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23)”——陜西省省級培訓團隊的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應用指導能力提升培訓。為期6天的培訓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風,吹拂過我的心田,讓我對數字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20240417160145788-74-5e591.jpg_scale.jpg

一、意識的覺醒——觸摸變革的脈動

課程改革的浪潮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波濤洶涌。閆寒冰教授的專題講座《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大模型助力課改重難點突破》,讓我如沐春風。教育數字化轉型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實現教育公平以及推動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作用。這一轉型過程中,教師的數字素養成為關鍵,它不僅涉及到技術的應用,更關乎于教育理念和實踐的更新。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數字技術,將其融入到教學設計和實施中,以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教育數字化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平臺,比如,國家智慧教育云平臺,使得教師能夠突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實現自我提升和專業成長。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必須主動提升自身的數字素養,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20240417160159629-87-4ff2e.jpg

二、未來教室——數字技術的現實投影

培訓第二天,我們走進華西中學和雙林小學,這兩所學校都是數字化應用示范校。華西中學的創新空間讓我記憶猶新。“一苑五空間”:數字創造、生物醫療、機器人、航空航天、智慧城市五大特色空間凸顯虛擬空間跨時空教與學的優勢,實現網絡虛擬空間與校園實體空間相互融合共同卷入,這樣先進的教學課程設置,讓人贊不絕口;人工智能體驗課,更是將編程、機器人等科技領域的內容具體運用到教育教學中,讓人工智能步入校園,讓新課標要求落地生花,助力學生成長。

走進雙林小學仿佛走進了教育的“科幻世界”,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創新與智慧的氣息。從電子班牌、電子圖書借閱到科技室、從AI教室到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每一次體驗,都是對傳統教學與信息化的完美融合。在這里,我見證了教育的無限可能,一個充滿靈動、互聯、共享的學習空間正悄然形成。

20240417160212555-61-a627b.jpg_scale.jpg

三、共生共進——人機協同與數字化轉型的實踐

李寶敏教授的《人機協同 chatGPT如何賦能教師成長》和羅海峰教授的《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學校智慧教育生態體系構建與應用場景實踐》,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無限可能性。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能夠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通過人機協同,教師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學設計、資料整理等工作,從而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和學生互動中。這種協作模式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工作效率,也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新的路徑。

20240417160224338-72-59ac9.jpg

羅海峰教授強調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以及構建智慧教育生態體系的緊迫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化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學校需要構建一個包含智能硬件、軟件平臺和教育資源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我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智慧教育將為我們帶來更加高效、個性化和富有創造力的教學與學習體驗。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擁抱變革,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構建智慧教育生態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40417160235845-7-dccc5.jpg

四、實踐的力量——創新案例的啟示

左賢春教授的《主動應用國家智慧教育云平臺,探索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和陳霞教授的《學校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思與行》如同明珠般耀眼,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教育領域中的智慧教育應用和數字化轉型,為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深刻的啟示。

左賢春教授強調了主動應用國家智慧教育云平臺在探索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中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積極采納,更是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創新。通過智慧教育云平臺,教師可以獲得更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工具和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陳霞教授則從學校數字化轉型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在這一背景下的思考與實踐。她說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的更新,更是教育模式、管理方式和師生關系的全面革新。這種轉型要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具備前瞻性的思維和積極的實踐精神。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實踐和創新,以適應教育的發展趨勢,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20240417160247417-29-ed65a.jpg_scale.jpg

五、展望未來——共筑教育創新新高地

培訓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點,相反,它開啟了我對數字技術應用的新篇章。作為教師,同時作為管理者,我們有責任將這些數字技術融入到學校的教學中,為教師創造更好地數字化教育環境,讓信息技術賦能教師成長;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彩、高效互動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信息技術的光輝下茁壯成長。

20240417160259451-37-47914.jpg_scale.jpg

總結而言,這次國培計劃的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提升培訓,不僅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數字世界的大門,更為我指明了一條融合與創新的教育之路。我將帶著這份收獲,繼續在教育的道路上,用數字技術的羽翼,助力每一位學子飛向知識的藍天。也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時代的領航員,在智慧的海洋里,御風而行,開辟屬于未來的航道。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