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110529063-12-80531.jpg_scale.jpg

自2016年擔任校長以來,我一直致力于通過打造書香校園改變師生的學習、工作狀態。我認為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閱讀,讓教師更具智慧,讓兒童更顯靈光,教育也因此變得從容而美麗。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的閱讀主張“好的閱讀成就好的精神成長”為了落實這一主張,我在師生中開展了一系列讀書活動,如:師生共讀、讀書分享、校長借書等。同時也將這一主張落實在課堂教學建設中,提出了“以閱讀為核心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思路,并在各學科教學中實踐應用。在多年的實踐中,學校多次榮獲臨渭區“書香校園”稱號,我個人也因此多次榮獲臨渭區“書香校長”“推動閱讀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我始終堅信,一個愛讀書的校長,一定會在師生心里種下讀書的種子。所以我將自己首先定位為師生的“領讀者”,引領教師讀書,帶動學生閱讀。

一、手不釋卷,閱讀成就夢想

有時,一本適時的好書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或者成為他們的指路明燈,確定他們終生的理想。但是,沒有人知道好書會在何時出現,只有手不釋卷才能與好書相見。我就是那個被閱讀改變的人。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教師,在我教育教學的懵懂期,遇見了我的師父楊曉蓉老師。從2011年開始我跟著楊老師讀書。當時楊老師提議組建一個讀書分享社。起初只有我和楊老師、郗莉校長、何煥利校長四個人。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能楊老師促進自己的閱讀量。十幾年下來,我跟著楊老師一直堅持讀書打卡,后來也建立了自己的讀書群。無論是跟著楊老師的讀書群學習,還是在自己的讀書群里堅持,閱讀都讓我重新發現了自己,重新認識了世界,閱讀也讓我在一次次的不可能中成就了自己。

二、以身作則,引領教師讀書

(一)以書為媒,更新理念。教育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的事業,作為校長我始終將給教師送書作為最好的福利。我認為要想轉變教師的理念,提升教師的素養,最好的方法是引領教師閱讀。我經歷了三所新建學校,每一所學校建校初期都會面臨頂層文化的設置、教師思想的統一、理念的轉變等等問題。要讓老師和學校達成共識,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是共讀一本書。如,渭南市第一小學建校初期,我們希望學校的發展與未來接軌就共讀朱永新老師的《未來學校》。前段時間我們發現教師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包容和愛,就和班主任一起研讀王彬武老師《教育的理由》一書中的《什么是教師的愛》。總之,通過引領教師讀書達到讓老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理念上和學生綜合發展上目標一致,步調相同。近年來為老師贈送《教育常識》《未來學校》《教育的理由》等書籍三百余本。

20240417110529648-62-5c776.jpg_scale.jpg

(二)校長借書,促膝而談。校長借書活動自我擔任校長那一年啟動實施,目前活動堅持了近8年了。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我都會把自己近期看的兩本好書推薦給學校里喜歡讀書、工作認真的教師,教師用一周的時間看完,周五早上和我進行讀書分享,下午的全干會和全體老師進行分享。這個活動起初只是單純的為了推動讀書,因為“書非借不能讀”。后來隨著活動的不斷完善和深化,我們發現,校長借書有四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推動了閱讀,一周之內必須讀完一本書;二是傳遞了正能量,大家都會把書推薦給愛讀書、工作認真的教師;三是宣傳了教師,借到書的教師都要通過學校的微信號分享讀書心得;四是拉近了校長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每周都有兩名老師和我進行近距離的交流。

(三)教師共讀,抱團成長。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從教師閱讀需求出發,為每個教研組提供了共讀書目,如一年級語文《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二語《統編語文這樣教》,數學《這就是數學》,英語《美國學堂記》等,本學期老師們主要共讀書目是《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及教學指導》,老師們在組內制定讀書計劃,每周在教研會時間進行讀書分享,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沙龍活動。

20240417110529685-51-fb1e1.jpg_scale.jpg


(四)讀書分享,以享激趣。學校經常定期組織老師們將自己喜歡的書,通過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分享,將自己讀書的思考寫下來,用多樣化的形式記錄讀書的點滴收獲。

(五)主題讀書,永葆初心。每學期,學校會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主題讀書活動,評選“閱讀領航人”“悅讀達人”,推動教師閱讀常態化、長效化。本學期,為響應黨的二十大全民閱讀的相關要求,以活動推動教師閱讀紅色經典書目,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朗讀者》:紅色經典詠流傳讀書活動。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方法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改變學生學習困難的方法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源動力,教師的閱讀量將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所以我將努力引領教師讀書作為營造書香校園的主要抓手,不斷為學生創造閱讀氛圍和良好的環境。

