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以學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作為核心載體,聚焦雙創人才培育和孵化能力提升,區校融合多措并舉,建立了學生創業有基金、實踐有載體、培訓有導師、訓練有體系的“四有”保障機制,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著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一懂兩愛”鄉村振興創新型人才,成效明顯。

創業有基金,提供創新創業夢想的“羽翼”

學校每年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200萬元,用于創新創業項目的訓練、活動、實踐以及孵化。同時,設立科研基金,依托以院士工作室、“博士生+高職生”工作室等,讓有意愿的師生結合專業,開展技術創新實踐。出臺《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辦法》,給予創新實踐項目資金資助和創業實踐項目一次性1萬元+3千元補貼政策,積極引導在校學生開展雙創實踐項目訓練活動。

實踐有載體,打通高校和產業間的“圍墻”

為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構建了政-行-企-校“互聯互通、共融共創”協同聚力機制,形成了以創新創業學院為紐帶,區校融合科創中心和校外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載體的“三位一體 開放共享”孵化生態網。搭建創新創業校內基地、眾創田園和創業實踐街“金字塔”式孵化平臺,出臺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區校融合科創中心管理辦法》,建立入駐企業遴選孵化機制,孵化項目優先選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或學校的重點專業,將財務、品牌策劃等多種服務機構引入中心,為創業團隊提供支持。常態化開展430路演會、創業訓練營、導師巡診等品牌孵化活動。近三年,共計32個項目在中心孵化落地。

培訓有導師,組建“專創融通+專兼結合”師資隊伍

學校按照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思路,出臺了《創新創業導師管理辦法》,搭建“創業就業專家智庫云+行業企業與產業智庫云”,建立激勵政策,吸納教學名師、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等入庫指導,實施“校內創業導師+行業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制,對項目進行全程輔導、跟蹤管理,不斷推動創業項目的迭代升級。目前,已聘任校內外雙創導師75人。

訓練有體系,形成四位一體逐級提升的訓練體系

以區校融合科創中心為載體,構建了“教育-實踐-孵化”三階段的“創業教育情境化、創業指導全程化、創業實踐項目化、創業平臺基地化、創業管理制度化、創業合作社會化”六化實踐體系。形成了“項目指導—創業訓練—雙創競賽—創辦企業”四位一體逐級提升的“導、訓、賽、創”訓練體系,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2023年,立項創新實踐項目24項,其中重點項目7項,一般項目17項;依托創業俱樂部開展特色活動10場次;成立了“水培多肉植物”和“奶油南瓜”2個創客工作坊;7月啟動暑期創業訓練營,對46支團隊開展訓練達2480人天。

在“四有”保障機制的實施下,楊凌職院依托國家基地,師生累計參加雙創活動1.2萬余人次,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秦創原”科技創新成果展等系列活動300余場,培訓創新創業師資1200余人次,省內外20余所高職院校來中心交流學習2156人次,申報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校、省級課題20余項。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賽金獎3項、銀獎4項、銅獎10項,省賽獎項221項。區校融合科創中心已經成為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區校融合的重要載體和窗口。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