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實現道德建設和教育育人工作的基礎課程。“兩微一端”的出現,給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對“兩微一端”進行合理的運用,開辟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新途徑,努力做好新時期的立德樹人工作。

[關鍵詞]“兩微一端”  思政教學  創新路徑

課題:陜西省教育廳2023年度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一般專項項目《“大思政課”育人格局下陜西交通院校“兩路”精神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3JK0037);陜西省教育廳2023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般項目《“3+2”中高職思政課一體化專題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83)。

引  言

高校的發展必須要建立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基礎之上。高校通過思想政治課來開展這項工作,積極向廣大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加強政治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如通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就能顯著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如今“兩微一端”獲得巨大發展,其中“一端”對應的是移動客戶端;“兩微”代表的是微博和微信。這些平臺對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生活與學習帶來頗為顯著的影響,同時也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對“兩微一端”進行科學利用有助于促進思政課教學革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兩微一端”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特點

“兩微一端”廣泛應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擁有較多信息且具備專業性

“兩微一端”可以將傳統的各種可傳播信息進行綜合,并將其進行專業性分類,同時還便于立足自身需求搜尋所需的學習資源,在資源獲取方面更為便捷,能滿足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2.信息傳播快捷且更新速度快

基于“兩微一端”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不再受到時空的約束和制約,且能讓信息傳播得更快速,同時還具有較快的更新速度,增強了信息資源的時效性。

3.信息偏于碎片化且精簡度較高

借助“兩微一端”傳播信息,可以實現圖文、動畫等諸多媒體資源的實時高效傳播。這些媒體信息具有碎片化特點,與學生的碎片化時間有著較高的契合。這類信息大都具有精簡屬性,不需要進行深入思考,但是在質量控制上具有較高難度,容易出現不真實的信息。

4.交互性傳播方式

通過這些平臺進行信息發布,可以擺脫時空的制約,且還具有頗高的交互屬性,人們可以在平臺上積極發表自身觀點,和其他主體進行交互,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

“兩微一端”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因為“兩微一端”具備上述特點,對應著思政課教學不斷創新的需求,將其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具有以下優勢。

1.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思政課知識有著頗高的理論屬性,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就需要對“兩微一端”優勢進行科學發揮,加快信息的交互與傳遞,并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使得學生能更為主動地學習思政知識,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利用“兩微一端”平臺進行思想教育,可以進一步拓展課堂范圍,將思政教育延伸到課外,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效融合,打破時空的制約,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進而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知識面。特別是“兩微一端”的雙向互動功能,能吸引學生主動在海量的教育資源中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從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有助于夯實教學成效、創新教學方式

思政課教師想要提升該學科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科學運用“兩微一端”,在這些平臺支持下開展立體化教學互動,不僅有助于完善教學內容,還能創新教學模式。借助于“兩微一端”平臺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開展思政交流,可將傳統思政教育的單向交流轉變成雙向互動、多向互動,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互動主體地位,提高了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并為課程教學創新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

3.信息發布與獲取較為便利

從信息獲取角度來分析,借助于“兩微一端”能讓高校師生高效、動態、實時地獲取相關資源,有效完善他們的知識體系,提升他們的知識水平。在思政課線上線下綜合教學中,可以靈活運用“兩微一端”,教師借助這些平臺實時獲取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夠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提供針對性教學,使得德育教學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從信息發布角度來分析,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有關文字、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料上傳到“兩微一端”,學生可在課前獲取相關信息,實現自主化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能顯著提升,同時還能增強他們的自學能力。上課之后,學生可以對知識關鍵點進行再復習,以夯實基礎。在這些創新平臺的支持下,信息發布變得更為快捷,師生的互動更加方便,師生的情感也因此得到有效增強,教師能夠及時獲取學生動態,并與他們相互討論,進而雙方在思想、情感層面產生共鳴效應,有效提升德育成果。

