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凸顯,已不能滿足學生需求,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少教多學理念的興起及運用成為破解困局的關鍵?;诖?,筆者通過對少教多學理念的解讀,深入剖析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效。

一、設置先導學案,促進自主預習

在少教多學理念的影響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更應注重預習環節。而導學案是提升預習效果的重要保障。導學案,簡單理解就是預習指導方案。

導學案的優勢極其顯著,具體體現在:其一,調整課堂格局,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學習主體;其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權;其三,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使他們對文本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扭轉被動的、消極的學習局面。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第一,始終遵循循序漸進,以生為本的設計原則;第二,優化學生的自學量,不可胡亂增加學生學習負擔。例如,《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期間完成的,教學時的重點是:理解文章層次及內容;品味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者的語言特色;感受作者獨特的行文思路,剖析文章的情感內涵。因此,教師給學生設計的導學案是:(1)自行閱讀文本,梳理文章脈絡,概括濟南冬天的核心特征;(2)結合具體的詞句分析作者運用的景物描寫方式,并概括作者的語言特點;(3)結合實例分析文章蘊藏的情感。通過這樣一份設計完整的導學案,不僅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的自主預習,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

在為初中學生設計導學案時,教師一定要突出學生為本,循序漸進的設計原則,同時要注意結合課文教學重難點設計相應的預習任務。在完成導學案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了解也會隨之加深,最終實現少教多學的目的。

二、注重啟發引導,促進學生思考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少教多學理念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成為課堂中的活躍分子,從而推動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避免灌輸式教學策略的使用,而是要以啟發引導為主,推動學生思考,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索,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度認知和理解。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幾個高質量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及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針對性訓練,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自行閱讀10分鐘,同時在原文中標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接下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同時給學生設計幾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并在回顧課文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具體而言就是:(1)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什么順序描寫紫藤蘿花的?(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紫藤蘿花盛開的樣子的?(3)作者采取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描寫紫藤蘿花的花形及香味的?(4)作者真的只是在寫紫藤蘿花嗎?還有沒有其他深刻的寓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及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確保少教多學理念得到貫徹,教師應在課堂中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以啟發引導為主,使學生主動探索文本。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成效。

三、營造自由氛圍,落實教學相長

少教多學理念要求教師圍繞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彰顯學生自主性這一前提展開教學。所謂少教,主要指的是教師合理規劃教學內容,精講課堂重難點,為學生預留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間;而多學并不意味著布置更多的學習任務或者加大作業量,而是避免學生盲目學,使學生有計劃地、有目的地進行語文學習。不論少教還是多學,教師都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邁出舒適圈,主動向未知領域探索、求知,讓學生沉浸在自由的學習氛圍,切實踐行教學相長。

例如,《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屬于敘事性散文,作者通過第三視角為讀者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葉圣陶,表現了葉圣陶的寬厚、自律、謹言慎行的人格特質。其中每一字、每一句都飽含著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敬仰及追思之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應對本文以小見大,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進行重點引導,引領學生充分感受人物身上具備的優秀道德品質及思想深度,并在恰當的時機為學生構建互動平臺,同時注重滲透賞識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從而營造自由的、輕松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類問題:本文重點表現了葉圣陶先生的哪些品質?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互動興趣,他們會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學習互動,并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事例積極發言。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學語言上要盡可能溫和。同時,對學生的思路進行點撥,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鼓勵學生從課文中找尋正確答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少教多學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自由的、輕松的學習氛圍。為此,教師需要把握兩點:其一是實施賞識教育,讓學生擁有學習自信;其二是構建互動平臺,在互動中點撥學生學習思路。

四、采取趣味教學,實現少教多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少教多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前提條件。對此,教師應在教學策略上多多努力,為學生構建生動的、有趣的語文課堂。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擺脫傳統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例如,游戲活動法、情境模擬法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專注于語文課堂學習,如此便可保障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

例如,在教學《春》時,教師不妨采取情境創設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及小組互動法完成教學任務。具體而言就是:在上課開始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文本的音頻素材,同時向學生展示提前剪輯好的紀錄片或者其他與主題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春天之美;接下來,在課中的教學環節,可以采取任務驅動法、小組互動法及講授法。教師結合本文的重難點,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讀完課文,請學生認真思考朱自清都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作者又是如何形容它們的呢?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分別起到了怎樣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和小組成員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在完成這個環節后,教師結合文本重難點,在課堂進行精講,并指導學生學習。在課堂進入尾聲之前,教師可以引入其他相關的課外素材,并在課堂上組織對比閱讀,豐富學生知識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文本探索興趣。而在這個過程中,少教多學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踐行。

