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亞強:讓兒童在“樂讀力行”中閃光 |《教師報》第二屆“推動陜西閱讀”關注人物
作者:魚亞強
發布時間:2024-04-17 10:15:0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成為教師已有十余年時間,這段漫長的時間里,我從一名鄉村教師到語文閱讀教學推廣人,從讀者到作家,幫助兒童在“樂讀力行”中閃光成了我事業的重要部分。
力行閱讀 點亮文心
老師讀書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更是一種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的人生修煉。于是我堅守鄉村、遠離浮躁,利用無數個夜晚與周末,啃書抄書,學思踐悟,有時不知不覺中工作到破曉,但看到40余本,近600萬字的讀書筆記,10余項省級以上教科研成果,在《小學語文》《勞動時報》等期刊發表的80余篇文章,我內心滿是幸福。勤學、苦練、善思給予我站穩講臺的力量,可我知道,這力量唯有作用于課堂和學生才能散發光彩。
閱讀繪本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大有裨益,但因為種種原因,鄉村孩子手上只有很少的繪本,甚至有些孩子不知繪本為何物。于是,我借助微信公眾號開設“親親寶貝繪本館”,學生可以在手機上聽繪本音頻、看繪本動畫、讀繪本故事。為了不影響學生視力,我動員家長開展親子共讀,讓書香浸潤家庭,讓閱讀更具意義。
與此同時,我將繪本引入課堂教學,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學完《牛郎織女》一課后,我當起了“顧問”和“導演”,組織學生開展“小小繪本家”評選活動。你寫文字,他做美工,我當編輯,孩子們躍躍欲試、盡展才能。他們創作的繪本有板有眼,封面、頁碼、插圖、旁白甚至書腰,樣樣俱全。頒獎那一天,當我把自費購買的獎牌掛在孩子胸前時,他們眼里閃著靈動而澄澈的光,有人激動地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真實的獎牌。”
繪本為孩子打開了閱讀、表達的窗,習作也在閱讀的影響下有所提升,如果孩子的作品能夠發表,就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對孩子來說將是莫大的鼓勵。為此,我在班級公告欄開設“小作家”板塊,向學生們征集佳作,“免家庭作業卡”“半小時看電視卡”“爸爸給我買本書”就是給學生的“稿酬”。我將征集到的學生作品公開展示,師生共同擔任評委,給喜歡的文章貼星星。
當一篇文章滿載“星輝”后,我便嘗試向報社投稿。給許多媒體投稿,即使不斷被退稿也沒有放棄。突然有一天,學生小孟興沖沖地跑到我面前,遞給一張報紙:“老師,我的作文發表了!”那一刻,我高興得笑出了淚。
讀書力行 生命成長
閱讀不是簡單的看和讀,而是綜合調動自身能力,感知、思考并踐行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能將所學、所想、所感表達出來,在交流中豐富彼此的精神世界。多年來,我致力于在班級和校園推動“書香”環境建設、“書韻”閱讀構建、“書童”實踐表達、“書悅”科學評價四大行動,努力實現了“讀書活動—書香班級—書香育人”三個跨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書香”環境能浸潤童心。我在班級建立讀書角,讀書漂流、收集好書,建立表冊、“公產”有數,張貼標語、營造氛圍;鼓勵家庭開辟小書架,建立小書屋,建設供孩子自主種植的“百草園”……讓閱讀成為家庭的生活方式;帶領學生前往長武縣革命陳列館、長武縣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基地開展研學,培養學生陽光品格。家、校、社“三位一體”的“書香”環境,讓孩子們享受著全時空、全方位、全角度的閱讀。
“書韻”閱讀則豐厚充實。我重視思政閱讀,打造“親、新、活”的思政課,構建“讀—思—行”“播—講—頌”兩種模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將認知內化為行動;鼓勵學科閱讀,以“課堂拓展閱讀+課外自主閱讀”建構多元閱讀體系,各學科閱讀既獨立又滲透,引導學生個性閱讀;建構主題閱讀,立足學科課堂,拓展教育途徑,以“我愛祖國”“我愛家鄉”“我愛科學”為載體,開展主題融合閱讀行動。
“書童”實踐促生命成長。開展“書童”實踐表達行動:學生依托多主題、多形式的“三尋”活動(追尋先輩、尋訪家鄉、探尋鄉村)表達情感;通過小組辯論、課本劇表演等多種形式“三演”(學演知儀、講演知行、推演知新),追求自我成長;最終落于“三當”(爭當主人、勇當幫手、樂當先鋒),讓學生在實踐表達中生命成長。
“書悅”評價星光熠熠。本著“激勵·成人”的宗旨,我實施“書香少年”評選,制訂《我的閱讀足跡》手冊,記錄孩子閱讀軌跡,通過“我的檔案”“我的書單”“我的讀書感悟”“我的報告”等內容板塊,構建全面、多維度的評價體系;通過“自我評估—自主申請—班級投票—老師鑒定”奪取“文曲星”徽章。