“兩微一端”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新挑戰

1.學生的連貫性思維受到挑戰

“兩微一端”平臺可以提供較為豐富、碎片化、簡短性、趣味性的內容,但容易導致學生在觀看中缺乏思考,僅僅獲得視覺上的享受。若是僅學習這些碎片化信息,不僅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還容易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進而導致缺乏閱讀耐心,很難進行深入思考,也影響到他們思考的連貫性與邏輯性。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碎片化信息對學生的知識系統形成產生的負面影響。

2.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受到挑戰

“兩微一端”平臺的使用有著較低門檻,網絡信息具有非可控性與復雜屬性,且信息量十分龐大,這些都給學生的使用帶來一定門檻。大學階段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因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對部分問題的理解有一定片面性,缺乏理性認知。若長期受不良信息侵擾,就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誘導他們走向歧途。

3.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主體地位受到挑戰

借助于“兩微一端”平臺獲取相關內容往往比教師直接摘錄的書本知識更有趣味性,再加上有的人在這些平臺對某些焦點問題進行不科學的評價,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產生懷疑,進而喪失對教師的信任,使得思政課教師的主體地位受到挑戰。

依托“兩微一端”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路徑

雖然“兩微一端”廣泛的使用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但若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創新中合理與恰當地運用,就可以為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一種途徑。

1.提高教師的“兩微一端”技術水平

思政理論課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為此,教師必須要對“兩微一端”的功能進行科學的利用,并不斷提高利用新媒體的相關技術水平。首先,要強化教師對“兩微一端”的認知。高校要積極鼓勵廣大思政課教師對“兩微一端”平臺進行靈活運用,讓他們感受這些平臺在教學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院校還可以聘請該領域的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對本校的思政課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使得他們對平臺的功能與優勢有深入的認識。其次,思政課教師需要切實提升自身對于這些平臺的運用能力。為此高校可以舉辦靈活運用平臺的相關競賽活動,以激發思政課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技能,顯著提升該學科的教學效果。在考核中,高校完全可以將利用平臺的教學效果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激發教師開發平臺功能的主動性,并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只有思政課教師在優化教學、提升教學效果方面對“兩微一端”平臺利用有了深刻的認知,才能使平臺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2.“兩微一端”的應用流程分析

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需要科學整理教學資源,將其上傳至“兩微一端”平臺,隨后給學生發送學習要求與課程通知。學生獲取具體任務后進行課前學習。該環節可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對學生的互動討論進行引導。在課中,也就是學生課堂簽到后,教師對課前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與評價,就學生的重難點問題進行著重講解。教師可借助“兩微一端”豐富教學內容,并通過平臺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基于“兩微一端”可引入實時課堂投票、小測試等活動,使得課堂教學活動更具多元性,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緊密。在課后,思政課教師借助“兩微一端”平臺為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進行鞏固復習,同時還可以借助于私聊、評價功能,幫助學生解決疑惑,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在課程結束時,還要引入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生生互評等評價模式,對教學情況進行科學評價。

3.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兩微一端”品牌化宣傳陣地

近些年,“兩微一端”發展頗為快速,還出現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紅思政課教師。他們擁有規模較大的粉絲群,所發表的推文也獲得較高的閱讀量。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多參考這些網紅教師的創新方式。高校也要積極鼓勵與幫助教師,使其以學生為中心,更好地打造“兩微一端”網絡陣地。第一,借助“兩微一端”傳播國家時事熱點、政策方針等,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思政學習資料;第二,借助于這些平臺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倘若學生在思想上出現了偏差,就能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還能強化輿論的引導力,更好地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將“兩微一端”用于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結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宣傳陣地,打造了一種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4.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與媒介素養

當前,學生打發閑暇時間較多的方式是云游于網絡之中,但因網絡中含有大量負面消息,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強烈的沖擊,有的學生甚至因誤導出現了不良行為,危害自身和社會。想要阻止該問題的發生,就需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及媒介素養。第一,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意見領袖”,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教師既要給學生傳輸主流價值觀,也要通過多種手段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如開展普法講座、實踐教學等,增強學生對網絡法律的認識,提高其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教師基于“兩微一端”對高校思政課教學進行創新,不僅滿足了現代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也順應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趨勢,是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兩微一端”還有助于教師完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促使高校思政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第二,學生必須要時刻牢記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也要受法律的限制,在“兩微一端”上要自覺地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做到不傳謠、不信謠,不魯莽進行言語攻擊,認真做網絡世界的守法公民。

