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內容延伸,讓學生充分感受文本的豐富內涵,用任務群將資源整合,以拓展語文知識的外延。教師要將學習任務群內化于心,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還要整合不同學習任務群,使其相互滲透、相互補足,有效提高學習任務群的實用價值。

一、尊重個體差異,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力爭在每節課上都能創新教學方法。如創新情境教學模式,通過不斷交流和實踐,教師從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提煉出有效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入思考,內化汲取知識。特級教師韓中凌說:“教師教學的最大創造性,是為學生設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痹诮虒W《桂林山水》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用多媒體展示出青山綠水的圖片,學生運用課文的佳文美句遷移出心中美景。在詩歌的教學中,教師結合詩歌找圖片,運用多媒體進行范讀,播放與詩歌意境相符的古典曲目來伴奏朗讀,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營造的唯美意境中,從而感悟和理解詩歌。在學習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時,我們借助視頻(詩中描寫的美妙情境在多媒體教學中由無聲的詩詞變成鮮活的生活畫面),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喜好,借助單元導語、結合單元主題、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此不斷實現教學創新的任務與目標。

二、綜合利用資源,拓展教材內容

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應融合課內外資源,讓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單元教學整體把握,前后觀照,課課落實。單元導語,整體把握語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借助交流平臺感知閱讀方法,將方法運用于閱讀教學中,精讀方法,略讀實踐,利用閱讀提示、課本插圖、注釋、課后題、閱讀鏈接、資料袋等輔助資源,梳理閱讀方法。將單元習作與“快樂讀書吧”結合起來,舉行讀寫活動。整體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材內容,讓學生的知識更廣博。例如,在“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單元教學設計中,我們先開啟“生活萬花筒”,明確單元學習任務,開啟生活觀察與記錄;再進行文本探秘,學習課文《麻雀》,發現表達的秘密,挑戰“初試身手1”。學習課文《爬天都峰》,深入發掘表達的秘密,挑戰“初試身手2”。進行“課文探秘”,交流寫作技法;然后“生活分享”,閱讀習作例文,再次感受表達的秘密,選擇寫作方法,完成習作“生活萬花筒”,最后進行“生活分享”交流會。利用教材資源,打通讀寫壁壘,完成教學任務與目標,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實現創意表達。

三、開展實踐活動,發展核心素養

新課標主要以學習任務群來組織與呈現,它圍繞單元主題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指向關聯緊密的語文實踐活動,立足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當下的語文教學應基于“學習項目”體系,以生活為基礎,以實踐為主線,以任務為驅動,整合學習資源,設計系列實踐學習任務群,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學習路徑。樹立大語文觀,跳出文本,與眾學科花式碰撞,與生活緊密融合,在實踐與探究中發展語文素養。在“連續觀察”為主題的單元教學中,我們進行實踐系列跨學科教學?;凇叭蝿杖骸被顒?,開展連續觀察實踐活動“植物變形記”,制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提示”發布在家長群,家校攜手把生活打造成延伸的課堂。學生可選取家中的姜蔥蒜等,作為培植和觀察對象。連續性觀察記錄表可記錄下植物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及學生的觀察感受,學生通過真觀察、真記錄、真閱讀,衍生出真寫作。

學科之間的表達也是互通的,有了觀察記錄表和觀察日記,科學教師不時進行種子發芽及相關知識講解,美術組教師為學生的作品制作個性封面,等等。課外閱讀是統編語文教材的課程設置,教師要幫助學生打通課內外閱讀通道,以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教材的課外閱讀清單有法布爾的《昆蟲記》、比安基的《森林報》等經典著作,先后走進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神奇的“觀察世界”。這種基于觀察結合實踐,基于語文又跨越學科,基于單元又延展到生活的學習方式,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滲透學習任務群,重視個體差異,創新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綜合利用資源,拓展教材內容,進行系列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解,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