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英語語法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者:■文/常 寧
發布時間:2024-05-09 15:19:10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就要大力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英語語法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從當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高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傳統語法課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學生只是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語法規則,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覺得英語語法的學習就是一種枯燥無味的負擔,這會嚴重阻礙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和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好多教師就弱化了語法教學,忽視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更不用說在語法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了,然而語法作為語言學習的基礎,起著構建語言的巨大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核心素養下的語法教學同樣是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如何在高中英語語法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筆者一直以來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主要是針對高中學生英語素養不夠強、英語學習能力較弱、語言應用能力相對薄弱、文化意識不濃等問題,探究行之有效的語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努力把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于語法課教學當中。下面,筆者以名詞性從句第一課時為例來陳述如何有意識地在英語語法課堂中培養高中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情境導入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
情境導入是高效語法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積極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所以,設計情境導入時就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引導,用真實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英語表達欲望,讓他們充分參與課堂互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為后續的授課進行了鋪墊,有助于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中取得更多成功。然而在傳統的語法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多是直接開始單純的語法知識講授,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課時應多多關注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把語法導課融入具體情境之中,讓學生在真實、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語法教學中的情境導入也要來源于現實生活,語言學習中的語法規則都是為現實表達服務的,在導入一個語法項目時,應多聯系它的現實應用,盡可能地將其放在具體語境中教學。如果能使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十分感興趣,更易于他們接受和學習新的語法知識。那么如何實現有效導入呢?教師可以利用英文電影、英文歌曲、英語故事、英語圖片等來創設情境,讓語法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興趣和提高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效率。例如,在學習名詞性從句第一課時,筆者就是通過在PPT上播放歌曲《As long as you love me》來進行情境導入的,讓學生找出歌曲中的名詞性從句。歌曲中的一些句子不僅完美地呈現了本節課的語法項目——名詞性從句,而且歌曲中熱烈真摯而正確的情感道德觀,激發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知識及其文化的濃厚興趣,有助于學生對世界文化進行感知和了解。所有的語言都可以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英語學習,學生會對英語國家的傳統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產生興趣,這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在學生理解本國文化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世界意識,從而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在英語課堂中,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不斷轉換會給學生以跨語言、跨文化的思維想象空間,有助于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及不同文化的語言特征,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發現規律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讀書全靠自用功,先生不過引路人。語法課上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語法講授模式,不要直接給學生呈現語法知識,更不要直接講解語法規則,而應啟發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及思考,從而感知、認識、了解語法規則,發現語法知識的內在規律,這樣會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其更愿意去學和參與教師所設計的任務,并能自己最終得出語法規則和結論,進而體驗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在學生觀察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疑問和不解,教師就要發揮引導作用,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和指導,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而不是很快給出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對于一個新的語法知識,學生需要時間去理解和接受,需要時間去把新舊知識進行關聯和對比,進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自主思考時間,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可以防止學生養成思維上的惰性。所以,教師一定要一步步慢慢引導,讓學生從引導中得到啟發,進而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正確解答。例如,在學習名詞性從句時,先給學生展示My responsibility is helping students.Helping students is my responsibility.I really care about my responsibility.三個簡單句,同時再給學生呈現了三個名詞性從句What I do is helping students.Helping students is what I do every day.I really care about what I do every day.然后讓學生進行pair work觀察探究簡單句與名詞性從句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接著進行問題引導,my responsibility和 What I do之間的關系?my responsibility和What I do在句中的位置?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后發現名詞性從句的用法規律,并積極舉手各抒己見。可以看出每當學生依靠自己發現語法規律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從而對語法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通過觀察、探索、思考發現語法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教會了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備了一種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王薔教授提出,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所以,在語法課堂實踐過程中,通過發現語法規律的方式就是感知、探究、分析、概括的思維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小組歸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生主動觀察、分析、思考,進而發現語法規律之后,教師一定要趁熱打鐵,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與本節語法知識相關的例句,鞏固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歸納,培養學生自主歸納語法規則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擺脫傳統語法教學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傳統教學模式,而要采納group work讓學生自主歸納語法規律,放手讓學生自主歸納,要相信學生的潛力,相信放手可以創造奇跡。這時教師一定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好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的工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group work可以降低學生歸納時遇到的困難,學生通過分工與合作、溝通與交流、集思廣益全面歸納語法規律。小組成員在共同完成歸納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增強了,就能為其他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例如,在完成學習名詞性從句的觀察、分析、思考及發現規律之后,鼓勵學生進行group work,對名詞性從句進行歸納,并且繪制名詞性從句思維導圖,漂亮且形式各異的思維導圖是學生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達成的對名詞性從句比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最后師生共同補充完善得出名詞性從句的語法規律,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事實證明,group work潛力是無限的,效果是很好的,小組歸納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鞏固練習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核心素養下的語法課不再是單純學習語法規則,而是要引導學生將所學語法知識學以致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如情境導入、發現規律、小組歸納等來學習語法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將所學語法知識應用于現實,關注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必須明白,學習語法知識是一種提高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語法教學的最終目的。語法教學不應只停留在讓學生發現和歸納語言形式、語法規則層面,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恰當使用語法知識。只有學生會用語法知識,才能幫助他們建構語言,最終達成語言輸出的根本目的,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有了前面發現規律、總結規律等自主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學生早已躍躍欲試,急切地想看看自己有沒有真正掌握本節課的語法知識。此時教師應及時滿足學生需求,給他們布置適當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開展一些語法練習活動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趁熱打鐵,學以致用,這樣學生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又再次讓課堂“動”了起來,實現了通過鞏固練習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鼓勵和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語法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法知識,且在學習過程中把語法知識與文化情境、邏輯思維、語言應用結合起來,從用的角度出發,加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法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米脂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