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陜西省中小學學科教育的均衡發展,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根據西安市教育局的通知要求,西安市楊筱冰高中英語“名師+”研修共同體成立,主持人為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英語教研組長、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首批正高級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楊筱冰。共同體核心成員10人,均為陜西省“三級三類”骨干教師。筆者作為研修共同體的核心成員之一,結合研修共同體的實踐案例,探究“打造名師成長平臺 發揮名師示范引領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功之路。

一、專家引領,理念提升

獨行快而眾行遠。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專業發展遵循團隊培養和自身努力相結合的原則。主持人楊筱冰用她強大的人格魅力、超強的教科研能力、對教育的熱愛影響著共同體中的每一個成員。在研修共同體成立之初,楊筱冰給共同體全體成員及其所在學校的英語教師作了題為“探索名師成長之路,解讀教師專業發展”的在線專題報告,她在報告中提出,做名師要“以師德為先”,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要求,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專業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楊筱冰通過“西部紅燭講壇”作了題為“做好太陽底下最幸福的事業”的線上專題報告,7000多人參與互動。活動后“名師+”共同體組織成員撰寫了《愛國主義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的文章,其中有10篇優秀論文發表在《教師報》上。在名師引領的基礎上,教師也應客觀分析自身優劣勢,激發專業上的優勢和潛能,通過再學習、再提升,補齊自身短板,努力提升專業素養;要強化名師意識,提升思想境界,在實踐中踐行教育家精神,樹立更高的職業追求。

二、問診課堂,把脈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17版)》頒布以來,新課程理念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幫助薄弱學校英語教師更好地學習新課標,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使更多的學生走進名師課堂,主持人楊筱冰帶領核心成員一起走進了薄弱學校和農村中學的英語課堂。

問診課堂,精準把脈。楊筱冰與團隊教師們一起聽教研組長示范課、青年教師公開課、高三年級高考復習課;參與英語教研組會,共同評課,問診課堂。通過觀課、評課,楊筱冰針對授課教師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設計能力不足,對新課標倡導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認識和運用有一定困難等問題進行了深度指導。在指導下,成員所在學校均開展了“研讀新課標”系列活動,對促進教師更新觀念和落實新課標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

專題講座,指點迷津。針對教師們普遍存在的教學設計能力不足的問題,楊筱冰開展了“如何編寫教學設計”和“英語閱讀教學如何設計問題鏈”的專題培訓。參與培訓的薄弱學校英語教師均提交了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名師工作室對每份教學設計進行一對一的專業點評,讓所有教師明確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深度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學評價之上的,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理念,補充相關知識,提升能力,積極實踐。

20240418103529767-69-44d8e.jpg

示范引領,薪火相傳。楊筱冰組織工作室核心成員開展了公開課教學交流活動,在此引領下,成員教師所在學校的英語教研組開展了“周周示范課”活動,推動英語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核心素養理念落地生根。楊筱冰“名師+”研修共同體依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主與交流相結合、學習與應用相結合、反思與提升相結合”的原則,在觀察體驗、學習思考、參與研究、實踐總結的過程中,把先進的教育理念、獨特的教學風格、精妙的教學技巧、靈活的教學方法滲透和輻射到研修體成員的教學中。同時,共同體核心成員和薄弱學校青年教師結對子,指導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楊筱冰英語名師工作室的教研活動。工作室還創建了交流網站,供教師共享教學資源,交流教學經驗,提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設計。工作室堅持每周通過線上平臺與青年教師進行交流,了解其教學動態,及時為教師排憂解難。

三、課題研究,走向卓越

教研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根據教育前沿理論可知,課題研究是幫助教師反思教學實踐,提升教學能力的有效方式,是教師以課題為主線進行的合作學習研究活動。在薄弱學校的教研組會上,共同體成員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尤其是新課標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困惑。隨后,研修共同體開展了“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專題培訓,從課題題目的擬定、研究問題的設想、開展文獻研究方法、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課題研究的目標設定、課題研究的方法到實踐過程等方面與教師們進行交流。共同體成員帶領各薄弱學校教師設計并完成了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普遍缺乏對新課標的了解,缺乏對英語學科的本質認識。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常規做法是讓學生做忽視主題、缺乏語境的單句語法訓練。存在的問題有:詞匯的用法脫離文本,活動設計過于表層化,缺乏內在的邏輯和關聯,缺乏對文章的整合和提煉。

20240418103529776-46-20c0c.jpg

在英語學科“學習活動觀”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不同語篇的主題、內容及特點深入解讀并設計出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和創新遷移的活動。通過三個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練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思維層次培養的不同階段,教師對學生思維的要求也應有所不同,課堂活動的設計需體現出學習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語篇理順文本內容,培養邏輯性思維;圍繞文本主題,發展批判性思維;提升創造性思維水平。

西安市楊筱冰“名師+”研修共同體依托“名師+”成員的“工作坊”“工作站”,聚集了志同道合的優秀教師300多人,輻射涵蓋全市各區縣。

“攝衣更上一層樓,才到層宵最上頭。”楊筱冰“名師+”研修共同體在新課標指引下,以“名師+”教科研、“名師+”示范教學、“名師+”講座、“名師+”青年教師培養為載體,努力形成了一個共同學習、實踐研究、創新發展的教師成長平臺,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促進成員專業成長、促進共同體發展的新路徑,為陜西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陜西省英語教師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