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一世界,一卷一乾坤。與書為伴,使人靈秀,使人睿智,使人通透,使人拂去塵埃,保持從容的心境,遇見更好的自己。攬一懷書香,播撒讀書的種子,當悅讀之花開滿校園,當更多的人因書香濡養而綻放生命的華彩,我亦收獲著別樣的幸福。

照片:內蒙古閱讀教學專題講座

一、厚植書香底蘊,遇見更好的自己

幸福有很多種模樣,享受閱讀是其中一種。母親是小學語文老師,在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她就教我讀童謠,背《唐詩三百首》,給我講民間故事,良好的家庭讀書環境為我的人生打下書香底色。

童年時,父母工資微薄,仍堅持給我訂閱兒童讀物,從《兒童畫報》到《故事大王》再到《少年文藝》,從不間斷。9歲那年父母去城里出差,給我帶回一套連環畫《中國姑娘》,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奪五連冠的故事,教我懂得“女兒當自強”,知道了什么是國家榮譽,什么是理想和信仰。兒時最鐘愛的兩本書是陜西兒童文學家周競老師的動物小說《阿黑復仇記》和《作文周刊》合訂本,故事內容幾乎都能背下來,小學中高年級時我的寫作水平遙遙領先,全靠它們引路。小學畢業,母親為了獎勵我考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特意借來學校圖書室的鑰匙,整個暑假,我都沉浸在書的世界里盡情遨游。上了初中,日日在題海里奮戰,都不知道哪里擠出來的時間,竟讀完了當時最流行的金庸小說、三毛散文和《幻城》《花季雨季》。只有在讀書的時候,那顆緊繃的心才得以放松。進入中專院校,入學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卡,從此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從《紅樓夢》到《鏡花緣》,從《希臘神話》到《悲慘世界》,從路遙到梁曉聲,從莎士比亞到馬克·吐溫,從巴爾扎克到托爾斯泰……幾乎所有國內外文學名著都曾在宿舍枕邊與我為伴。

走上工作崗位后,無論多忙,書籍始終是我最親密的靈魂伴侶:二十多年不離不棄的是《讀者》;讀周國平、余秋雨文集了解中國社會之現實和中華文化之旅程;與林清玄同溫一壺月光酒,品禪意人生;隨著畢淑敏老師的足跡去旅行,與世界溫暖相擁;張曉風如瓔珞敲冰、寒梅飄香的文字令我癡迷到要逐句摘抄;泰戈爾的詩常令我沉醉不知歸路;迷上了蔣勛之后,一買就是整套;假期閑暇時練習書法,謄抄《道德經》《詩經》,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里沉淀修煉自我;黑格爾的《美學》、木心的散文全集、尼采著作全集,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之窗。書,讓我成長,讓我沉靜,讓我遼闊,又讓我回歸自我。

作為語文老師,廣泛深入的閱讀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古今中外經典著作滋養我的課堂,名師教育論著促進我專業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于漪、黃厚江、肖培東、董一菲老師等等,他們的教育教學專業書籍猶如一盞盞明燈,點亮我的課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愛的種子深深扎根在我心里,《教育的美好姿態》教我沉靜下來讀書教書,《自由呼吸的課堂》推開詩意語文的大門,《語文課堂尋真》將我的課堂引向更深處……在與名家對話中磨礪思悟成長,2019年,我榮獲陜西省“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從童話故事到少年文學,從百家小說到經典散文,從自然地理到宗教哲學,從文學評論到教育論著,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以不同的方式沉淀在我的生活里,每一次思索,每一次頓悟,每一次選擇,都能收獲閱讀的美好回饋。2021年,在第九屆陜西省閱讀文化節活動中,我被評為“三秦最美讀書人”。

照片· 師生共讀2

二、閱讀陪伴成長,為孩子未來奠基

做了母親之后,能送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像母親帶領我一樣帶領她走進書的世界,養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

從女兒出生,我就給她讀兒歌、講故事;女兒六個月的時候給她買了一套小布書;一歲以后,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未來出版社等著名兒童讀物出版社的優秀繪本從不間斷。無論多忙,每天晚上臨睡前我一定陪女兒讀書,從兒歌到古詩,從繪本到橋梁書,從我給她講、教她讀到她自己獨立閱讀,現在,她能夠自己安安靜靜地讀完一本兒童小說并復述其中的故事。

女兒上幼兒園時,常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園里和小朋友分享,還給老師和同學講她最喜歡的繪本故事,像《情緒小怪獸》《天上要下肉丸子》《花婆婆》《云朵面包》《不可思議的旅程》《魔法親親》等等。我和女兒參加園里的親子閱讀活動,在校園廣播上分享閱讀,大班時她被縣幼兒園授予“書香寶寶”榮譽稱號。

