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其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更為凸顯。新時代學校文化建設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融入現代文化元素,這是培養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人才的關鍵。

具體來說,新時代學校文化建設應秉持以下原則:首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他們勇于探索和創新;最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適應全球化時代的發展。西安市藍田縣工業園區小學立足于傳統文化,融入了新時代思想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葵花文化”。

一、“葵花文化”思想與體系建構

西安市藍田縣工業園區小學在創建初期,作為一所私塾,承載了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價值觀。后歷經三次遷址、五任校長,2008年更名為“藍田縣工業園區小學”。學校通過與工業園區的結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發展相結合,既傳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以“做有溫度的教育,給孩子溫暖童年”為辦學目標,以“陽光路上,我潛能無限”為校訓,構建了“一核心兩主線四層次六路徑”的“葵花文化”體系,即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緊抓中華文化和科技創新兩條主線,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理念文化四個層次由表及里地構建學校文化體系,通過校園環境建設、制度建設、葵花教師隊伍建設、葵花少年評價、葵花課程建設、葵花課堂建設六條路徑使“葵花文化”理念落地生根。“葵花文化”的思想和體系建構與學校“讓每個生命都綻放精彩”發展理念相呼應,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融入學生的品格培養,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尊重,同時融入新時代與時俱進的精神,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育體驗和成長空間。

“葵花文化”歷經3次迭代,經過15年的發展,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初步萌芽階段(1.0版),學校以裝飾校園環境為主要手段,展現學生的創造力和學校環境育人的文化內涵。主題確立階段(2.0版),學校確立了以向日葵為代表的校園文化主題。向日葵象征著陽光、希望和成長,與學校的核心價值理念相契合,以橘色為主色調,設計了一個具有葵花元素的視覺形象,增強了學校文化的一致性和鮮明性,同時通過實踐增強師生對“葵花文化”的理解。系統成型階段(3.0版),在“陽光、健康、和諧、進步”這一核心價值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把“我潛能無限”作為校訓,更深入地挖掘了“葵花文化”的內涵,把校園文化建設、葵花教師建設、葵花少年評價、葵花課程建設等作為載體,踐行“葵花文化”的核心理念,并把“葵花文化”價值理念融入師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為學校的整體發展和學生的全面成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葵花文化”的建設與實踐

學校文化是一種氛圍,它超越了物質環境的表面,更深入地體現在學校的系統課程和教育教學行為中。一所學校的文化如果不能得到師生認同、理解、領悟,并在教育教學全過程產生實際影響,則毫無價值。為了讓“葵花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文化的滋養與浸潤,學校以團隊建設為中心,通過實施學生評價、開發課程以及課堂變革,讓“葵花文化”落地。

(一)葵花團隊建設:引領教師發現自身的潛力和價值

一是形成團隊凝聚力。為了形成團隊凝聚力,避免內部無效競爭,學校構建教育教學共同體,淡化人與人競爭關系,強化人與標準競爭、與自己競爭。學校創新了獎優評先的方式,從不同層面設立獎項,讓那些努力了但不出色的老師被看見、被認同;評選“月榜樣”,宣傳在育人細節中做得好的老師,讓他們知道只要努力就能獲得“優秀”。二是提升業務能力。通過“一記二看三讀四聽五研”五個抓手來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即一抓教學成果記錄,二抓觀看課堂實錄,三抓讀書,四抓聽評課,五抓校本研修。學校啟動了葵花教師工程,多措并舉促使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三是提升教師的獲得感。教師的成就感來自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和同事的認可。面對部分教師專業水平不足的事實,學校有意識地夸贊其他優點和貢獻,增強教師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成長的內生動力。學校開展“濃情一瞬間”系列活動、設立生日公假,花心思做好小細節,是學校團隊建設的法寶。

(二)葵花評價:多元角度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將“用花苞的心態看待學生”作為評價學生的核心理念,為此,學校采取養成教育和活動育人“兩條腿走路”的育人方式。在原有“養成教育激勵卡”的基礎上,學校從“葵花少年、葵花榜樣、葵花之星”三個維度搭建了葵花少年評價體系。“葵花少年”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勞動意識、服務態度、創新能力等方面鼓勵學生拿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葵花榜樣”鼓勵學生成為他人的標桿;“葵花之星”則是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學校為學生設計了葵花成長手冊,學生日常收集點贊章,點贊章兌換激勵卡,激勵卡的數量決定了學生能否成為葵花少年和葵花榜樣候選人。葵花少年評價體系覆蓋面廣、角度多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不斷努力。

(三)葵花課程:關注需求,催發師生向上生長

學校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核心,形成了“一主兩翼五域十品”的葵花課程體系,即以國家基礎課程校本化實施為主,以選擇性課程和綜合性課程為翼,從品行與習慣、智慧與創新、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勞動與生活五大領域構建葵花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十大核心素養(即端正之品、良善之行、語蘊之豐、創新之智、健康之身、陽光之心、藝術之才、生活之趣、勞動之技、創造之能,簡稱“葵花十品”)。

選擇性課程。在“‘雙減’+新課標”背景下,學校開設了“錯時分學段走班制”選擇性課程,學校在激勵本校教師開發新課程的同時,聘請校外專業教師,最大程度地豐富了選擇性課程內容。同時搭建了課程圖譜,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兩個課程,自主走班上課,力求讓孩子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在不斷的選擇中循序漸進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綜合性課程。學校結合地域資源,開發主題化、實踐化的綜合性課程。一是“三禮一節一會”系列課程,即入學禮、入隊禮、畢業禮,校園學科節和運動會。這一系列課程從主題氛圍營造到活動環節設計,從學習單設計到學習效果呈現,都是從學生視角出發,既重視儀式感又關注生成。二是“七色葵花”勞動實踐課程。學校把勞動教育和德育有機結合,構建了“七色葵花”勞動課程體系,即:白色個人衛生課程、藍色校園清潔課程、橙色家務勞動課程、紫色手工制作課程、綠色種植課程、紅色社區志愿服務課程、青色職業勞動體驗課程。三是主題實踐課程。學校設置多主題實踐課程,有以感受家鄉文化為主題的“行走藍田”,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安全實踐課程”,以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題的“我們的榜樣”,以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小葵花公益”等。

(四)葵花課堂:以生為本,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葵花生本課堂以“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共同提升”為目標,通過改變課堂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課堂以解決生活問題為基礎,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形成了“一情境四活動兩評價”的課堂模式,實現書本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議、收獲讓學生說、方法讓學生用的教學目的。

三、“葵花文化”的思考與提升

新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學校文化的建設也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和教育改革趨勢進行變革。立德樹人、“五育”并舉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學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基于人、為了人、培養人、發展人,成為每所學校的重要目標。學校應把辦學理念的“虛”和實踐行動的“實”結合起來,為了讓“葵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藍田縣工業園區小學首先應在葵花課程圖譜的基礎上,開發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書法、節氣、戲曲等課程,同時開發航空航天系列課程,開設科學實驗課程等,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其次,積極開發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安全教育課程。最后,進一步以文化理念為指引,凸顯文化標識。通過講述學校經典育人故事,傳播學校文化,讓家長成為學校文化的傳播者。把學校“葵花文化”與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理念相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高質量的教育。

學校以“做有溫度的教育,給孩子溫暖童年”為辦學目標,堅信只要牢固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思想,以兒童為中心,以有溫度的教育滋潤每個孩子的成長,以立德樹人的使命引領學校發展,藍田縣工業園區小學必將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工業園區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