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多措并舉擦亮勞動教育品牌
發布時間:2024-04-30 09:39:5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眉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構建“五育融合、實踐育人”的教育體系。在縣教體局指導下,由縣教育研究中心牽頭,按照“統籌規劃、科學設計、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結合,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符合本縣特色和學校特點的勞動教育新模式。
縣教體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由局分管領導為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學生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實施基于縣域特色的中小學生、幼兒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各部門以教育部關于勞動教育工作開展的指導意見及省市相關文件為指導,深入領會各級教育部門的勞動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下發《眉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指導各校按照以下原則制定方案,開展活動。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把握育人導向。二是遵循教育規律,合理安排活動。三是體現時代特征,培養創新能力。四是強化部門協調,強化綜合實施。五是堅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開展活動,避免“一刀切”。
靈活方式,全面宣傳,營造勞動教育“好氛圍”
一是對勞動教育工作的目的、意義、形式廣泛宣傳。利用眉縣教育、眉縣教研等公眾號,全面進行宣傳?;鶎訉W校對自己開展活動情況的組織、成效等進行宣傳。鼓勵“研學旅勞”活動參與者(師生)記錄自己的活動經歷,以撰寫日志、心得體會等形式,并在社交媒體分享,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對各校組織的特色活動進行重點推介宣傳,及時梳理歸納經驗材料,上報給上級媒體進行宣傳。
二是綜合使用多種宣傳形式,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指導各校利用自己的公眾號、微官網及教師的朋友圈等進行文字宣傳;使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平臺進行視頻宣傳;在各級管理部門網站上進行的綜合性宣傳;邀請上級媒體進行的深度報道宣傳。
三是會議宣傳,增加受眾,擴大影響力。制作發放“研學旅勞”產品手冊和宣傳冊,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利用學校召開家長會,企業召開推介會時間,綜合使用各種形式,向社會和家長廣泛宣傳“研學旅勞”的重要意義,向學生宣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大作用,為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1.嚴格規范組織管理
縣局牽頭制定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工作規程,加強中小學生勞動安全教育,科學評估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建立勞動實踐場地安全應急機制,強化安全措施,落實安全責任。學校可采取自行開展或委托開展的形式組織校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實施前報縣局備案,切實做好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學校自行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要與家長簽訂協議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權利;學校委托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要選擇與有資質、信譽好的企業或機構合作,簽訂協議書,明確委托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校外勞動實踐安全責任。
2.科學建構課程體系
一是開齊國家規定的勞動課程。結合學段特點,在中小學校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確保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系統加強勞動教育。
二是推動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融合。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在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強勞動價值觀培育;在科學、綜合實踐、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加強勞動操作、勞動技能、實驗技能的培養。探索整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學科的跨學科勞動教育學習活動。
三是積極拓展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指導各校結合區域資源、師資力量、學生需求、學校特色等因素,不斷拓展勞動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積極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勞動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建立勞動意識,在勞動中收獲成長。四是開發開設勞動教育校本課程。要求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充分結合校本資源,開發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勞動實踐類課程。高中普遍開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有效組織學生參加學工、學農、學軍實踐。職中發揮職業體驗中心資源優勢,在形成校本特色課程的基礎上,積極為其他普通類學校提供職業技能類實踐服務。
3.全面統籌協調推進
一是形成家校聯合運行機制。開展每月一主題的“家庭會議”“德育作業”或“親子實踐”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密切聯系家長,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二是推動“研學旅勞”融合實施。積極落實縣政府《關于眉縣大中小學生“研學旅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將全縣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與研學活動緊密結合,積極開展“勞動+科技文化”“勞動+歷史文化”“勞動+傳統文化”等專題的“研學旅勞”活動,全方位、系統化地對學生開展“五育”。
三是積極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教育工作計劃,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眉縣職教中心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省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扶眉戰役紀念館、張載祠等,根據就近原則,開展特色活動、勞動實踐,通過勞動教育提升學生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與學校附近的社區、養老院聯系,結合“學雷鋒日”“愛國衛生日”等,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開展適合中小學生的公益勞動和社區志愿者服務,讓學生掌握一定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意義,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4.健全完善評價體系
一是探索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以提升學生勞動課程核心素養為導向,指導學校把學生勞動教育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評價內容要關注勞動強度、勞動效率、勞動時長等實踐要素,關注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的參與度、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學生表現出來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勞動評價方法以表現性評價為主,要將學生勞動的具體情況和相關事實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并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二是加強勞動實踐教育督導評估??h局將勞動實踐教育納入督導體系,將學校勞動實踐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適時組織開展對各校落實勞動教育情況的專項督導。
積極開展勞動教育研究,指導各校結合本校特色形成勞動教育模式,并開展相應的課題研究,成果推廣,如職教中心的“1359”模式、齊鎮中學“1351”模式、實驗小學“1541”模式、第五小學“五度”、示范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模式等。各校因地制宜,不斷加強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研究,以課題研究為引領,探索推進勞動教育課的有效模式,研究和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理念先行,保障有力。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各校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和先進的理念是勞動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二是活動多樣,重視過程。開足開齊勞動課程,注重學科勞動教育的滲透,注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注重校內外的勞動教育相結合。積極開拓校外勞動實踐方式,多形式推進勞動教育,勞動文化加入校園文化中,讓其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在三個課堂均有體現,也摸索總結出了自己的勞動教育模式。三是成效明顯,社會滿意度高。成果豐碩。通過多樣化開展勞動教育,學生的各方面品質得到增強,學生喜愛、家長認可,學校的品牌效應就凸顯。
近三年,全縣6所學校創建為勞動教育特色學校,1所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創建為省市級基地,8所學校實踐基地創建為縣級基地,全縣開展勞動教育課題研究12項,參與研究省市級課題研究2項,各學校累計開展1100人以上勞動教育實踐活動256場次,受眾85000人次,各類媒體報道113次,召開現場推進會3次,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促進全縣學生德智體美勞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