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高職院校要全面推進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厚植學生的鄉土情懷,增強鄉村振興人才的有效供給。具體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專業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扎實推進與動態監控協調并進等措施,推動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  電子商務  課程思政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電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編號:SGH20Q302);2022年陜西省教育廳課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陜西職業教育無邊界學習創新路徑研究”(編號:22JK0074);陜西高校學生工作研究課題“基于ChatGPT技術的陜西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編號:2023XKT68);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雙高’背景下電商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編號:21WJYZ09)。


2021年2月,《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意見》發布,強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提出“堅持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等一系列人才工作原則。高職院校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在建設鄉村人才隊伍方面應充分發揮優勢,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課程思政建設將體現社會發展的價值理性需要的思政教育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工具理性需要的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是培養青年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

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要義

1.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內涵要義

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職院校必須立足于職業教育根本,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出發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課程思政并不是專業課和思想政治課的簡單結合,而是一種課程教育體系,是顯性的專業課程教育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滲透,課程思政深化了專業課程的思想厚度,拓寬了專業課程的內容寬度,促使高職教育的價值回歸,是解決高職院校知識化和技能化的專業教學模式下“重成才、輕成人”弊端的必要舉措。強化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的思政功能,用課程思政統領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

2.鄉村振興賦予課程思政全新時代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培養鄉村振興人才提出新的時代課題。《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等5類人才”,這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因此,鄉村振興為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建設打開了全新視角。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迅速發展,農村電商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新載體,電子商務與農村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進程加快,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不斷加大。鄉村振興為電子商務專業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賦予電子商務課程思政豐富的時代內涵。

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機遇與挑戰

1.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機遇

(1)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成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契機

近年來,直播帶貨等全新模式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以陜西為例,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國家項目的穩步推進,農村電商已成為激活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武功模式”“山陽模式”等已成為全國縣域電商的范本。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倒逼農業生產方式轉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因此,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正處于一個非常好的發展階段。高職院校要牢牢抓住這一契機,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用活農業農村的鮮活案例,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從而進一步實現電子商務專業的價值引領作用。

(2)鄉村振興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實證材料

電子商務賦能鄉村振興,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案例和素材。一是面向農村勞動力,從國家層面到鎮、村部門,各級政府紛紛開展各項農村電商培訓,并提供創業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這些培訓和政策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打開了認識并了解國家政策的窗口,不斷豐富著課程思政建設的素材。二是隨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更加合理,農村返鄉創業人口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返鄉勞動力已經通過自主創業取得一定成就,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人物。這些“草根”創業者所具備的踏實勤懇、創新奮進、擔當拼搏等優秀品質,正是青年大學生所需的重要精神食糧,對培養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大有裨益。

(3)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使得地方高職院校越來越多投身于農業農村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地方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很多高職院校鼓勵電子商務專業教師走出學校,積極參與區域電子商務多層次人才培訓,成為區域鄉村振興推進的重要智力支撐,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也得到較大提高,形成雙向良性協同發展。一些高職院校從服務區域經濟的目標出發,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對口幫扶等具體措施,在促進農產品銷售、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師資隊伍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為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奠定良好基礎,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區域農業發展和農產品體系構建,為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落地實施搭建了重要平臺。

2.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挑戰

(1)社會認知偏差的挑戰

目前高職院校的在校生絕大多數是“00后”,而且大學女生占比高于男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本就很少體驗過農村生活的年輕學子很難接受大學畢業后選擇去農村就業,認為去大城市才能更好實現自我價值。尤其是出生于農村的學生,從小在父輩“努力讀書才能跳出農門”觀念中長大,畢業后回到農村的意愿普遍較低。因此,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和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存在現實沖突,如何引導學生對農業的重要地位形成正確認識,深刻理解鄉村振興的內涵,厘清自我職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明確青年大學生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

(2)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挑戰

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是前提基礎,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是核心靈魂,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是重要保障,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必要組成,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是落腳點。當前,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實施還面臨著以下共性問題,將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混為一談”,課程思政和專業課教學“兩張皮”現象突出,課程思政元素生硬呆板,專業教師育德能力較弱等。同時,有些高職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建設還面臨經費投入不足、實訓條件不完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產品電商物流活動、農產品線上推廣等實訓活動的順利開展,導致學生無法感受真實市場環境,不利于凸顯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

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

1.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引領教學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把課程思政建設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利用課程思政建設全面引領專業教學改革。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要圍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優化、教學理念深刻轉變、教學內容全面升級、教學方法持續改進、教師德育能力大幅提升等方面開展綜合改革,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終極目標。

在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要以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培養青年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的信念,為鄉村振興輸送德技并修的高素質人才。圍繞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等方面充實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作用,通過“教學進農村”“課堂在田地”等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農產品電商直播、農產品短視頻宣傳推介等專業實踐,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提高學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彌補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短板。通過等措施推動教師育德能力的大幅提升,多措并舉,全面提高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2.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構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體系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類專業課程,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要將課程建設的核心理念從專業教學轉變為專業教育,要跳出傳統“重專業技能培養、輕思想道德教育”的誤區,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構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體系。