上小學后,她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每晚睡前讀一本喜歡的書或聽書,今年以來最著迷的是《孤獨的小螃蟹》《騎鵝旅行記》《故宮里的大怪獸》《百鳥朝鳳》,這些書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和智慧的大門,增長了她的見識,提升了她的表達能力,也讓她學會思考。她常常與我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常引用書中的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知不覺,她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丫頭變成了一個見多識廣、能說會道、富有愛心、善于思考的小姑娘。

為了鼓勵女兒閱讀和帶動更多的家庭加入親子閱讀,我踴躍參加學校的親子共讀活動,給班級捐贈好書,做書簽,畫讀書小報,在全校朗誦分享,給女兒的同學、朋友的媽媽推薦好書,傳播親子閱讀理念,讓更多的寶貝沐浴書香,快樂成長。女兒因此結識了很多愛讀書的小朋友,性格越來越開朗,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斷提升,二年級時被學校評為“城北之星”。熱愛朗讀的她參加“曹燦杯”朗誦大賽,被評為陜西省“朗誦金星”。多年播撒的閱讀種子發芽開花,讓女兒更加熱愛讀書,如今剛九歲的丫頭已經擁有了兩個書架,六百多本讀物,今年又訂閱了《奇想島》《好奇號》《少年》等雜志,有時候她還翻看我的《讀者》和名家散文、小說,煞有介事地給我們講歷史名人故事。

我想,做一個智慧的母親,就是用世間最寶貴的財富——書籍,為孩子的未來奠基。但愿她亦能一生與書為伴,厚植書香底蘊,遇見更好的自己。

照片· 師生共讀1

三、播撒讀書種子,讓書香溢滿校園

在日常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讀書方法,在教室里布置圖書角,帶動學生把好書帶到學校共享,每周固定留兩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讓教室氤氳著書香,讓他們體會沉浸在文字里的寧靜悠遠和美好。每學期,我在班級、年級、社團和學校組織開展各類讀書分享活動,諸如讀書交流會、課前五分鐘好書推薦、讀書故事演講賽、經典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讀書手抄報等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喚起閱讀熱情,推動建設書香校園。

在整本書閱讀方面,我積極開展課題研究,設計了“課內教師導讀+學生自主閱讀+家庭親子閱讀”三結合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塑造品格、涵養氣質。家長會上,我總是強調三點:一是要舍得給孩子買書,這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二是放下電子產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三是父母以身作則,陪伴孩子閱讀。除了部編教材必讀和推薦閱讀書目以及古今中外經典名著,我還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給他們推薦《小王子》《文化苦旅》《希臘神話》《時間的壓力》《麥田守望者》《張曉風散文集》《畢淑敏散文系列》《人類簡史》等近代優秀作家作品,陪伴和指導他們閱讀,成為家長們信任的閱讀指導者和良師益友。

書,是孩子們成長的階梯,也是我們和他們聯結情感的紐帶。借著讀書節或讀書活動的契機,我曾把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送給身患殘疾的志浩;《云邊有個小賣部》送給和奶奶相依為命的明珠;《歷史的溫度》送給愛讀歷史的小軍;《莊子》送給喜愛哲學的小周;《飛鳥集》送給喜歡寫詩的婷婷;《蘇東坡傳》送給小“東坡迷”……有的孩子學習上有了明顯進步,我會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好書作為獎勵,并題寫贈言。帶過八屆學生,所贈之書有幾百本,每一本都帶著我的祝福和作者的人生智慧,陪伴他們成長。早年畢業保持聯系的學生,還時常與我探討我贈送的或與他們共讀的書,是啊,書里的智慧是無窮盡的,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也常有孩子給我留言說:“老師,因為您,我愛上了閱讀。”這些溫情的話語,讓我感受到自己如螢火般的微光亦可照亮他人,無悔無憾!

近兩年,中央電視臺的歷史文化類綜藝節目《典籍里的中國》深深打動了我,也成為我推廣閱讀和培育經典情懷的重要媒介。我和學生一起觀看、討論與八年級名著閱讀《經典常談》里的篇目相關的內容,如《尚書》《論語》《漢書》《史記》《詩經》等,也向語文老師大力推薦,他們和我一樣,為節目展現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驚嘆,為先賢的智慧和氣節而感動到熱淚盈眶。不覺間,文化自信深深根植在我們的民族意識里,孩子們將傳承經典視為己任。在今年的文化藝術節中,我班學生根據《典籍里的中國·漢書》改編的歷史情景劇《班昭與<漢書>》打動了全校師生,每個小演員都買了一本《漢書》,在節目尾聲共同舉起,號召師生共讀經典,傳承經典,把倡導閱讀經典的活動推向高潮。在書香浸潤下,孩子們的心靈生出智慧的芽,開出思想的花。

