名;孟瑀堅持“校長的職責,就是努力把教師的成長當作最高的榮譽”(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語),以工作坊為抓手,面向全校教師和校外同行,培養出省級思政課大練兵標兵1人,省、市級教學能手4人;名師工作坊用戶數已達2346人,訪問量達2.7萬次。2021年,鳳景小學的教師團隊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勞模集體”榮譽稱號。而今的鳳景小學,教育質量、辦學效果和社會聲譽與日俱增,已成為學生快樂、家長滿意和政府放心的優質學校。
可以說,30年的教育生涯、15年副校長崗位的歷練,尤其是近7年作為校長,孟瑀已經在多方面呈現出優秀校長的魅力特質。一是她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使命,對學生快樂成長、教師幸福工作、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和學校健康發展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二是她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理想、辦學理念和獨特的辦學風格,不斷超越自我,實現新突破;三是她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四是她善于協調上下左右的關系,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促進學校發展;五是她十分重視教育科學研究,是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六是她不僅善于營造學校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而且能夠給師生創造多彩平臺,樂于讓每一位教師走向成功,讓學生享受美好的童年時光。這些魅力特質,應該就是校“魂”的內涵所在。
《論語·雍也》中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在這立人、達人的實踐中,孟瑀收獲了累累碩果。長期以來,她主動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培訓,是教育部第105期全國骨干校長高級研修班學員;她堅持為學生上好語文課,筆耕不輟地撰寫教育教學科研論文,積極承擔科研項目。近十年來,有40多篇科研論文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或獲獎;她熱情認真培養新教師,其所帶的徒弟先后在省市級教學活動展示中獲獎,成長為學校的教育教學骨干。同時,她還是西安市首批小學語文教研員工作室成員、西安市孟瑀“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陜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孟瑀名師工作坊主持人、教育部優課評審專家等,多次為兄弟學校的同行做講座分享。目前,她已順利晉升為正高級語文教師,同時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孟瑀的不斷進取和自我超越,在學校教職員工團隊中產生了強烈的事業感召力、凝聚力。
二
新年伊始,孟瑀把她的第二本教育散文集書稿發給我,邀我為新書寫序。散文集收錄了她這7年來所寫的80余篇文章,分為“如此愛你”等6個板塊。打開書稿,書卷氣息撲面而來。書稿從多個側面展現出孟瑀的教育追求、辦學智慧和個人魅力。其境界氣象、生活個性,讓人不難從中感受到她的智慧魅力其來有自。或者說,鳳景小學校“魂”的形成有其原因。
閱讀書稿,會充分感到孟瑀深耕教育事業、享受助人成功的快樂和教書育人的幸福。孟瑀有著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共性優點,更有其鮮明的個性特點,集中表現在她對教育的信仰和熱愛。因熱愛而用心,因用心而善作,因善作而善成。從她在語文教學上的鉆研投入,對教師隊伍的引領提升,為學校發展的殫精竭慮,可以看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而其根本動力就是熱愛學生、熱愛教師、熱愛學校、熱愛教育。書稿第一板塊“如此愛你”的多篇文章,集中反映出她多年治理學校的刻苦用心、孜孜追求,當然也可看出她致力于教書育人的幸福、自豪和快樂。
閱讀書稿,能清楚地感受到她登臨名山大川、投身大千世界的多彩生活。在“我在路上”中,她說:“行走的人生多彩而斑斕,行走在路上正好展示了斑斕而多彩的人生,行走在路上,找尋丟失的靈魂。”于是,她驅車千里,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穿越青藏線》中感受山道縈回上青天,高原缺氧好艱難;在《雄關月》中欣賞嘉峪關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天一片月,清輝影團圞;在《山城氣質》中感受重慶那山、那路、那樓、那方言。覽山川之形勝,感草木之精華,發思古之幽情,眼界隨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文思為之激揚。
閱讀書稿,能清楚地看到孟瑀對讀書寫作的熱愛和其在讀寫中升華的人文素養。作為教師,作為校長,她在課堂教學和學校管理的同時,閱讀專業書籍、學習教育理論、參加相關培訓、參加和組織有關會議等,已經夠忙了。處理家務,會親訪友,則要找機會抽時間。但她文章中涉及的歷史知識、人文典故、風土習俗,以及名著段落和詩詞名句,足以見得她對閱讀的堅持。而令人震驚的還在于,她游興不減,堅持親近大自然,汲取營養,滋養魂魄。每有思悟,即賦筆端,持之以恒,集篇成冊。這本教育散文集的80多篇,就是從7年來所寫的百多篇中遴選出來的。平均每年十幾篇,每月一兩篇。其精神,其毅力,無不令人感佩。
三
孟瑀正是這樣,不斷地開闊著自己的心胸眼界,持續地滋養著自己的人文素養,有效地提升著自己的教育智慧,有力地豐盈著自己的個性魅力。于此,我們不難體悟到,作為以教書育人為大任的校長,所凝聚所踐行所體現的校“魂”,是可知可感的,是融匯師生之中呼吸與共的,是立體豐盈的。凡此種種,怎一個“愛”字了得?必須由“大愛”兩字解得!大愛出智慧,大愛毓卓越,大愛煥魅力,大愛惠師生。
唯其如此,本文題之為:人文滋根基,大愛塑校魂。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教育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