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不僅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載體,更是學生了解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文明思想理念、傳承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訪談,初步了解了大連保稅區第一高級中學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大連保稅區第一高級中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面對新課改思路陳舊,創新文言文群文教學的主動意識不強,過分關注文言文群文工具性的基礎知識,忽略了背后人文層面的單元主題及各篇之間的聯系。學生面對龐雜的文言文群文知識體系,學習壓力大,缺少系統性的學習方法,課堂參與度越發低下,難以提起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在一線教學中,筆者堅持“立足學情,提升素養”“深度學習,重在合作”“合理建構,適當延伸”等原則,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勸學》《師說》群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古人談讀書》項目學習計劃,并提出“古今學習之義”項目主問題,構建項目框架。在課堂上讓學生組成共同體,通力協作完成項目,結合課后查找《學記》《論語》中的資料,形成最終的項目成果——《古今讀書觀之我見》,再進行團隊讀書匯報及形式多樣的成果展示,最后小組互評加教師點撥總結,完成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任務。例如,在“大秦覆滅真相”——《阿房宮賦》《過秦論》《六國論》,“拯救幸福之女性意識覺醒”——《氓》《孔雀東南飛》等群文教學中,筆者總結了項目“五步教學法”。

一、有的放矢——教師選擇有價值的項目

項目“五步教學法”的第一步是確定項目,要求教師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有的放矢,制定最符合學情、最貼合、有可發揮空間與創新性的項目。因此,教師要在項目主題上下功夫,立足學情,引導學生將知識與言語實踐活動相關聯,開發學生的語用、思維、審美和文化意識,激發學生的實踐動力,讓學生在文言文群文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知識發揮出來,轉化為學習能力。

例如,選擇性必修上《勸學》《師說》這兩個篇目,教師確定“古今學習之義”這一項目主題后,可以按照教材文本展開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豐富自己對古人學習之道的見解;還可以圍繞學法開展實踐調研,采訪同學的學習方法,探究古今學習之道的區別與聯系;也可以在課內文章基礎上補充相同類型的文言文作對比輔助學習,了解不同時期古人的學習方法與習慣。

又如,《赤壁賦》《登泰山記》這兩篇都是古代寫景散文,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征為學生擴充王勃的《滕王閣序》和徐霞客的《游天臺山日記》等課程資源,讓學生用更寬闊的視角體會這類文言文的妙處。

二、提綱挈領——學生制定完成項目的方案

“五步教學法”實施的第二步是制訂項目實施方案,這一環節的主角是學生。學生接到教師提供的項目后要迅速組隊,并抓住關鍵詞,尋找創新點,提綱挈領,確定本組項目的主題與大方向。

學習小組要分解項目問題,明確學習任務,制訂項目計劃。通過制訂項目計劃,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就有了大致的梳理,在頭腦中就能形成一個邏輯框架,進而分工協作逐步展開項目,也就是攻克學習重難點,習得本節課的文言文知識。這種學習方式相對于教師在課上拋出問題,學生跟隨教師逐步前進的傳統教學法更加具有宏觀性和前瞻性。

例如,在講授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時,教師可以圍繞諸子百家思想,確定“百家爭鳴,文化共濟——探究先秦諸子思想”的項目。教學設計階段,教師應盡可能多地預判學生會出現的想法和問題,對《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愛》可以按照儒、道、墨三家分類,提前整理出核心思想,找出相似之處與各自的獨特要點;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適當加以輔助,幫助學生找到群文的連接點,并在恰當的時候補充背景材料,在學生易混淆出錯的地方稍加提醒。

三、群力群策——合作開展項目研究

合作開展項目研究是項目式學習的中心環節,學生可以根據項目主題及上一環節中制訂的項目計劃表分解項目板塊,參照項目方案按順序合作完成。如編寫古代敘事故事集,整理古文家族檔案,制作某位作者作品賞析等,通過精讀原文,泛讀參考資料,各取所長。此外,小組內要信息共享,成員之間質疑或贊同、補充或精減、探求或碰撞,從實踐中體驗學習,從交流中收獲知識,在合作中延展思維。

例如,在“傳承踐行孝老敬親文化”這一項目實施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對于《陳情表》《項脊軒志》的學習,把握好放手的度,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適時開展中期督導,在學生搜集文言文課外資料前詢問學生篩選古代孝文化的原則,提醒學生注意孝文化也有愚孝和新二十四孝之分,引導學生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幫助學生正確地選擇學習資料;在課堂上觀察各個小組的探討研究情況,把控好課堂秩序,結合學情適當調動內向的學生,鼓勵其大膽發言;在學生總結項目成果時,體察學生的用心,發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培養學生聯系現實的能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春種秋收——項目式學習成果匯報及驗收

在項目實施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選一些學生代表圍繞項目主題匯報成果。各小組在前期付出的所有努力在這一刻得以展示,學生圍繞項目主題,將飽含著心血與智慧的成果在班級內展示推廣。

在此環節,教師首先要做一個虔誠的傾聽者,給予學生尊重。其次要做一個信息的收集者,見證學生的進步或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后要做一個檢驗者,全面了解各組的項目成果,為后續點評提供依據。對于存在不足的團隊,教師可以將此次成果匯報變成隨堂測驗,在每個小組匯報后進行提問,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驗收階段也會出現課堂預想之外的生成性教育,在“《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探究古人對生命的態度”這一項目學習中,學生在查閱不同朝代、不同宗教的資料的過程中,對于古人的生死觀、人生際遇選擇等問題產生了很多想法和疑問,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豐厚的文言知識、古代文化常識、跨學科見識、多媒體技術及現代文化、網絡文化等。

五、教學相長——師生不同視角多元評價

對于各個學習小組匯報的項目成果,教師與學生要開展系統的評價,這是本次項目活動的結束,也是下一次項目活動的開始。多元評價不僅是一個完結儀式,更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活動的反省和對他人經驗的吸收,教師可以趁此機會從學生的視角觀察評判,發現更立體、更多面的學生,實現教學相長;還可以利用配套練習題檢測學生對知識內容掌握的情況,在最終總結評價時“畫龍點睛”。有條件的班級可以建立學生日常檔案,以此作為期末或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

總之,項目式學習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的基礎上實施的,帶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特點。學生在使用探究方法處理與主題相關的、豐富而真實的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突破難點,提升能力,從而實現深度學習。這意味著學生可以整合和加深淺層的、基礎性的知識,將零散的概念深度加工使其成為具有內在關聯的“大概念”知識群,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認知和思維發展。同時,這種以“項目”主線牽引高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方式,不僅打開了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格局,還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動力。

作者單位  遼寧大連保稅區第一高級中學   遼寧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實踐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