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也是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落實的前提保障,“體育經紀人實務”在體育類院校、管理類院校均有開設,是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以往單純的課堂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理論學習動力,學生實踐環節亦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為適應學生學習需求,延伸課堂的時間與空間,課程組對西安歐亞學院169名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以期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痛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關鍵詞]學情分析  混合式教學  體育經紀人

項目:2018年西安歐亞學院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體育經紀人”(項目編號:2018KC026);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陜西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成效及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Q010);西安歐亞學院科研創新團隊項目“城市體育智慧化研究”(項目編號:2021XJTD08);陜西省體育局課題“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128)。

學情分析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價值判斷,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體驗、學習評價等進行細致分析與深入了解;學情分析不應僅作為教師上課前完成的一項獨立任務,更應該貫穿教學環節始終。本文以體育類院校、管理類院校開設的專業必修課“體育經紀人實務”為例,研究探討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線上資源構建和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考核。

學情分析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價值判斷

在傳統的教師備課觀念里,“學情分析”基本等同于“備學生”或“了解學生”這個授課前的準備環節,但“學情分析”不應僅作為教師上課前完成的一項獨立任務,更應該是貫穿教學環節始終,包括:學前認知、學中狀態、學后效果評估三個部分。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學情分析的課程改革,達到服務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實現“三全育人”目標。學情分析在推動課堂教學革命、加強學習過程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學情分析不僅是對青年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的了解,同時也是對其學習特征、學習動機的掌握。

1.學情分析

(1)學習起點分析

①學習基礎分析

通過設計《體育產業概論》《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等前置課程測試習題,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進行檢驗,得知大部分學生對于體育產業原理、經營管理方法基本掌握,認知清晰,但涉及延伸領域的知識,回答效果欠佳,可見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夠寬,應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知識的儲備及知識系統的搭建。

②學習特點分析

在對體育經濟與管理2019級、2020級及2021級三個年級的學生訪談過程中了解到,作為 “00后” 新生代,這些學生是網絡原住民,對智能電子設備使用率高,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對于熱點話題如:體育明星、體育娛樂、電子游戲等關注度高。

③學習動機分析

按照學生學習的需求分為就業導向、研究導向以及成就導向三類,利用問卷星設計問卷并發放(見圖1)。

20240424083948639-82-671c2.jpg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學生以就業為導向所占比例最大為45%,學生對于專業課的學習希望學以致用,為未來就業提供支持,那么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上,就需要參考企業對于體育經紀人崗位的能力需求指標,以適應市場用人需求。其次是研究為導向(占36%),希望進一步深造學習,提升學歷。19%的學生以成就為導向,希望可以提升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在競賽中有所收獲。

(2)學習體驗分析

①教學過程分析

學生認為該門課程上課時間不能滿足學習、交流需求,“運動員經紀中,李娜單飛的案例十分吸引我,但是課堂上時間有限,總是意猶未盡。”“理論知識我已經掌握熟記了,但是老師為照顧其他同學,還是會花時間在復習上。”,等等。訪談結果顯示,理論知識的復習或者重復講解占用了有限的課堂時間,案例分析只能涵蓋部分內容,往往引發學生濃烈的興趣卻沒有便捷的途徑去檢索。可見,課堂上的交流和學習時間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教師利用線上資源,對課堂時間進行延伸;學生間的能力差異也需要課程組設計定制化的課程模塊。

②教學活動分析

20240424083948637-6-4a5ae.jpg

由表1可見,在教學活動中,42.95%的學生愿意接受理論講授,意味著單純的理論教學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理論知識單憑記憶會迅速遺忘,且沒有案例分析得出的理論理解深刻。如果在教學中設計辯論研討、演講展示和模擬實踐活動,學生參與感更高,思維活躍,愿意主動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并進行嘗試解決,是更愿意接受的教學活動。

(3)學習評價分析

①講授內容掌握程度

試卷覆蓋課程80%的內容,其中主觀題45%、客觀題55%。從試卷結果來看,4%的學生成績在90以上,65%的學生在80分—90分,29%的學生70分—80分,2%的學生60分—70分,基本呈正態分布,大部分學生對體育經紀人實務知識掌握良好。

②混合課程接受程度

課程組向已開展混合式教學的班級進行調研(見圖2),其中“非常贊同”和“贊同”占比為68%和19%,學生普遍呈積極接受態度,認為混合式教學能夠將線上學習知識很好地融入線下課堂進行實操,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用于獨立思考、溝通合作以及實踐應用,同時很好地避免傳統教學時間的局限,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當中實現學生理論學習與技能掌握。

20240424083948637-15-33a0e.jpg

小結:基于上述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在于勝任崗位能力、順利就業,這就意味著該課程需要參考企業對于體育經紀人崗位的能力需求指標,以適應市場用人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課堂時間不足與學生日益增加的課外資源需求間的矛盾,這就需要利用課前的微課、大學慕課等線上教學資源,延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活動選擇上,學生普遍抵觸純理論教學,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實踐應用,通過任務式的教學活動翻轉課堂,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線上資源構建

1.線上課程選用

通過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超星爾雅、智慧樹等平臺搜索,涉及體育經紀內容的在線課程有3門左右。高校應結合自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特色,突出課程創新性及應用性,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線上課程,表2為體育經紀人實務線上課程開設情況。

20240424083948654-73-8ec73.jpg

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中,詳細講述了體育經紀及經營管理發展歷程、體育經紀的主要組織形式、體育經紀經營管理運作程序、運動員經紀的經營管理、體育賽事經紀的經營管理的內容;體育賽事管理與推廣課程,著重講授體育賽事贊助的目標選擇、體育賽事贊助權益開發利用、體育賽事的評估方法等內容,這些內容很好地補充了體育賽事經紀的外延知識,體育產業價值工程課程中,體育經紀行業的價值創新作為一個獨立章節,以追求資源價值最大化的科學思維,深度分析了體育經紀行業的持續發展價值。