三、營造氛圍,帶動學生閱讀

以讀書為契機,行育人之舉措。2021年9月因工作需要,我又一次接手了一所新建學校——渭南市第一小學。有了以前開展學生讀書活動的經驗,從建校初期我們便將閱讀作為學生發展的主要抓手,一直注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精心設計讀書活動。

(一)努力創設讀書空間——作業減負功在書香

1.創建班級讀書館。我們鼓勵老師、同學創建班級讀書館,學校為每個班級制定書架,鼓勵孩子們將自己的圖書和班級圖書放到一起,形成班級小小圖書館。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閱讀內容,學校定期在班與班之間互換圖書,形成資源共享。

2.開展“淘書樂”活動。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閱讀內容,學校定期在班與班之間交互書籍、互換圖書,形成資源共享。

3.嚴控作業總時長。為了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學校要求代課教師嚴格控制作業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的讀書環境,從而將學生在校園閱讀空間向家庭閱讀空間拓展。要求每天晚上學生回家進行“暮讀”,為此學校還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設置打卡的時長(一二年級每天閱讀10分鐘,三四年級每天閱讀20分鐘,五六年級每天閱讀30分鐘),從而保障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0240417110529666-25-afa6b.jpg_scale.jpg

(二)營造書香校園環境——風定池蓮自在香

1.學校將讀書活動與班級的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各班都結合本班實際,確定了班級文化主題,做到了班班有主題,班班有特色。班級書架上每周更換學生推薦的新的閱讀書目,書架上的一句句讀書格言更為孩子們的閱讀導航,使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濃濃的書香。

2.校園廣播站為書香校園的營造注入了現代氣息。每天早晨校園廣播會定時播放一些學生推薦的篇章和習作,使學生在聆聽過程中獲得滋養,喚起讀書興趣。

3.保證閱讀時間。學校結合校情、學情開展晨誦、午寫、暮讀活動。每天早上、中午開辟時間讓學生背經典詩詞,書漢字之美、享閱讀之樂。課后延時設置“閱讀課”,讓閱讀課程化。

外部環境的建設目的在于構建一個“場”,一個強大的精神氛圍,它有著深刻內蘊,是構建書香校園的基礎,正所謂“風定池蓮自在香”。

(三)開展多元讀書活動——萬紫千紅總是春

學校在讀書活動中,以形成人人好讀書,人人讀好書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讀書學習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閱讀書目推薦,為孩子們推薦學期必讀、精讀、選讀書目,讓閱讀有層次、有方向。

2.每日讀書打卡,1--6年級建立閱讀群,鼓勵學生閱讀打卡,在老師的督促中,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3.閱讀之星評選,為學生搭建分享平臺,交流閱讀收獲,見證閱讀成長。

4.閱讀等身活動,讓孩子們把讀的書累起來,和書比高,增長的不僅是身高,還有與日俱增的閱讀量。

5.讀書成果展示。靜態成果展示:制作精美書簽、人物名片、讀書小報、思維導圖、手抄報等。動態成果展示:詩意童年、好書推薦、閱讀分享、詩配畫、課本劇等。

20240417110529752-37-c7f75.jpg_scale.jpg

(四)以閱讀為核心的自主學習——成就師生的每一種可能

在第一樂園,閱讀應該向呼吸一樣自然。所以不只是課外閱讀,課堂中的閱讀也是我們的主要抓手。臨渭區品質課堂建設工作實施以來,我們將學校品質課堂建設理念確定為“以閱讀為核心的自主學習”。這一理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最終依據余文森教授的一個觀點而定。余教授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分為:信息的輸入、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輸出三個環節。信息的輸入環節就是一個閱讀的環節。這里的讀不只是讀文,而是廣義的讀,可以是讀圖、讀動作、讀眼神等等。所以閱讀不僅限于語文教學。我們嘗試在各學科教學思路中融入閱讀。希望師生在更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開展學習活動,從而實現“成就師生的每一種可能,使師生有獲得感、成就感”的課堂目標。

讓所讀書籍,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我堅信孩子與書相伴的一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我樂于做校園里的“領讀者”,因為“領讀者”就相當于一個優秀的導游,雖然他不能代替游客去觀賞風景,但他可以把游客引到名勝之中,同時使他自己每天都能盡情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呼吸著最清新的空氣,欣賞著最動人的風光。

20240417095859922-93-ceb87.jpg_scale.jpg

責任編輯:胡晉瑜