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開拓發展,匠心成就品質。在全縣上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之際,紫陽縣職業教育中心捷報連傳:王琳老師斬獲陜西省茶藝技能大賽一等獎,學生代表隊在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4項賽事中獲得5個獎項……這不僅是對學校師生深耕專業技能的肯定,更是對紫陽職教中心以匠心服務主業、不斷開拓創新的激勵與鞭策,進一步強化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曾幾何時,在紫陽縣的坊間村巷、車站碼頭,一提起職業教育,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大搖其頭;一說去縣職教中心,多數人就認為是去學修腳的;職中老師去招生,處處遭白眼;職中學生去實踐,時時被呵斥被質疑……很長一段時間,職中竟成了品質不精、不求上進的代名詞。作為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職業教育在本地遭受如此冷遇,紫陽職教人倍感壓力。面對這種局面,近年來,全體職中人痛定思痛,勠力同心,確立了“茶鄉鑄匠”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育茶鄉匠人的思路確定辦學理念,以專業適配性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以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立足本土特色服務于紫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贏得了一線生機,打破了傳統“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的思想桎梏,紫陽職教逐步邁入了新的發展賽道。

鑄匠心,黨建引領聚思想

初心是學校發展的凝聚力量。紫陽縣職教中心黨委自成立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嚴格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推動黨的領導融入學校治理各個環節,對標局黨委“二四八”黨建工作機制,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載體,強化思想引領,實施清廉教育,廓清了教職工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了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堅定了職教人的使命和擔當。黨員教師采取上門走訪、面對面交流、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各方對學校教育教學、招生就業、校企合作、長遠發展等各項工作的意見建議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聆聽心聲,直面不足,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拉近了干群距離和師生距離,營造了教職工干事創業和學生德技雙修的積極氛圍。

鑄匠魂,鍛基固本強管理

管理是學校發展的靈魂。紫陽職中始終不忘肩頭的責任與擔當,為實現建成全市一流職業學校的使命愿景,校黨委在治校理政、服務師生的過程中,在評優樹模、職稱晉升、年終考核等關鍵時刻,始終堅持依規辦事,進一步規范考試評價體系,細化學生評價標準,強調過程管理規范化,調動所有教職工參與管理,全方位巡查教育教學、課外輔導、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突發事件處理等關鍵環節,并限期整改。嚴格執行在籍學生學籍檔案管理和學分制管理,大大提升了專業建設規范化、學生評價科學化、教師培養系統化水平。聚焦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制度建設,率先修訂完善了學校《章程》《五年規劃》《績效工資考核分配實施方案》等7個核心制度,為學校規范各項管理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治理體系實現了優化升級。近年來,學校規模、發展質量快速提升,有效實現了學校管理從分散到集中、從無序到有序、從被動到主動三大轉變。

鑄匠藝,質量提升勵素能

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學校堅持提前謀劃、精心組織每年職教高考和高職單招考試相關事宜,2023年實現職教高考本科達線零的突破,120名學生參加對口單招考試,全部被省示范和國家示范院校錄取;在各類教育教學大賽中,成果豐碩,2022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手工制茶項目三等獎,2023年VR、手工制茶、茶藝三個項目獲省二等獎,四個項目獲省三等獎;教學能力大賽中1人獲得省級教學能手、2人獲得省級思政課標兵,王琳團隊是安康唯一一支被推薦參加國賽的隊伍。2024年賽事獲獎比例高于往年。學校先后與西安海棠學院、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簽訂“3+2”聯合辦學合作協議,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簽訂“3+3”聯合辦學合作協議,打通中高職一體化辦學通道;與幫扶學校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和常州劉國均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簽訂教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在資源互補、人員互動、科研互進、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面對當前教育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學校積極組織校本教研活動,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舉辦3次畢業生匯報演出,校團委被團安康市委評為“優秀團委”。

鑄匠人,深耕育才壯師資

人才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為改善教學育人環境,學校加大資金投入,2023年投資近300萬元改造維修學生公寓和教學樓設施設備,軟化操場、改造裝修茶藝室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改造學校網絡布線、建設精品云教室和網絡云平臺。根據社會需求和就業趨勢,調整和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和編撰校本專業課程,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使專業課教學更科學、更規范、更穩定,形成一批綜合化、證書化、崗位化的課程體系。精心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較為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和“師徒結對”幫扶計劃,建立優秀教師評選、重點崗位競聘和突出業績獎勵激勵機制,多渠道推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提振教師敬業精神和工作內驅力。學校現有雙師型教師21人,省市縣級教學能手8人,國家一級評茶技師1人,國家一級茶藝技師2人。

鑄匠行,知行合一踐服務

服務是學校發展的最終目的。在學校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服務紫陽經濟社會發展的足跡遍布茶鄉大地。從茶葉加工到美容美發,從中醫養生到旅游管理,職教中心兼顧就業和升學,一方面加強專業技能培養,讓學生畢業后順利實現較優質就業;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職校生的“對口升學”工作,升學率達到了90%以上。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學校與人社局合作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辦有修腳足浴、職業茶農、互聯網營銷、電子商務、SYB創業等多個職業技能短期培訓班,一大批中職學生和貧困群眾通過學習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直接走上就業崗位,以促進就業創業、實現貧困家庭穩定脫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選派3名教師駐村幫扶,開展支部聯建、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慰問困難群眾、關愛留守兒童等工作,為全縣鄉村振興貢獻技術力量。為提高服務質量,學校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立足縣域富硒茶葉產業發展需要,課程對接崗位需求,與縣內知名茶企合作,形成符合縣域茶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庫,茶產業社會技能大賽和入職的敲門磚。此外,學校精選校企合作項目,與遠元集團、強祥駕校等社會企業合作,聘請優質專業課教師,開發專業教程,形成穩定就業鏈。學校正逐步拓寬學生成才成長通道,相繼組織學生參與紫陽縣“春之茶”開園節活動、漢王鎮千人宴、煥古鎮蒸盆子大賽、《貢茶傳奇》拍攝、冬泳比賽等各類志愿活動,更好地打造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合格工匠。

壁立千仞匠心鑄基,銳意創新造就卓越。工匠精神的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紫陽職教深知其中奧義,正日益成為促進紫陽縣青年就業、民生改善、民心相通的有益橋梁,以開放、包容、進取、活力的形象向全縣乃至全市全省展開懷抱。人們有理由相信,職教人始終秉持匠心精神,不斷開拓進取、踔厲奮發,紫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闊步前行。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