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巴山腹地安康市西南端的漢濱區雙龍鎮,遠離城市的喧囂,清幽蒼翠,茶香縈繞,清澈的馬家河水緩緩流淌,讓這里充滿了靈動與活力。

20240426111007535-85-fc46f.jpg_scale.jpg

一踏進雙龍小學校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飽含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兒童水墨畫作品——從茶園采茶到鄉村集市,從房前屋后到校園課堂,孩子們的畫作經過精心裝裱被掛在墻上,陳列在校園的角角落落。

“老師,你畫的石頭形狀為什么千奇百怪?”

“我畫的是我心中的石頭。我們所畫的雖是生活中的場景,但也是情感的一種表達。同學們,請你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畫出對家鄉的情感......”水墨畫社團的課堂上,汪子文正以雙龍鎮特色建筑——石板房作為引入,邊講解邊示范,帶領同學們感受水墨畫的獨特魅力。

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拿起畫筆、蘸上墨汁、在宣紙上盡情揮灑,不一會兒,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作品便呈現在大家面前。

觀摩學習中,我注意到一個女孩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便問她:“你叫什么名字,喜歡畫畫嗎?”她抬頭,笑容燦爛:“我叫怡怡(化名),畫畫太好玩了,一拿起筆,我就很開心?!?/p>

據了解,怡怡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平時少有人跟她交流,學畫之前,她見人就低頭,語言表達能力弱。汪子文把她接到繪畫班后,不但悉心指導她繪畫,平時也盡量多跟她溝通,還帶著她走出鄉鎮參加展覽。慢慢地,怡怡不僅繪畫水平提升,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

“藝術能改變孩子。”汪子文告訴我們,“水墨畫社團開辦之初,班上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所以有的孩子性格很內向,有的很自卑……參加社團一段時間后,他們不但繪畫水平提高了,人也變得自信了。”大學學習美術專業的汪子文畢業后來到雙龍鎮,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鎮上留守兒童對美術與知識的那種渴望,于是,他開始在雙龍小學義務教授水墨畫。

據介紹,雙龍鎮目前在校留守兒童近400名,約占全體學生總數的39.5%。這些學生由于缺乏父母關愛,普遍表現出不自信、膽怯等性格特點,基于此,學校2016年開始嘗試用美育教育讓孩子們敞開心扉?!拔覀儓詻Q不能照搬模仿城市學校美育發展模式?!彪p龍中心校校長侯啟康說,農村孩子擁有豐富的美育資源,與城市相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是美育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找出適合當地孩子身心發展的美育項目,讓他們發現家鄉景色美,認識家鄉山水美,有助于培養孩子愛家鄉、愛生活、愛學習、愛父母的的優良習慣。“實踐證明,我們幾年來的堅持,走出了一條具有雙龍特色的鄉村美育之路。”

目前,水墨畫已成為雙龍鎮的一張特色名片,此項工作已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全覆蓋,學生群體也由留守兒童擴充至全鎮所有學生。學校利用周末、寒暑假帶領學生走進村落,把美育課堂“建”在山間水畔、農家小院,讓孩子們品味鄉土文化、體驗非遺傳承、探尋紅色根脈?!昂⒆觽兺ㄟ^水墨畫的學習與創作,不僅審美能力提升了,同時,對傳統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培養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焙顔⒖嫡f。

水墨畫的推廣還促進了城鄉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城市的藝術家們紛紛走進雙龍,這種交流不僅讓鄉村的孩子們接觸到更多的藝術資源,也讓城市的人們感受到鄉村的質樸與純真?!耙环矫?,我們‘請進來’知名少兒美術教育專家、畫家、教師進行交流、指導;另一方面,我們帶領著學生‘走出去’,舉辦展覽、出版畫冊。”雙龍小學校長葉娜介紹道,這種交流不僅豐富了鄉村孩子的文化生活,也讓城市更加了解鄉村的文化需求和潛力。“經過多年的努力,雙龍鎮兒童水墨畫社團作品分別在區、省、國家相應展館進行展覽,40余幅作品被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收藏?!?葉娜說,下一步,學校將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分年齡、分階段將水墨畫與學科課程相結合,努力打造具有雙龍特色的地方課程,推動全鎮美育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雙龍小學是雙龍鎮學校美育追求更高質量的一處剪影。近年來,雙龍鎮中心校在上級部門及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少兒水墨畫創作為引領,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學校美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全鎮7所學校,現有美術教師7人、音樂教師4人,建有安康雙龍鄉村少兒美育基地1個,漢濱區雙龍鎮美育研學教育基地1個,安康學院美術寫生基地1個,市、區級生態觀光茶園研學游實踐教育基地各1個,漢濱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2個,雙龍的美育工作正式步入發展快車道。

水墨畫與鄉村美育的結合像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它讓鄉村變得更加美麗、文化更加繁榮,也給孩子們澆筑了藝術的理想、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讓我們共同期待在水墨畫的滋潤下,美育之花在鄉村校園綻放,為鄉村振興增添絢麗的色彩。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