五、注重因材施教,提升學習效果

少教多學是一種進步的教學理念,而它的進步性主要體現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擁有更多學習空間這一層面。在實施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實際,同時思考如何少教?少教什么?如何多學?多學什么?針對初中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避免將自己的主觀思想、價值判斷滲透給他們,同時要注意減少灌輸行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還應多考慮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問題,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唐雎不辱使命》時,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相比于學生之前學過的《曹劌論戰》而言,這篇文章學習難度更大些。鑒于學生的古文基礎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而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針對學習能力較弱、古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學習重心放在生字詞層面,掃清閱讀障礙。與此同時,教師要求他們自讀課文,標出讀不懂及不理解的地方,并自行嘗試著結合教材注釋理解課文大意,概括課文的核心內容。對學習能力較強、古文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高學習要求,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可以要求他們思考如下問題:(1)文本是如何圍繞“不辱”二字在選材上取舍的;(2)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敢于為國犧牲的精神,在現代社會還有意義嗎?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既可以實現少教多學的目的,又可以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踐行少教多學理念的前提是尊重學生,視學生為一切教學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學有所獲。

六、進行角色扮演,踐行少教多學

在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總能聽到“老師,你講慢一點,我聽不懂”等話語,然而,盡管教師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最終收效甚微,學生學習質量遠不如預期。對此,在少教多學理念下,教師不妨換一個思路,讓學生自主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和分析,使學生真正地深入文本,利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完成對文本內容的認知。而角色扮演的學習活動,則能更好地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為學生創造自主感知語文知識的機會。

例如,以《我的母親》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基于角色的視角學習課文。首先,教師先帶領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解讀,使學生了解文章中主要包含哪些場景、哪些人物等,為后續的角色扮演活動奠定基礎。隨后,學生自由結組,自主對文章進行改編,使其更加適合角色扮演。在完成劇本的編寫后,學生再在組內進行角色分配,強化自身在活動中的參與性。之后,學生按照編好的劇本進行練習,從而更加熟悉每個角色,精準把握整個故事內容。在學生完成角色扮演后,教師還應為學生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展示本組的角色扮演成果,使學生在獲得滿滿成就感之余,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效果。

教師引導學生以文本內容為素材進行角色扮演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立足第一視角,對文章中的情節、情感等進行深入解讀,從而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切實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七、擁抱現代科技,活化學習過程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教師都傾向于應用微課、多媒體技術等為學生創建直觀的、靈動的學習資源,活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此外,微課等資源也具有操作便捷、內容豐富等特點,能夠助推少教多學理念的落實,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積極發揮現代教育資源優勢,適時利用微課等為學生呈現更多的、更好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獲得視聽刺激的過程中,自主將目光聚焦于新課,更加自覺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與建構,逐步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課技術,輔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活動。在課下,教師先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解讀,指出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文章中的主要內容等是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圍繞主要知識點進行多個微課的制作,確保每個微課都對應一個小的知識點,如有的微課主要介紹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而有的微課則主要介紹文章的內容。在進行微課制作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選擇地添加圖文、視頻等,以確保微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制作好微課后,教師將其發送給學生,促使學生在依次觀看微課中獲取相應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而對一些理解不到位、記憶不深刻的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加深印象。這樣,在后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便可以迅速地跟上教師的步伐,習得更多的語文知識。

現代科技有著無限魅力。在少教多學的教育背景下,教師主動地應用微課擴充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源,能夠有效活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探索語文世界,逐步增強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八、設置課后練習,實現自主反思

教育評價環節是學生對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的過程,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直接站在“上帝”視角,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導致學生在評價環節中的主體地位被弱化。所以,為了有效踐行少教多學理念,教師有必要對評價環節進行調整,主動圍繞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自主練習環節,以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直觀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加積極地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

例如,教學完《紀念白求恩》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課后練習,促進學生的自主反思。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對作者語言進行了分析,也對白求恩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讀,而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如下習題:(1)文章的作者是誰?(2)文章的開頭主要寫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整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等等。隨后,學生回顧自己學習的內容,完成對習題的解答。通過練習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內容,還對哪些內容存在疑惑,如學生在思索“整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一問題時存在疑惑,教師便可再次對作者的情感進行分析,從而在答疑解惑中,真正地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切實貫徹落實少教多學理念。

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為學生設計合適的習題,引導學生自主解答習題,有效強化少教多學理念,促使學生在自主反思中習得語文知識,逐步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框架體系。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應踐行少教多學理念,避免灌輸式教學,減少過多的干預,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及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多探索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靈動的、有趣的課堂,且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