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渭濱區秦機子校:精細化管理 內涵式發展
作者:李永琴
發布時間:2024-04-25 16:38:2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寶雞市渭濱區秦機子校創辦于1966年,為九年制學校,共18個班,學校雖小,教學成績連年領先,贏得社會廣泛贊譽。2024年,學校將迎來重組合并,回首過往,對學校與事業的熱愛,使我感慨萬分,將學校的一些做法總結之,以交流互鑒。
鑄就文化精神
1965年,響應支援大西北、布局三線建設的號召,上海機床廠的一個車間958名工人及管理、技術人員,攜全部機器設備分批遷往內陸寶雞,創建“秦川機床廠”,奠定了國內精密機床制造行業的龍頭地位。這些西遷的上海人拖家帶口、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車,在“抓革命、促生產”的時代背景下,工人階級豪情壯志,1966年,秦川機床子弟學校應運而生。由于師資短缺,學校從工人中選拔教師,廠內生產競賽與學校教學比武相輔相成,共同培育出校園獨特的人文情懷和環境氛圍。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秦川機床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歷經多次改革,公司在困境中堅持前行,學校卻在逆境中崛起,優化師資隊伍,改革工資制度,強化質量意識,一批批學子孕育夢想,充實理想,邁向更廣闊的天地。學校的園丁們默默奉獻,辛勤耕耘,鑄就了敬業奉獻、責任擔當、崇尚榮譽、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
2008年,學校移交渭濱區政府,恰逢新課改在全國推行,秦機子校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學校以“每天把細小的事情做精彩,每天把簡單的事情做極致”為校訓,實施精細化管理,走內涵發展道路。經過數年努力,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優質學校。
重視人文關懷
秦機子校人始終強調人文關懷,致力于提升學校品位。學校班子成員秉持“想干事總會有辦法,不想干事總會有理由”的信條,10位管理成員全身心投入學校發展,勇挑重擔,引領教師高效協作,團結奮進。同時堅守“教師第一”的原則,關注教師身心健康,表彰優秀,激發進取精神,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在崗位上感受到幸福與成就。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促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實施“送出去、請進來”策略,派遣教師交流學習,引進先進理念和方法。同時,開展青藍工程、骨干教師培訓等活動,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培養青年教師,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寶雞市校園足球后備人才示范學校、寶雞市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寶雞市平安校園、渭濱區文明校園等稱號,先后涌現出省級教學能手2人,市級教學能手、骨干教師7人,區級教學能手、骨干教師26人,“渭濱名校長”1名,“渭濱名師”5名。
精細化管控質量
學校將“每天把細小的事情做精彩,每天把簡單的事情做極致”作為校訓,注重細節,追求卓越。不斷優化教育教學過程,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教育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施精細化管理,我們遵循三個原則:
原則一:把事做真。真實是教育的核心。每一位教職工都能從觀念和行動上堅守教育的本真,深入洞察教育現場的實際問題,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和實施教育教學及各項工作。具體舉措包括推動深度學習,重視五育并舉,推進“雙減”作業革命,設立九年級復課自主學習室等。
原則二:把事做實。務實是發展的基石。我們致力于將發展藍圖具體化,學校章程可視化,確保教師能夠立足常規,夯實教學基礎,深耕課堂。通過完善學校常規管理制度,制定作業批改標準,優化績效發放辦法,加強教研活動,并特別關注九年級復課,確保每項工作落到實處。
原則三:把事做細。細節決定成敗。學校視質量為生命線,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在九年級教育教學中,我們尤為注重細節,認真組織中考分析會、質量分析會、經驗交流會、學生座談會和家長會。此外,學校還注重開學初的工作安排,領導干部包抓年級組,以及強調細微之處見精神的工作理念,確保每項工作都做到有備而戰,穩打穩進,最終取得成功。
回顧往昔,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激情澎湃,不論秦機子校的未來如何,我們將繼續秉持精細化管理理念,走內涵發展之路。我們堅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寶雞教育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