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勤(中)工作中與服務對象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什么樣的年輕人適合在養老行業工作?今年3月,養老機構泰康之家上海分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毛佳杰前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舉辦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專場就業實習招聘會,發現很多本科生和碩士生對養老行業感興趣。

毛佳杰向記者介紹,目前有兩名該校的大四學生在公司實習,擔任生活管家。他們的崗位職能主要是利用專業知識,管理老人的身心健康與生活狀態,及時發現風險并進行干預,“鏈接”康復、醫療、社工、文娛、運動、營養、后勤等照護團隊成員,保障老人得到全面專業的照護。

毛佳杰說:“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生在學校中已經接受過完整且系統的教育,有完備的知識結構、較高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質。與文化程度相對不高的傳統養老護理員相比,他們往往更年輕、更專業、工作上手更快,未來發展的通道會更廣闊。”

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上海,已經發展出居家養老、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養老等多種模式。泰康之家·申園是一家位于上海市松江區的醫養融合大型養老社區,目前有1800多人居住;有醫護人員、生活管家、護理師、社工、文娛活動師、運動康復指導師、營養師等崗位的工作人員共800多名,其中1990年及之后出生的員工占比55%,他們是名副其實的“青春養老人”。

毛佳杰坦言,當前,企業在招聘“青春養老人”時,首先看重的是應聘者對養老事業的認可度、意愿度和長期職業規劃,其次才是他們的專業。“應聘者具備養老知識算是加分項,畢竟社會上專業對口的學生還是少數。近年來,我們根據崗位需求,招收了大批高職院校畢業的護理專業、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健康管理專業的學生,部分已經培養成為部門的業務骨干。”

出生于1998年的呂勤來自四川,2020年從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后就來到泰康之家·申園實習,目前是記憶照護區的護理主管。

呂勤告訴記者,從高考報志愿開始,她的初心一直沒有變過:“小時候我算是一個留守兒童,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我的家鄉醫療資源不多,連測血壓、測血糖這樣的事情都要去鎮上的醫院才能完成。所以我覺得學這個專業,首先受益的是我的家人。”而她之所以來到上海工作,也是因為了解到沿海地區的養老事業發展更加前沿,抱著學習的心態加入了這家企業。

居住在記憶照護區的,都是患有認知癥的老人,他們看到呂勤,會不斷重復相同的問題,而呂勤總是耐心地微笑著回應。

其實,幾年前剛開始實習時,呂勤也有過困惑:“剛開始,每天早上來上班,都是精力滿滿,但到了晚上下班的時候,就像霜打了的茄子,疲憊不堪。當然,有時也會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質疑,幸運的是,隨著逐漸接受記憶照護專項培訓和督導,我的心態有了非常大的改變。當我用同理心去感受老人的心理時,會思考他們重復提問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如何解決他們的需求、降低他們詢問的頻率,或者用陪伴和簡單的言語溝通來緩解他們的焦慮,給他們安全感。這個方法非常有用,也會給我的精力‘加碼’。”

現在,經過前輩帶教和工作實踐,呂勤已經從行業“小白”成長為游刃有余的“青春養老人”,對事業也有了新的理解。“帶教老師教會我怎樣把學校里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過去我只聽說過‘老年癡呆癥’,也不知道有這么專業的照護方式,其實更合理、不含貶義的稱呼是‘認知癥’。讓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癥的老人也可以正常地生活、享受晚年,就是我工作最大的意義。”

呂勤認為,自己所在的養老行業是“朝陽產業”,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她說:“雖然養老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社會認可度還不太高,有人覺得我們只是在做生活護理。我們年輕人千萬不要這么想。我們還很年輕,在大學里學習了專業知識,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不認同自己的職業。”

抱著和呂勤相近的想法,來自吉林的00后姑娘從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就選擇了泰康之家·申園的文娛活動師崗位。在辦公室,她的十幾位同事基本都是95后和00后,工作氛圍活潑融洽;工作之余還會一起參加企業組織的各種青年員工活動。

工作中,老人們每天都可選擇不同的文娛活動和課程,而蘇悅的工作職責就是授課,以及組織和輔助他們參與各項活動。

蘇悅告訴記者,她很喜歡這份工作,甚至超出當初的預期。“人們對于養老行業的固有思維,就是老人們在養老院里等待著被人照顧。但我來到這里之后,發現有些長輩雖然年齡大,但精力可能比我們還要旺盛。在社區里,我們和長輩們聊天、定期進行舞會等聯誼活動,會被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所感染,還發現他們的思想其實很先進,跟得上這個時代。大家在一起聊天沒有代溝,也不按年齡劃分,處在同一個時代,就有很多話題。”

毛佳杰向記者介紹,泰康之家的員工按崗位區分有兩種發展路徑,一是運動康復師、文娛活動師等崗位,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和專業培養,成長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未來能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二是具備管理潛質的人員,從專員晉升到主管、經理等。“最近公司舉辦了一個座談會,邀請最近三屆的30名已參與發展計劃的校招生參加,發現他們的職業發展基本符合預期,并愿意長期從事養老行業。”

事實上,毛佳杰正是看中了養老行業這個“黃金賽道”,今年才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在他看來,隨著市場上養老機構的數量和類型越來越多,養老行業正在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面臨較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專業對口的人才。

毛佳杰說:“我認為養老行業未來對養老相關專業本科生需求會越來越大。希望各大院校和社會上能有更多愿意從事養老行業的學生加入我們行列中,實現他們的職業理想。”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