5.基于“兩微一端”完善教學內容與方式

在運用“兩微一端”進行教學時,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從內容、方式層面進行優化設計,以激發更多學生參與教學。首先,從教學內容層面進行設計,教師可借助這些平臺掌握學生的關注點,在具體教學環節,將有關內容與關注點進行適當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吸引力,提升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其次,從教學方式層面進行設計。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強國”等APP上學習,鼓勵他們將學習內容設計成相關熱點,并上傳到平臺上,該方式能顯著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后,還可以借助“兩微一端”引入打卡、有獎競猜等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借助于這些平臺,教師能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為思政課教學提供更多元的方式,切實有效提升學科教學效果。

6.注意事項

(1)預防學生的碎片化學習

一般教師都是依靠教材對學生進行教授,而借助“兩微一端”進行教學,學生獲取的新知識都比較碎片化,相對零散和簡單。盡管該方式便捷了學生的學習,但是容易使學生產生蜻蜓點水、不深入思考的問題,會給學生思想上帶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同時,因為碎片化信息的傳播門檻非常低,會充斥著大量不良信息,對于信息的權威性帶來很大影響,而大學生因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正確判斷信息真偽,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誘導,甚至被一些不法之徒利用,進而給輿論引導帶來巨大挑戰。對此,教師要預防學生的碎片化學習,并鼓勵學生提高準確辨識有效信息的能力,以顯著弱化不良信息的負面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科學、系統化地使用網絡教學資源,使得學習更具連貫性、系統性與邏輯性,增強學習獲得感,養成系統性的學習習慣。

(2)不斷提升教師的“兩微一端”應用能力

思政課教師的“兩微一端”平臺應用能力高低對最終教學質量有著顯著影響,為此,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參與相關培訓,同時,教師之間也要多交流,以不斷增強自身應用能力。部分教師應用“兩微一端”的能力比較薄弱,不能很好地與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結合,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升。高校要強化這方面的培訓力度,引導教師意識到“兩微一端”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性,進而主動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3)致力于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兩微一端”中的信息非常復雜,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負面信息,學生若是不能很好地分辨,就容易受到影響,進而導致“三觀”偏離主流意識形態。對此,思政課教師應先對平臺上的資料進行整理、優化,使得學生能獲取高質量的教學資源,自動屏蔽其中的負面信息。“兩微一端”平臺可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能借助平臺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各種思想上的困惑,科學引導他們的價值觀,切實有效地提升思政教學水平。當然,思政課教師還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身的榜樣力量引導學生,如用高水平見識、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熏陶,從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

結  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兩微一端”。高校應快速提高教師對“兩微一端”的認識,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兩微一端”筑牢意識形態陣地。以“兩微一端”為基礎,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不斷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媒介素養。與此同時,也應防止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提升教師的“兩微一端”應用能力,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姚紅,鄧紅彬.高校思政“金課”建設的機制保障及路徑探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6):85-88.

[2]郭一寧,田曉萌,劉俊.“互聯網+”時代下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21,38(4):53-59.

[3]趙富學,焦家陽,趙鵬.“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要義與踐行向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3):72-81.

[4]蒲清平,何麗玲.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趨勢、堵點、痛點、難點與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5):105-114.

[5]董翠香,樊三明,高艷麗.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確立的理論依據與結構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2021,28(1):7-13.

[6]婁淑華,馬超.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焦點目標、難點問題及著力方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5):96-104.

[7]歐麗婭,張少生.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教學設計與實施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4):99-103.

[8]盧黎歌,耶旭妍,王世娟,等.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筆談[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1):9-25.

[9]胡術恒.論課程思政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融合——基于羅素教育目的觀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2):117-122.

[10]楊曉宏,鄭新,梁麗.“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楊蓓: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