作為陜西省教學能手和漢中市初中語文學科基地領軍成員,帶動輻射引領青年教師成長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幸福。在學科基地研修活動、國培計劃,市內外語文研討會、教師培訓等活動中,我受邀開展線上線下專題講座,真誠地分享自己的讀書成長經歷和整本書閱讀教學經驗,鼓勵老師們以讀寫促進專業成長,影響了諸多年輕教師。除了給老師們推薦能夠促進教師成長的好書,我常把自己的書慷慨相贈:教育教學類專業書籍分享給渴望成長的年輕教師,心靈勵志類書籍送給身處困境的同事,休閑散文借給生活情趣高雅的同事……這些書傳遞著智慧、溫暖和美好,我自己也收獲了點滴真情和一路芬芳。

照片:上名著閱讀示范課

四、利用網絡平臺,引領閱讀新風尚

 2016年,我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素心漣漪”,隨手記一些讀書、生活感悟和教學心得,是我的一方精神家園。在這里,我毫無保留地分享讀書心得,講述讀書故事,推廣閱讀理念,推薦優秀讀物,共推送三百多篇原創作品,關注人數三千三百多,單篇最高閱讀量達八千多。其中,《芬蘭,全球教育第一的秘密》《少有人走的路》《腦與閱讀》《學習的本質》《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蔣勛散文》《自由呼吸的課堂》《看得見成長的課堂》《教育的美好姿態》《教育的理由》《大概念教學》等書的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因富有思想性、啟迪性,被轉發上百次。張曉風、李漢榮、林清玄、畢淑敏、周國平等名家散文的讀書隨筆打動了很多讀者,他們說,讀我的文字是一種享受,因我的影響而愛上閱讀,期待著我更新,期待我推薦好書。因這份真切的期待,我潛心地讀,認真地寫,將它視作自己的一份公益事業。閑暇的時候,我會隨手記錄女兒讀書的故事和成長經歷,讓更多的父母意識到閱讀的價值,愿意像我一樣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閱讀和成長。

在追尋理想、推廣閱讀的路上,我遇到越來越多的同路人。2019年,由萬敏杰老師發起、鄧厚利老師創建的“漢中語文人”公眾號和“漢中語文人”微信群里,我擔任主編和群主,將漢中乃至陜西優秀教師和作家的專著、優秀作品編發給讀者,與漢中市圖書館、漢中文化網、漢中文藝評論家協會等聯合發布市內讀書研討類活動訊息和簡報,引領閱讀新風尚。三年多來,我利用課余和節假日甄選稿件、精心設計排版,共推送六百多期,關注人數四千多。曾推介馬惠玲老師的《馬老師聊語文》,田玲老師的《靈動語文公開課》,蔣明翰老師的《襟前塵》,趙栩老師的《生命的鐘》,李東的《時間迷津》,劉興聰的《穿過煙塵莽原》,黃文慶的《一窗青山》,周雅梅的《行吟佛坪》,由華蕾的《那一年,我的教育教學故事》以及全國名師李旭山老師的論文等。公眾號精致的排版、文質兼美的內容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微信群吸納了漢中市和全國各地的名師、文化學者,老師們在群里探討交流語文教學和讀書心得,共同成長。在我們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閱讀、寫作的行列中來,以翰墨書香充盈靈魂,沉淀自我,傳遞美好,涵育閱讀新風,共建精神家園。

去年六月,我調入漢中市教研室擔任《漢中教育》執行編輯,《漢中教育》是我們漢中教育人交流學術、碰撞思想、分享智慧、追尋理想的重要平臺,我們秉承“博學、至善、精研、力行”的室訓,指導老師們進行專業閱讀和寫作,傳播新理念、傳遞好聲音,并開辟“讀書”專欄,引領師生將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讓這方小小的專業陣地和精神家園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推廣閱讀,余香滿懷。一路走來,在播撒書香的同時,我亦收獲了無數良師益友。閱讀,讓我們點亮自己,照亮別人;閱讀,讓漢中教育人走向遼闊,攀向山頂,被風滋養;閱讀,讓歷史文化悠久的大美漢中書香充盈,熠熠閃光。我更相信,閱讀,會讓一個偉大的民族散發深邃的光芒,走向更遠的遠方。

回歸閱讀,我愿像繪本故事《花婆婆》里的女主人公一樣,把悅讀的種子一路播撒,讓書香溢滿人間,讓歲月氤氳芬芳。

20240417095901522-49-2ea8a.jpg_scale.jpg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