打造微課 服務課堂
我常說:“老師要突破,就要嘗新,敢于歷練情志,懷有一顆工匠之心去感受自身追求真理時的生命律動!”自2015年,我嘗試足夠新奇和富有挑戰的微課制作。一開始,我就將微課內容立意于輔助學生整本書閱讀,推動“課外閱讀課程化”。制作微課就像拍電影一樣。其間,我身兼數“職”:是編劇,設計富有思想力的腳本,力求簡潔流暢;是美工,選取的圖片、視頻資源高度契合腳本內容,力求醒目清爽;是導演,怎么呈現、呈現到什么程度……力求適貼完美;是后期制作,剪輯、轉場、特效等一些新鮮的名詞撲面而來,激發著我的創作熱情。雖然呈現一節微課耗時勞心,但是曲折波瀾的過程向著“為學生課外閱讀服務”的目標,足以支撐我擊退很多“攔路虎”。
近年來,我基于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制作了《小故事 大道理——寓言故事閱讀有方法》《讓人物在筆尖活現而出》《“五看法”助你尋得一本好書》《“四聯系法”讓古典名著閱讀更流利》《小學文言文學習“五步法”》《課外閱讀小錦囊——以<小王子>課外閱讀為例》等一系列微課,有效對接并指導學生日常讀物管理工作,受到了陜西省教育廳、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咸陽市教育局等國家、省、市部門的高度肯定。該系列微課不局限于特定場域、人群,只要學生課外閱讀時出現困難,皆可輔助使用。
同時,我的微課作品線上在“陜西省人人通教育平臺”“陜西省國培計劃教師培訓資源平臺”發布,線下在西安市、咸陽市、安康市等小學運用,輻射27所學校,6000余名學生。根據反饋情況,學生能借助其有效解決整本書閱讀中的重難點問題,具有一定借鑒性、推廣性。
精心編著 推廣閱讀
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閱讀。現代社會,閱讀其實是一種重要的生存能力。面向未來,信息獲取及深度思考能力也將成為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為此,我先后參與編著了《經典浸潤》等多部校本誦讀圖書。
小學低、中段習作之間缺少一個環節、一個平穩過渡、一個最近發展區,升入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寫作要求跳躍過大,無法適應。2018年,我參與由劉遠、任彥鈞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漢語創意寫作理論研究”課題,提出“聚焦學段目標,找尋關鍵差異;貼合最近發展區,搭好寫作支架;依托多種形式,建構梯級訓練;注重有效積累,加速語言生長”的主張,編寫《中國中小學生創意寫作教程》系列叢書中“最難啃的骨頭”——一二年級創意寫作部分。該書已由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為一線師生教與學提供了有效的破解之道。
2019年,我參與陜西省首批“特支計劃”領軍人才曹有凡名師工作室課題研究,重在為一線教師提供學生讀前推薦、讀中指導、讀后分享、閱讀評價的方法。在主持人曹有凡老師的引領和課題組老師的幫助下,我被委以重任,思考讀中方法指導。在大家的艱辛付出下,《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攻略》一書初稿完成,相關成果在一線學校閱讀教學中實驗推廣,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區域整本書閱讀教學開辟了新局面。
課題引領 推動改革
學生的課外閱讀應基于不同文體的文本,具備相應的心理準備,采取不同的閱讀姿態和方式。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文體意識淡薄問題,我申報了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小學語文高段基于文體優化閱讀教學的方法與路徑的研究》,課題依托教材“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欄目,聚焦童謠、童詩、兒童故事、繪本、兒童小說、兒童散文等文體,系統而全面地研究不同文體的知識和實用教法,為一線教師提供范例。
如今,我已開啟課題成果推廣的腳步,長武縣昭仁、芋元、巨家、馬寨等鄉村學校都留下了送教送培的身影……我還有個宏偉設想,還要送教送培到長武的墚墚峁峁、溝溝坎坎,永遠向教育基層一線下沉。愿意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力量,去點亮鄉村教育,引領鄉村教師,讓農村孩子享受高質量的閱讀教學。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孩子提高自我修養、提升精神品質,全面感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人類文明進程,讓每個孩子都享受精神富足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