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程要重視經世濟民等觀點的融入,為學生打開電子商務服務鄉村振興的全新視角,從電子商務專業群角度出發,打通專業群內相關課程的通識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經濟類專業綜合素養,為服務鄉村振興打好知識基礎;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要基于課程知識點,做好課程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例如《短視頻與直播運營》,在學習“短視頻的特點”時,融入“尊重原創、杜絕抄襲”,觸發學生感悟與反思,將“敬業、誠信”等思政元素,融入“村播”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和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彰顯每門課程的特色,打造電子商務課程思政“金課”;電子商務專業拓展課,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農村電商創新創業思維并提升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成為既能就業又能創業的鄉村振興人才。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用活思政元素,全面提升學生利用電子商務技能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和技能。

3.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就是要挖掘專業課程中有助于學生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課程思政主體作用。

鄉村振興視角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要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專業課中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教育,增強學生的“三農”服務意識,讓學生能夠利用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農村實現自我價值。教師是課程思政實施的主體,具有深厚思政底蘊和政治情懷的老師是課程思政順利推進的保證,因此需通過一系列措施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組建由思政課教師、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電商企業負責人、農村電商創業者等共同組成的課程思政建設團隊,充分發揮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多元化實施主體的能動性,將課程思政融入濃厚的農村電商創業氛圍;二是選取農村電商、網絡營銷、短視頻與直播運營等課程,加快推進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發揮示范課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三是組織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參與農產品電商銷售、農產品物流體系、農產品互聯網品牌打造建設等活動,通過親身實踐厚植鄉村振興視角下的立德樹人情懷。

4.專業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高等學校注重圍繞創新創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斗精神,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深刻道理。勞動教育為課程思政注入新的內涵,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要更加緊密電子商務課程與勞動教育的內在關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勞動教育,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并擁有高水平職業素養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樹立“三愛三會”的育人理念,即愛農業、愛農民、愛農村,會農產品電商運營、會農產品品牌打造、會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構建,將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學生在鄉村振興的勞動實踐中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專業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優化鄉村振興電商專業人才的有效供給。將服務農村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對鄉村經濟、鄉村文化、鄉村產業的了解和認同,進一步增強學生利用電商技能對農民和農村的賦能,促進特色農產品進城,優化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打造農產品互聯網品牌,助力農村傳統工藝通過電子商務的市場變現,繁榮鄉村文化發展。推動“強國興農”理念根植于學生內心,摒棄傳統職業偏見,滿腔熱情投身于鄉村振興建設。引導學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節約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農民收入,全面引領農村電商的綠色發展。

5.扎實推進與動態監控協調并進,建立課程思政實施的長效評價機制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要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為科學合理評估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全面的長效評價機制。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思政課專業教師、用人單位等評價主體全程參與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評價,形成全員育人格局,建立課程思政實施的長效評價機制,作為課程思政體系動態調整的保障和依據。

一是針對學生的評價,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評學體系,總體原則是“虛實結合”。“虛”指的是面向學生建立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內的考核體系,由思政課老師考查“德育元素”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正面導向作用,評價課程思政知行合一的有效性,由專業課老師考查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規劃,引發電子商務專業認同感,厚植學生鄉土情懷。“實”主要由專業課教師、用人單位等評價學生運用電商專業技能解決農村電商運營、發揚傳承鄉村文化的能力。二是面向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師的評價,不斷完善評教體系,將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作為重要的監測指標。將師德師風、專業能力、社會服務能力作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考核的一級指標,細化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能力、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參與當地高素質農民培訓等作為二級指標,構建面向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等級評審、績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據,調動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建立面向師生的電子商務課程思政評價雙螺旋機制,提高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實施的質量監控力度,堅持扎實推進與動態監控協調并進。

結  語

高職院校是鄉村振興人才供給的重要基地,電子商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之一。高職院校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引領教學改革,采取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專業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扎實推進與動態監控協調并進等措施全面推動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升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現實需要,也是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壯大鄉村振興電商人才隊伍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林素琴.高職院校深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11):83-88.

[2]康菲.“互聯網+”背景下的課程思政建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5):67-68.

[3]王飛,唐杰,莊敏.“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與專業課融合教學效果評價[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9):35-37.

[4]汪軍成,姚立蓉,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考與探索——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12):75-78.

[5]胡彩霞,檀祝平.高職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意義、困境及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8):68-73.

[6]朱忠義,郭廣軍,周凌博.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問題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15):12-18.

[7]邱秋云.脫貧攻堅背景下高職涉農專業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J].高教探索,2020(12):93-97.

[8]陳海娜,劉志文,劉大軍.職業院校“大思政”育人體系:價值、模型與路徑探索[J].職教論壇,2021,37(4):129-134.

[9]嚴交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思政的實現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35):69-71.

[10]楊曉珍,王文權.高職課程思政的屬性、生成邏輯與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7):66-69.

(梁小麗: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