2.優質鏈接資源

基于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高校數字平臺的使用,網絡教學資源已不再是稀缺資源,如何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鏈接資源變得尤為重要。線上鏈接資源以影視作品、電子書為主,在線講座、紀錄片為輔,建立完備的視頻、案例、文檔資源庫。

圍繞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的主要內容,影視作品如《點球成金》《百萬金臂》《憤怒的公牛》《洛奇》《一球成名》《空中大灌籃》《奔騰年代》《弱點》等,都蘊含著體育經紀人的重要作用與使命,體現運動員轉會、包裝運動員形象等經紀業務,同時表達勵志、公平、競爭等體育精神;電子書如《獨自上場》《永不后退》《Quiet Leadership》《上半場》《SHOE DOG》《11枚戒指》等,其中有李娜、泰森等知名運動員自傳,也有央視體育節目制作人、主持人等隨筆,引導讀者走進無數重大賽事的臺前幕后,故事、情境跌宕起伏,使學生感受體育經紀的魅力。

3.教師自制微課

課程設計要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凸顯專業特色和獨特使命。體育經紀人實務這門課程目前還沒有獨立的國家精品課,一般只存在于課程中的某一章節,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經紀組織、運動員經紀、賽事經紀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因此,還需要高校教師通過微課錄制來補充。微課錄制要短小精悍,25分鐘時長,內容講授重點知識同時增加趣味性和啟發性,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

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1.以學生勝任崗位要求的教學目標優化

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目標的確定,基于內外部需求調研的綜合結果,外部需求基于體育行業調研,課程團隊調研作為國內官方的體育營銷服務機構中體經紀管理有限公司,國家體育經紀人培訓機構——上海強堯體育資訊有限公司,構建目標崗位勝任能力指標,研究結果見圖3。調研發現,企業需要學生具備執行力,團隊合作能力,還需要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及溝通協作等通能力。

20240424083948657-21-c61b0.jpg

基于人才培養方案畢業成果,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使用現代化工具的能力,同時體現職業素養(見表3)。

20240424084352828-80-870de.jpg

基于內外部需求分析,課程定位為拓展型課程,即涉及原理方法的講授,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指導實踐。提升學生的通用能力,實現知識,技能,素養3方面的培養。明確課程定位后,依據布魯姆目標分類方法,細化課程目標(見表4)。

20240424084745033-95-10106.jpg


2.線上線下聯動,保證混合式教學實施

依據學情分析,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為了延伸課堂的時間,依托暢課(TronClass)、雨課堂遠程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知識傳遞,利用在線測試對課程掌握情況進行跟蹤,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在線下課進行重點系統的解答。課中,采用翻轉課堂或對分課堂等形式,通過講授、案例分析、辯論研討、小組展示等對線上學習進行重點難點回顧,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實踐,充分體現學生課堂主導地位,教師起到輔助、引導和伙伴作用。

課后,教師利用課程微信群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反饋,幫助學生答疑解難、完善學習作品,收集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并對課程設計進行更新迭代;學生需及時完成課后作業和下次課預習,積極同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學術研討、課堂反饋、真實實踐活動等。以賽事經紀章節為例,開展混合式教學,如表5所示。

20240424084433397-69-59897.jpg

3.注重過程性多主體評價的課程考核

體育經紀人實務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考核過程中,需將線上學習成績納入總評成績當中,包括線上學習的參與度及線上考核成績。線下考核則強調課堂參與、作業、實踐實訓等過程考核的重要性,采用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性和培養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方式。具體考核細則如表6所示。

20240424084856973-23-5348e.jpg

《體育經紀人實務》考核方式改革為綜合考核,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其中,平時成績主要以過程性考核為主,占總成績的50%。包括線上成績:學習參與度占5%、在線討論5%、單元測試5%,線下成績:個人作業5%、小組作業10%(公關方案、代理方案、推廣報告)、課堂表現5%、辯論賽5%、企業調研10%。期末考試即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

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來考查學生的學習表現,如課前熱點話題分享、實踐活動(學院賽事推廣)、辯論賽實現翻轉課堂,將考核任務分解到教學的各個過程,以便更加全面地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保留了課堂教學內容的考核,以開卷形式進行,但題目靈活寬泛,理解多元化,給學生以較大發揮的空間。

評價主體多元化,才能更好地實現過程評價效果。教師運用專業的知識體系及科學的評價標準對學生學習過程、結果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通過小組合作方式交叉互評,有助于學生間相互激勵進步。但為了避免評價缺乏專業度,教師對學生自評互評進行點評,并給出評價范例以優化評價效果,考核時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

結  語

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現階段,團隊的科研能力相對較弱,今后應沉淀省市和企業項目,將項目轉化為科研課題與案例,在未來的建設過程中,希望從“課前知識傳遞”“課中內化擴展”進階到“課后綜合延伸”實踐環節,在學生競賽、學術研究等方面幫助學生取得更高階的成就。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教師成為更好的組織者、設計者、啟迪者和學習伙伴,真正幫助學生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衡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22(9):33-35.

[2]王紹清.基于OBE理念的病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2(2):54-55.

[3]韓潔.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風,2021(30):55-57.

[4]楊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科技企業DHR人才畫像及培養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11):49-51.

[5]庹夢婷.過程性評價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2):90-92+96.

[6]方雪默.微項目教學法在“體育經紀”課中的應用[J].體育科學研究,2018,22(6):80-84.

(潘媛媛、陳哲:西安歐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